200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六十华诞。60年前这一天,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从此,中国人民真正站立起来,真正结束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长期压迫,推翻了封建落后独裁专制的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民族自由、人民解放,翻开了新中国历史的第一页。
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旧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姿态,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从此以后,中国真正实现了人民的翻身解放,人民的社会政治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人民当家作主,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国真正实现了国家完全独立和民族自由,废除了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彻底结束了近代以来屈辱外交的历史,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安全和民族尊严。中国真正实现了国家的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的空前团结,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五十六个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谁也离不开谁,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中国真正走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等建设中,各族人民正在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
沧海桑田,60年过去了。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国的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三。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从一个农业大国发展成为工业大国,进入了从工业经济大国向工业经济强国转变的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反复探索,终于成功地建立起了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繁荣发展;社会建设全面展开,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显著;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中国成功地实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迈出重大步伐;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这一切,都缘于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
这就是中国社会主义6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60年;是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60年。
(一)中国社会主义6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中国社会主义6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60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我们党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逐步形成了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党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辉。60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积极推进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创新是党的事业前进的重要保证。什么时候我们紧密结合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党的事业就充满生机与活力,社会主义建设就得到顺利推进。什么时候我们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理论的发展落后于实践,党的事业就会受到损害,社会主义建设就会遭受挫折。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创新,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永恒动力。
中国社会主义6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的民主、幸福不懈奋斗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因此,中国共产党赢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爱戴和拥护,领导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60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宗旨,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一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社会主义6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勇于追求真理、修正错误、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历史。我们党在“文化大革命”的内乱中,历经磨难、经受了考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到了挫折。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地纠正了“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的口号,提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改革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60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持实事求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既反对右,也要防止“左”;中国要警惕右,主要是防止“左”,汲取左和右都能破坏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教训,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武装全党。
中国社会主义6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辛探索、开辟、推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建国以来,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努力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为改革开放以及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人,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人,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60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中国社会主义6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半封闭、半开放不断走向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我们党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不断打破封锁、推进对外开放,取得了在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中的话语权,在多极化的世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赞誉和尊敬。60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的发展离不可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只有坚持对外开放,在对外开放中把握主动权,才能充分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以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充分展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发挥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作用。同时,社会主义中国任何时候都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只有这样,才能对世界和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社会主义6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继续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没有党的坚强领导,中国就会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党要始终带领人民走在时代前列,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关键是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使党的建设工作更富有时代气息、更富有实际成效。我们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明确党的历史方位,不断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迎接新形势新任务的挑战,坚持以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大力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使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60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提高党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才能使党始终成为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才能使党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综上所述,一部中国社会主义6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紧紧围绕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我们党有过失误的教训,更积累了成功的经验。社会主义建设的60年,大体可以将1978年的改革开放作为伟大历史转折的标志,分为前后大约两个30年。在前一个30年里,我们党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社会主义中国在世界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位。在后一个30年中,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充满了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这里需要指出,社会主义60年一脉相承,我们既不能用前30年否定后30年,也不能用后30年否定前30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如果没有前30年打下的基础,就不会有后30年的飞速发展;后30年的改革开放,是在前3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上前进的,是对前30年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继承、创新、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辉煌的60年不能割断,一脉相承的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体现在社会主义60年不同的历史时期。尽管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每个时期都难免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错误和曲折,但伟大的成就和巨大的进步从来都是历史的主流,错误和曲折只是支流。回顾中国社会主义60年的历史,就是要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不能因为错误和曲折否定共和国60年的历史,不能用支流否定主流,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搞历史虚无主义。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我们看到,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一个充满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必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要坚持毛泽东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深入研究和回答社会主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不断把党带领人民创造的成功经验上升为理论,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60年过去了,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征程中,中国共产党有两次转变,第一次转变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标志,我们党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开始向一个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执政党转变。第二次转变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从一个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执政党,开始向对外开放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执政党转变。
60年的全部历史经验证明了这样的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富强中国。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60年建设的奋斗历程中,积累了一条根本经验,这就是要不断根据发展变化着的实际情况和时代条件,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拓党和人民事业前进的道路。毛泽东逝世后,我们党坚持这条根本经验,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继续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把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如前所述,中国社会主义6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所取得的伟大成果。这些伟大成果,是与他们的丰功伟绩,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创造出的伟大业绩分不开的。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强调,我们要做到“三个永远铭记”:
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
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二十一世纪的。
这三个“永远铭记”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60年伟大事业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并列,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他早年投身革命,在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中成长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他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毛泽东毕生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为古老的中国赶上时代发展潮流、阔步走向繁荣昌盛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在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点的科学指导思想,这就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革命军队建设、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外交工作和党的建设等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时代的条件、人民的实践孕育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指引和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前进。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始终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虽然形成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但都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思想体系,是我们要始终珍惜的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旗帜,即高举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旗帜,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最重要的是始终坚持贯穿这个科学思想体系的活的灵魂,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其基本方面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继续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也都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确定党带领人民推进事业发展的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战略策略,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提供科学指导,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我们要继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学习和运用的统一、继承和发展的统一,把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同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紧密结合起来,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际行动紧密结合起来。要坚持以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为理论创新的源泉,以实现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理论创新的目的,以顺应时代潮流不断与时俱进的创造精神为理论创新的动力,以研究和解决我们在前进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为理论创新的着力点,不断打开理论创新的新视野,不断取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新进展,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中国社会主义的60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以其巨大的成就而载入史册。历史几经沧桑,中国社会主义建设60年的实践,虽然占据了多半个世纪的时间空间,但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只是短暂的一瞬。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我们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更高地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我们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们坚信,中国共产党永远坚持与时俱进,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定会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胜利和辉煌,永远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