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节能减排战略再次遭遇低价能源机制和廉价污染机制的重创。中国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环资司司长赵家荣在8日召开的“2011中国节能与低碳发展论坛”上表示,如果当前形势得不到扭转,年初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将不能实现。国家发改委宣布,在节能方面今年要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3.5%的目标。赵家荣提供的数据则显示,前三季度,单位GDP能耗下降1.6%,与全年3.5%的目标相距甚远。中国环保部今年年初确定的减排任务是:包括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内的四种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比2010年下降1.5%。上半年,氨氮排放量仅下降了0.73%,氮氧化物排放量不降反升,同比上升了6.17%。
造成这种被动局面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国的环能经济机制与环能政策导向上的自相矛盾。从节能角度看,我国现行的能源经济机制依然是以低煤价和低电价换取高产值和高出口的低能效经济。从宏观经济政策上压低煤价和压低电价已经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发展经济和维持稳定的一种思维定式。在这种低价能源经济机制的影响下,投资者和生产者都不会在节能上下真功夫。国家虽然在节能领域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和提供一些资金支持,但是与低价能源带来的巨大能耗经济效益放相比,这些节能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几乎是小巫见大巫。要从根本上扭转节能战略雷声大雨点小、立竿不见影的被动局面,就必须彻底改变低煤价和低电价的能源经济机制。
北京冬季严重的空气污染(PM2.5严重超标)对于民众健康的威胁,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大气污染已经刻不容缓。国家实施空气污染防治的减排战略也同样需要通过征收碳能源污染排放税的手段促进减排事业的发展。通过税收杠杆和经济手段可以有效促进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国家应当在煤炭和石油产品的使用环节加征污染排放税,对于治理污染有成效的企业实行减排退税。国家还可以用碳税附加空气排污费的收入对于节能路灯和节电项目等大型节电项目给予一定的合同能源资金支持。碳能源价格的高企也会通过市场信号引导中小企业和家庭采取节电措施,进而减少由于碳能源消耗造成的大气污染。
国家应当通过逐步加征资源碳税的方式抬高煤炭价格和煤电价格。与此同时利用资源碳税收入加大国家对于环保产业的投资和政策支持力度,增加对中小企业和创业企业的税费减免税额,降低个人所得税,增加社会保障和低保补助,冲抵由于电价上涨带来的民生经济压力。只有逐步建立高煤价和高电价的能源经济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扭转生产性强企业和民用产品高耗能、高耗电的经济结构,促进节能产业的发展,淘汰高耗能产业,降低碳排放水准,减少高能耗造成的环境污染。这种能源经济机制的改革涉及几万亿甚至十几万亿的利益结构调整,这种调整将会用巨大的经济杠杆撬动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实现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战略转变。
节能减排经济机制的战略调整是一场涉及很多利益集团和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变革。搞好这场变革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需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创造必要的条件,做好相关的准备。依靠国家能源局和国家环保部的优惠政策和罚款政策推动节能减排只是扬汤止沸,只有改革碳能源经济机制才能对高耗能高污染的耗能型经济和污染型经济的沸水实现釜底抽薪。提高煤价和电价会让亿万人民和众多企业通过算账彻底改变浪费能源的行为方式,节能减排产业将会大行其道。至于如何消化和降解由于煤炭和电力价格上涨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是此项改革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战略性课题。环能经济机制改革问题不解决,推行节能减排战略就无异于缘木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