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PM2.5这一名词正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目前,中国的API监测指标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PM10是直径较大的颗粒,这种大颗粒通常情况下沉降速度非常快。PM2.5体积比PM10要小的多,这类细颗粒物对光的散射作用比较强,在不利的气象条件下更容易导致灰霾形成。昨日晚,美国驻华使馆发布的北京PM2.5监测数据再次爆表,超过了最高污染指数500,此时的PM2.5浓度522,也因为“超出了该污染物的值域”,在美国环保局网站上无法转换为空气质量指数。
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造成北京冬季PM2.5严重超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北京冬季取暖燃烧煤炭和天燃气。北京市人口越来越多,冬季取暖的燃料主要是煤炭和天燃气。这是造成冬季毒雾的主要增量因素。其二是大量的汽车排放的尾气 。北京汽车保有量将近400万辆。冬季汽车发动机排出大量尾气污染了城市空气。其三是冬季空气纵向流动性差,造成地面废气难以自然降解。北京和华北平原冬季地面温度较低,白天空气上升动力很低,夜晚几乎没有向上的空气升力。在没有北风劲吹的情况下,取暖废气和汽车尾气就会稳定沉降在地表形成毒霾。
根治北京毒霾(PM2.5)已成为北京今后制定发展战略必须认真考虑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措施根治北京冬季毒雾。第一是分流北京人口。北京无论是用水还是交通都已经人满为患,过多的居住人口冬季取暖必然造成更多的空气碳化污染物的排放。第二是发展电动汽车。北京的公交车应当强制使用电动汽车。采取措施严控燃油汽车,鼓励车主用电动汽车替换燃油汽车。第三是鼓励电力取暖和集中供暖,严控分户燃气取暖。分户燃气取暖是造成毒霾的一个重要隐患。电力取暖和集中供暖的废气排放属于高空排放,分户燃气取暖的废气排放属于低空排放。后者最容易造成地表毒雾的沉降和累积。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为了拯救北京市民的肺部健康,北京有必要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今后经济发展的主攻目标。且不说为防止全球大气变暖做多大贡献,北京如何防止碳排放超标造成的冬季毒霾(PM2.5严重超标)都以迫在眉睫。北京市环保监测和气象部门不要再用PM10未超标自欺欺人了。尽快制定根治PM2.5严重超标的低碳经济战略才是北京市领导首先应当考虑的救济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