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把浙江经济,特别是温州经济的性质界定为民本经济。这里的所谓民,是指劳动人民的个人或集体。所谓本,是指广大劳动民众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管理的基本主体、基本动力;民有、民办、民营、民管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管理的基本形式、基本途径;民需、民享、民主、民富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管理的基本宗旨、基本目的。
民本经济的概念和特征
我们把浙江经济,特别是温州经济的性质界定为民本经济。这里的所谓民,是指劳动人民的个人或集体。所谓本,是指广大劳动民众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管理的基本主体、基本动力;民有、民办、民营、民管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管理的基本形式、基本途径;民需、民享、民主、民富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管理的基本宗旨、基本目的。
从浙江和温州的实际情况看,民本经济主要有以下特征:
1、这是一种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主要以激发广大劳动人民自我创业、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平等竞争为基本发展形式的经济。而不是以政府投资、政府经营、政府管理为主要发展形式的经济。
2、这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以民间所有、民间积累、民间投资、民间经营为主要经营方式,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制度适当、机制灵活的经济。在这里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全民所有制经济也是一种民本经济,而且是一种最高所有制形式的民本经济。它与那种纯属是国有国营的经济是两种不同范畴的经济。
3、这是一种以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监督引导、主动服务为强大后盾和基本保障的经济。因此,发展民本经济并不否定政府应有的作用,相反是必不可缺少的保证条件。
4、这是一种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基本准则,以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为主要分配方式,以依法经营、勤劳致富为基本要求,以富民强国、共同富裕为基本目的的经济,不是民穷国强和允许两极分化的经济。
根据上述特点,如果把民本经济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模式用一个公式表示出来,就是:
民本经济=民众自我创业+市场机制调节+政府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民本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很多特点,但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有两个:一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二是以民为本,即民本经济。没有前一条,就不能保证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后一条,就难以使经济发展真正有动力有活力。
我们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民本经济,其中一个重要的涵义,就是它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本经济,也不同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官本经济。民本经济之所以与“人本经济不同,主要表现在人本经济的“人是指抽象的人,是指从利己的动机出发,主观利己、客观利他的人。民本经济中的“民,则是具体的人,是劳动人民,是私公兼顾,既讲个人利益,又讲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的人。为此,发展民本经济,引导广大民众依法经营、勤劳致富,人民间可能会出现先富后富、多富少富的差别,也会产生相互竞争、优胜劣汰的内部矛盾,但如果目标明确、法制健全、教育得当、引导得法,一般不会出现两极分化和阶级对立。
民本经济与“官本经济之所以不同,主要表现在官本经济是以政府为经济发展和管理的主体,因此往往只有政府官员的积极性,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则往往是“调而不动,甚至受到很大束缚。而民本经济则是以广大人民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经济管理的主体,以民资、民办、民营、民管为主要形式,政府主要发挥引导、协调、监督、服务的职能,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政府和民众的两个积极性,从而使经济发展既有动力活力,又有良好秩序。
为此,从人本假设的角度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不是以抽象的“人为假设的“人本经济,也不是以“政府万能为假设的“官本经济,而是以“民为假设的“民本经济。这一假设理论不但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本假设理论,而且也完全符合社会主义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宗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史观和“三个代表的思想。
发展民本经济重在经济发展和经济管理观念的根本转变
在过去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不但形成了一整套高度集中的官本经济体制,而且也形成了一整套根深蒂固的官本经济的观念。因此,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如果只重视体制机制转变,而不重视经济发展和经济管理观念的转变,仍然还会自觉不自觉地用计划经济的思路和方法搞市场经济。因此,我们讲民本经济、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仅是经济体制机制和经济发展形式的根本转变,更重要的是经济发展和经济管理观念的根本转变。这些转变主要包括:
1、对于所有制形式划分,要突破单纯以姓“公、姓“私论是非的思维定式,树立“姓民好的观念,从而大力促进各种民有制经济,包括劳动人民个人所有制、劳动人民合作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2、对于经济发展和管理主体的认识,要破除“政府主体论,即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政府办经济、政府管经济,确立“民众主体论,即主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办经济,放手让他们在市场的平等竞争中,自我创业、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3、对于经济发展积极性和创造性来源,要变“官员调动式为“群众自发式,即不是仅立足于少数官员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是主要立足于建立一种有效的体制机制,能够自动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在经济管理的理念和方式方法上,不能只让群众天天被动地等待领导“要我干和“要我干什么,怎么干,而是要转变为能让群众主动地去想“我要干和“我要干什么,怎么干。正如管理学中所说:领导者的高明之处,不在于他天天告诉别人做什么、怎么做,而在于能够让人想做他想让人做的事。
5、在税收方面,不能只强调纳税人的依法纳税观念,还要强调纳税人的监督观念,强调政府官员的依法用税观念,特别是要强调政府官员对于纳税人的钱不能随意花费,随意挥霍的观念。
6、对于经济发展宗旨和目标的实现,不应首先立足于“大河有水小河满,即国富民强,而应首先立足于“小河有水大河满,即民富国强。
可想而知,如果我们的经济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观念能够发生上述根本性的变化,蕴藏在12亿多人口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得到更大程度地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就不会仅仅看作是政府的事,而是自己的事。这样,长期以来形成的“等、靠、要的心态就会大大改变,创业求富的自觉性就会大大增强。对于加速经济发展和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就不仅仅是少数人关心、少数人着急,而是多数人关心、多数人着急。与此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劳动者、企业和政府的地位和作用就会摆正,使他们各就各位、各司其职。这就是:
市场配置资源,人民创造财富,企业自主经营,政府搞好服务。
上述基本思路,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经济振兴的必由之路,是西部大开发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