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就是一个人对荣誉、地位、金钱、权利的期望值过高。人类发明了这四样东西:荣誉、地位、金钱、权利,把它们作为追求的目标,本意是调动你的积极性,如果你把这个目标看得过重,目的就是追求这个,反而害了你,不如看得淡一点,就因为你看得太重,反而束缚了自己。有一个人写了一本书叫《金龙玉锁》的故事,就是有一条大金龙在天上飞来飞去,它看到地上有一把锁是玉做的,很好,于是把这个锁配在自己身上了。大家说好漂亮啊!它自己也非常高兴,但是从此以后,它就飞不起来了。这个东西是好东西,又往往是枷锁,把它套住了。
以我为中心,不善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你当领导什么都以自己做榜样,你说你工作认真,要求别人跟你一样。错了,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点,你要每个人发挥自己的优势,不要让他们像你。可是当领导说你们要跟我一样,我来得早,你们都来得早,你要求你的部下都像你一样,这能够不苦恼吗?
生活方式单调枯燥,生活就是上班,就是开会,就是写材料,好象这就是你的工作,而且生活没有别的内容,就是应付各种名目的检查、评比、考核、验收、评优、排行榜,还有接待。我想每个部门的接待任务也是让人心烦的事情,不接待不应该,兄弟单位来了,上级领导来了,能不接待吗?这接待花掉很大的时间、精力,且不说钱了。有些接待有意义吗?没有意义。
如何处理压力和挫折
第一,欣赏自己,不要等着让领导欣赏,我自己就欣赏自己。欣赏自己,欣赏自己的工作,使精力更加充沛,干什么事都有乐趣,这时候名利、地位你会看得淡薄,因为你欣赏了自己,把自己的东西都看成一个成果了。要从过去的失败错误中学习。我们过去有过失误,有过错误,我不把它当成包袱,要当成学习,把它用到今天的工作中里,那我今天不就更快乐了吗?
第二,合理配置自己的工作、学习、休息的时间。对一个人来说,工作是重要的,但是不是唯一的,生活也同样重要。你应该有你的业余生活,应该有你的文化生活,应该有你的家庭生活,所以生活也是自己的一部分,我学习不能少,休息睡眠一定要充分,这四个都不可缺少,让它们保持平衡。改变过去的观点,工作工作再工作,工作是我的一切,至于生活,简单点,凑合就行了。一天睡两个小时算了,不要紧,我可以开几个夜车,一切为了工作,这并不对。一个工作狂,一个把工作过分看重的人,并不是一个健康的人。当年列宁说过一句话,不会休息的人就是不会工作的人。记录下每天都做了哪些事情,分析哪些事情必须自己做,哪些事让别人去做。有的时候我们基层干部的特点就是,什么都攥在自己手里面,要自己点头自己同意。
要有几个好朋友说说心里话。一旦当领导了,你原来的那些好朋友还愿意跟你当好朋友吗?可能有些人认为咱俩地位不一样了,不可能成为你的好朋友了。有时候你也认为我当领导了,有些话我能跟他们说吗?因为他们是下属,当领导也有生气发牢骚的时候,找谁啊?你有好朋友,无话不说,这也是心理健康所必需的。
关爱下属,这是做心理工作一个很重要的内容。第一,让每个人都感受或体会到他在干所喜欢的工作。工作不要仅仅停留在这是我的责任,这是我的奉献,这是我的牺牲,而要说这是我的乐趣。所以要给每个人找到他最适合的工作,让他在工作中有兴趣。第二,组织为他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使他有信心和能力做好工作。一个人能不能做好工作有三条,第一态度,第二能力,第三条件。第一第二两条是他自身的,只有第三条,当领导的就是给他条件。
一个月里面,总有那么几次得到领导同事的赞成。现在我们的教育界,有一个名词叫做赏识教育。也就是说,现在有些很有成就的人,写回忆录的时候,往往写这么一条,念小学的时候,往往最难忘的那个老师是谁,或者念中学的时候印象最深的老师是谁,这个老师因为某个事情夸奖我,使我走上了这个道路,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这叫做赏识。正因为你写诗也好,画画也好,或者你体育表演也好,由于老师的赏识,以后这方面的才能越来越突出。
孩子需要赏识,成人呢?成人同样需要常赏识,年轻干部需要赏识,老同志也需要赏识。领导干部每个月总有这么两次三次夸夸他,说他干得不错。也不要说很多话,可以是语言的,也可以是肢体的,也可以是物质的,任选一种。所以我们要多说一些
咱们给每个干部布置工作的时候,往往工作程序就是层层布置安排工作,能不能再有一个心理程序?就是跟他谈一次话,谈什么呢?领导对这个工作的期望是什么,这个工作如何重要,那么这个工作谁能好呢?我们想了很多人,我们想到了你,你有什么优点强项,一定能做好,拜托了,这个活交给你了。这样,每个人接受任务的时候,不是因为工作需要,而是因为这个活很重要,领导把这个活交给你了。在布置新任务的时候,要赞扬过去。在检查进度的时候,要感谢大家迅速、周到、精确。在发生问题的时候,要表达对团队的信心。
当然现在的问题还要说,发生问题了,别批评埋怨大家,要相信大家有信心有能力改变这个情况。所以,当领导的要全面关心自己的部下,使他感觉我不是一个机器人,管理上要带有人情味。
最后一点,每年领导都要给你提供学习和进修的机会,当然不可能脱产学习,包括参观考察之类的。这几点如果我们做到了,这就是对下属的关爱。也就是一个人性化的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以人为本,我们一定要把以人为本这句概念变成生动的活的东西。
知难而进抗挫折。挫折影响我们的心情和行为,前面我已经说了,我们面临各种名目的评估、评比、检查、评优、验收、考核还有晋升、获奖、排行榜等活动。当期望和现实发生矛盾的时候,有人就会有一种挫折感,就是本来第一名应该属于我,不知道领导怎么搞的,第一名给了另一个人,你可能第二名,也可能第三名,也可能被淘汰。于是你心里特别火,这是一种挫折,挫折也伤害人。
第一,激发再生力,增强自信心。这次挫折,使我信心更足了,失败是成功之母,经过这次失败我知道离成功不远了,这就是激发再生力。这是最好的状态。
第二,找到自己主要问题的症结,想法改进。
第三,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
第四,放弃原定目标,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这就是我们说的,这次评奖我没有评上,以后这种活动我就不参加了,这个目标我也不争取了。
第五,自卑了,认为太丢面子。这次没得奖,我不行啊,自卑感,其它都没有心思干了。
最可怕第六种,我恨你,我要破坏,要跟你们对着干。不是这次我没有得到吗?我也不能让你们得到,我就给你们捣乱。
那么,挫折以后如何找到自信心呢?要分析产生挫折感的原因。第一,自己的优势和强项没有发挥出来。这次评审活动,我没有把最好东西表现出来,知识经验能力有缺陷。第二,这里面需要别的学科知识,我没有,因此这次评奖没评上。第三,我不熟悉竞赛规则。第四,外部原因,如项目要求太高,难度太大,难以预料的事件发生了等。第五,偶然事情的发生。这种偶然事情影响到我的心情。比如说我跟某个人吵了一架,心情不好,或者今天天气特别热,我有点感冒,或者什么不高兴。再一个,对手太厉害,事先沟通不够,根本不了解他的特点在哪里。否则,不至于输得这么惨的。
三个内部三个外部,容易做到的是第一第三,自己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不熟悉游戏规则。知识能力有缺陷这个短期改不了,因此我不要强调这一条,如果强调这一条,可能失掉你的信心。我们强调前两个外部原因。难以预料的事情、偶然的事情发生了,这次偶然发生,下次注意可能就行了。再一个对手太厉害,我应该事先沟通、了解一下,这样我就可能取得主动地位了。不要强调项目太难了我干不了。这里面告诉我们有稳定因素有不稳定因素,动态也有,静态也有,你分析好这个,就能从挫折中振奋起精神来,使自己看到前景。
第一,在困境中仍然保持建设性、创造性的心态。当周围许多人主张放弃的时候,他总是能够走出一条脱困之路。现在工作中间都有好的一面,也有困难的一面,遇到困难时候你别泄气,要有建设性的心态。你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如果太难做了,你周围的朋友或者助手说,算了别干了,反正也干不出名堂来,这又不是你的事。但要相信,难题再多,解决难题的办法比难题本身还多。
第二,应对各种压力,在追求卓越中体味乐趣。我们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不要被压力冲垮了,而是在追求卓越中体味乐趣,要干得最好,觉得这是乐不是苦。
第三,喜欢变化,视自己引发变化的能力为成功的至关重要的因素。这里我特别强调的词叫引发变化,有些变化是靠引发出来的。我们过去常说的,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创造条件就是引发变化,不是等待变化。作为一个处级干部来说,比科技干部权利大的多,但是有时候也不可能把变化控制在我们手里面,但总会想办法来引发变化。
第四,要和不同类型的人交往与沟通。现在这个社会,无论强势群体还是弱势群体,阶层存在很复杂,作为我们,要善于和不同类型的人交往沟通:既能跟穷人沟通,也能跟富人沟通;能跟基层人沟通,也能跟上层人沟通;可以跟上级沟通,也可以跟平民百姓沟通。我巧妙对待那些棘手的人物,那些来上访、来告状的人。有些人真让你心烦,胡搅蛮缠,混不讲理,无理取闹,你能够巧妙对待他们,有构建双赢局面的创造力,同时不放弃原则底线。
第五,构建双赢,达成共识。双赢是什么意思呢?双赢并不是各退一步,大家都妥协,就双赢了。不是那么简单,谁都想拿最好的,于是大家在一个共同的工作中各自得到最好的,这叫双赢。因此需要创造力,同时不放弃底线的坚韧性。
如果诸位能在这五条上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将成为一个心理素质相当坚强的人。今天我讲话的意思就是说,这个时代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变化到来的时候,人们怎么对待变化呢?强者和弱者在心理上是不一样的,有人可能觉得我要抓住变化的机遇,有人说这是一种压力,压力可以变动力。有时候压力把人压垮了,可能遇到挫折了。这些都是需要我们研究、需要我们改进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