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曾湘泉 简介

 时间:2011-12-28 09:51:00 |  | 字体:【 】| 阅读: 205

曾湘泉,1955年11月生,陕西省咸阳市人,祖籍湖南湘乡,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79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198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并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82年-1985年在陕西师范大学任教,1987年博士毕业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工作。1998年—1999年赴美留学,美国富布莱特项目高级访问学者;2003年-2006年度德国DAAD(国家学术交流中心)项目高级访问学者。兼任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中国劳动学会劳动科学教育分会会长、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国家卫生部第四届、第五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委党建工作顾问。美国劳动和雇佣关系学会、美国管理学会、美国薪酬协会国际会员。同时受聘为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等多家大型、特大型公司顾问。2003年3月28日,在十六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中,应邀就“世界就业趋势及我国的就业政策研究”进行讲解。

研究领域:劳动经济、人力资源管理

主要成果:撰写了多部劳动经济学和薪酬管理方面的教材和学术著作,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主持完成了国家教育部资助的”薪酬制度设计理论、技术和方法”、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等重点课题的研究。代表作《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工资机制——对中国工资问题的宏观动态考察》获中国劳动学会优秀成果一等奖。

著作

1.《薪酬:宏观、微观与趋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2.《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7:劳动力市场中介与就业促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

3.《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5-06:面向市场的中国就业与失业测量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

4.《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4: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5.《人力资源管理促进创新的理论、实践与机制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

6.《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

7.《劳动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05年。

8.《中国劳动问题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年4月。

9.《劳动经济》,人民出版社,1994年。

10.《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工资机制——对中国工资问题的宏观动态考察》,1990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论文

1.《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与就业促进》,《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2.Social Exchange and Knowledge Sharing among Knowledge Workers: The Moderating Role of Perceived Job Security,Kathryn M. Bartol, Wei Liu, Xiangquan Zeng, Kelu Wu. Abstract. Published Online: 4 Feb 2009( SSCI) DOI 10.1111/j.1740-8784.2009.00146.x

3.Job search, labour market intermediaries and employment promotion: The evidence from China, International Labour Review, Vol. 147 (2008), No.2-3 (SSCI)。

4.薪酬激励与创新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5.《基于企业和经理人视角的猎头运营实践有效性研究》,《管理世界》,2008年第1期

6.NAIRU in China: Measurement and Analyses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 季刊2007年第1期

7.《中国自然失业率的测量与解析》,《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8.《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经济研究》,2004年第6期

9.《价值理念、收入分配差距与社会保障制度构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10.“Working time in transition: the dual task of standardization and flexibilization in china”, conditions of work and employment series No.11. Printed by the international Labor office, Geneva, Switzerland 2005. 该书1992年获中国劳动学“10年改革成果优秀成果一等奖”,人民日报海外版曾以“开拓我国工资研究的新领域”为题,进行专题介绍。

课题

1.2008-2009年,世界银行“公务员地区收入差距调控机制及对策研究”。

2.2007年至今,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岗位创造、能力提升、中介服务及反歧视的机理及政策”。

3.2005年-2008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项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我国就业战略研究”。

4.2005年9月完成“教育部司局长素质模型及能力提升计划”研究报告。

5.2005年5月完成国家外国专家局“‘十一五’智力引进规划研究”。

6.2004年6月完成北京市委“2004年-2008年度首都人才规划研究”。

7.2003-2004年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

8.2003-2004年完成国际劳工组织(ILO)“中国企业工作时间研究”。

9.2002—2004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薪酬福利制度设计的方法和技术研究”。

10.1990-1994年,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及发展”。

学术交流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