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6月3日电 (记者 陈叶军)今天上午,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贾春生,中央党校研究室党支部书记、副主任、研究员曾业松做客强国论坛,以“大寨:昔日中华第一村的新传奇”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网友问,大寨从昔日辉煌到低谷再到重新崛起,这期间从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等方面完成了怎样的转变?积累了哪些经验?目前大寨村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哪些特点?对此,曾业松指出,改革开放以后,大寨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
第一,最明显的变化是产业结构变了,在发展农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工商业和旅游业,单一的农业转变成多元的产业,形成了旅游、煤炭、酿酒、农产品加工等多个支柱产业。经济总收入二、三亿元,人均纯收入超10000元,走进小康村的行列。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跨越。
第二,最深刻的变化是大寨人思想观念变了,发展思路变了,他们接受了改革开放的观念,经受了市场经济的历练,内引外联,兴办企业,打造品牌,比如核桃露广告,几乎人人皆知,重构了经济结构,开拓经济发展新局面。
第三个变化是村里有了经济实力,注重基础实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比如农村环境变了,实现了道路硬化、绿化和美化。农民生活方式变了,世代居住窑洞的农民,住进了别墅式楼房。现在大寨人享受“五有”:即“小有教”,从幼儿园到小学全部免费上学;“老有靠”,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月可领两三百元养老金;“烧有包”,每年冬天给每户人家供应一吨煤;“病有报”,村民全部加入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考有奖”,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每年发奖学金,逢年过节,每家还能领到米、面、饮品及过节费。幸福感明显地比过去提高了。
概括他们的发展特点,一是重产业发展,这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前提;二是重村民利益,经济发展了,让村民分享发展成果,这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核心。
总结他们的经验:一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跟上社会前进步伐,解放思想,转变思路,勇于创业、不断创业,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开拓新的发展道路;二是坚持和弘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同时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这是大寨人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