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是公民意识显露端倪,民主、科学、依法执政渐成主流诉求。随着市场经济深化,利益原则、权利、自主和契约意识不断增强,市民社会进一步发育,社会逐渐向参与式公民社会迈进。北京是一个高素质人才聚集的城市,如何尊重、引导公民意识,提高执政能力,越来越成为关系首都现代化进程不容忽视的课题,反映了我国建设政治文明的迫切需要。以颐和园事件为代表的各种听证要求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充分表现了公民对知情权的珍视和参与决策的热情,而且这种意识最终会扩大到对整个公民权利的认知和维护。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社会舆论对上访,社会公正事件极为敏感;收容遣返,临时户口、交通安全等制度和法规废除或修正以及公园门票、水费涨价都会引起很大的社会影响;公民的维权意识大大增强,民告官事件,行政败诉案例,要求国家赔偿,进行公开庭审等,社会的关注度极高,依法办事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反映出社会的进步。以民间经济组织为主的一些社会组织发展要求越来越强列,体现了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带来的深刻影响。还有,如何解决民众诉求渠道的不畅,排解民怨的宣泄,尽可能消除各种不平等,上述种种都是现代化进程中必然发生的现象和要求,是社会治理者必须严肃面对、认真思考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六是各种大城市病显现,宜居城市建设提到议事日程。大城市病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伴生现象。北京业已出现了先发达国家大城市曾经出现的病症:交通拥堵,空气浊化、噪声污染、绿岛效应、城市拥挤、城乡结合部杂乱无序、城市传统风貌受到损害等等,造成人们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恶化;水、电、土地、能源等资源供应趋紧,城市发展的综合成本和压力明显增大;与此同时,人们工作的节奏加快,社会浮躁不安加剧,传统的人与人关系悄悄发生了变化,人们的心理、精神压力普遍加大。人们在物质消费获得较大改善的情况下,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身体、心理代价。周末,市内各座山上满山的爬山者反映了现代都市生活对人们的压迫和人们对城市病的无奈和抗争。相应地,人们关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的意识空前强化,对每天出行情况和空气污染指数的关注逐渐成为许多市民生活中的要事。对恬静、安宁、方便、舒适的美好家园充满向往,要求城市建设和发展规划有前瞻性、科学性,要求城市人性化、适宜人居住成为城市生活中一个焦点问题。这些都对我们现有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式,规划思路和建设路径提出了疑问和挑战。市民所关心不仅是要把宜居城市写进城市发展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合理、科学地加快宜居城市建设进程,尤为担心以宜居之名带来更多的不宜居。这固然是对主政者和城市建设者更高的要求,也体现了城市本身的发展要求。
七是出现富裕型社会部分特征,总体发展进入工业化后期。北京城乡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几年来在全国一直居于前列,同时北京还聚集了国内外一批高收入的群体,中等和中等以上收入的群体也很庞大,使得北京的生活和消费保持较高的水准。尽管还有250万贫困农民,2004年,全市城市和农村的恩格尔系数32.3%和32.6%,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标准,已经是富裕社会。近几年,我市几大消费热点增长势头强劲,消费结构升级处于加速阶段,特别是交通通讯和居住类消费明显上升,汽车、通讯、旅游、教育、文化、保健、住房消费成为主流。随着城市新规划的实施,城市空间布局的调整,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会促进近、远郊的住房销售,住房与汽车消费的联动作用将越来越明显。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也在升级,近五年来食品类消费下降近10个百分点,而交通通讯、医疗保健和居住类消费则分别提高3.4、3和2.8个百分点。从耐用消费品的拥有量来看,2002年农民每百户彩电、空调、影碟机的拥有量分别为116台、35台、52台。从发展阶段看,根据国际经验测算,北京人均收入水平、产业结构、农业从业人员比重已经跨入后工业化阶段,工业结构高度化已经进入以加工装配为主的高加工度化阶段,总体评价已处于工业化后期,具有一定后工业化特征。
八是与周边区域合作发展的需求增大,合作意愿加深。区域内交通接轨,物流循环、产业分工,上游水源保护,防护林建设,旅游打包开始一些实质性合作。目前,北京与河北、天津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已有良好开端。京承高速公路和京津高速公路复线建设的合作已经展开。北京已经建立了现代化国际物流港,实现了北京朝阳口岸与天津海港口岸的集装箱货物直通;组建了首都国际机场和天津海滨机场为主要成员的首都机场集团公司,首都机场与天津机场的客货分流也在积极推进。联手完善商品市场,发展物流与贸易合作,构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成为京津冀区域协作的重要目标。首先,京津冀三地计划建设区域农副产品统一市场。其次,相互开放和发展要素市场,突破体制障碍,合作发展劳务、金融、产权、房地产、技术等要素市场,促进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由于整个区域经济与发展、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水源、能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逐步增强,加强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共同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区域内各方的共识,相互依赖加深。同时,京津冀地区还将以区域合作机制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共同发展。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在产业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布局等方面的重视与支持;另一方面,在内在机制上,着重推动信息交流、要素流通、市场开拓、利益共享、政策协调、争议解决等新型合作机制的逐步建立和形成。从长远来看,北京城市功能的疏解,城市品质的优化,最终有赖于京津冀区域之间的良性互动和整体提升。
九是社会进一步向多元化发展,要求宣传、教育、管理必须精细化,人性化。随着市场化、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人们的就业方式、利益获取、观念意识进一步多元化。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审美观、生活态度互相激荡,显现各自的特质。对同一个事件有不同看法和意见,慢慢地变得正常,社会的宽容度大为增加。对个人自由的遵从和自我个性的张扬在年轻人身上得到充分体现,从发式、装束到个人生活方式的多样化选择,人们不再惊异于彼此的不同,甚至人们也慢慢地不再把吸毒者、爱滋病患者、同性恋者看成是恶魔,趋于理性地看待各种社会特异现象,这种社会基础层面的迅速多元化和宽容度可以说是空前的。简单地用主义、信仰和经典理论,已经难以概括、说明、规范社会方方面面的变化,传统的集中式、统一化的宣传、教育、管理逐渐变得不合时宜,说教、灌输、大拨轰的方式收效甚微,面临严峻挑战,必须改弦更张。人是万物之主宰,人的变化最深刻,最具决定性意义。社会发展思路的选择,规划的制定,管理方式的运用,理应考虑这种新的变化和趋势,做到循情合理服人才能收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