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夏学銮:别让“本店没有中国货”再现

 时间:2012-06-05 13:09:00 |  夏学銮 | 字体:【 】| 阅读: 151

       

全球化时代,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小,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往来也越来越快捷、频繁,因此诞生出世界公民的概念。一个人的身份,不仅是某个国家的公民,也是整个世界的公民。

然而,做好一个世界公民,却并不简单,更多的情况是,当人们出国在外时,更容易放松对自我的约束,做出种种不文明的行为。最近以来,我们身边也发生了不少类似的事件,比如英国小伙子在北京大街上的不文明行为、俄罗斯人高铁上的不文明行为,无不引发了很多人对外国人的批评,甚至被斥为“洋垃圾”等。

这也让我们考虑,中国人在国外的行为究竟如何?又应该怎样做一个全球化时代的合格世界公民?

本店没有中国货

出国在今天变成一个越来越简单的事情,伴随着世界一体化,交通、通讯的高速发展,人的流动性越来越强,国与国之间的距离不再成为限制人们互相交流的天堑。有数据显示,去年一年,光出国留学的人数就达到34万人,更不用说去国外旅游的、经商的、考察的、学术交流等。

这些出国在外的人们都干了些什么?我们时常也能在报端上发现出国人员行为不文明的报道。

可能有人觉得个人行为是个人自己的事情,但实际上,一个人身在国外,一言一行往往被视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共同形象,正如我们因为个别外国人行为不端而批评所有的外国人一样,在其他地方也是一样。以前在俄罗斯,曾经有商店在门口挂出牌子,写“本店没有中国货”,以示自己诚信经营,其实不过是国内部分假冒伪劣产品,使得他们对所有的中国产品产生排斥感。

声誉不仅是实力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国际声望的提高,中国人在世界上的表现也越来越被人注意,这本是好事。然而在这种关注之下,许多原本很小的细节都有可能被放大。到今天,国人在国外学习、谋生的人群越来越大,更应该保持中华民族的文明形象,不要做一些不文明的事情,让别人看不起,要是混到哪天人家挂出牌子写上“本店不欢迎中国人”,那麻烦就大了。

实际上,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声誉,不仅仅取决于国家的财富多寡、实力强弱。可能有人觉得,国家实力强大了,别人自然重视。但实际上,人们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观感更多还是要看这个国家的人在国际上的行为。你固然很有钱,但是你光知道买奢侈品,人家照样也看不起你。这是有前车之鉴的,那些靠石油发财的大亨们,在国际上花大把的钱买古董、买奢侈品,怎么可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自律更应严格

一个人出国在外,做出一些不文明的事情,往往是因为自律感不强。觉得出国就天高海阔了,没人管了,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了。原本在国内,可能因为舆论、道德等原因的约束而不敢做不能做的事情,到国外就没有忌惮了。

其实不然,哪里都不是真空,任何地方都有规范,人是社会动物,不管在什么地方,都需要接受道德、习俗、法律等约束,特别是在国外,可能因为地域的不同,这些道德、习俗、法律都不尽相同,这个时候更加应该自律,中国人说入乡随俗,在全世界也是通行的。而倘若觉得离开自己的国家就可以放纵自己,其结果往往就会失控。这个时候,伤害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形象,也在伤害我们的国家、民族在世界上的形象。

责任感不分内外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生活在一个国家里,自然有对这个社会、这个国家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有的是有规矩条文可循的,有的是自然而有的,它们渗透在生活之中,无处不在,不但保护着人的利益,也同样约束着人的行为。

然而,一旦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这种责任感很容易消失。在今天,世界正在变小,一个人的角色变化也非常快,可能今天还在澳大利亚,下午就在中国,这种情况下,对于个人责任的意识,应该一再地自我强调。实际上,在普通生活的大多数领域中,这种责任感是不分国内国外的,比如环保,比如礼貌等,套用那句话,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既是地方的,也是国际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承担对于世界的义务和责任,对世界负责,也就是对中国负责,反之也一样。

出国要谨言慎行

中国人在国外的不文明现象并不少,比如乱扔垃圾纸屑、随地吐痰、在公共场所喧哗、抽烟,不遵守交通规则等,这些都是常见的不文明现象,在国内如此,在国外也是如此,我们在很多报道中都能看到。

一个人在自己国度的不文明,可能会引来批评,但是倘若在国外,可能就会引来别人对整个民族和国家的批评。所以,出国在外,不论言谈举止、待人接物,还是行为规范中,都必须要更加注意。要文明诚信、彬彬有礼、尊重他人、热情大方,既表现出个人的修养境界,更表现出我们民族的人文底蕴。

当然,这种表现应该是在平等的基础上,长期以来,我们对于外国人,有许多极端的态度,或者崇洋媚外,或者自高自大,这都是不好的,既不俯视,也不仰视,平等待人,才能不卑不亢。

不冲突更不暴力

与人交往,自然以平和为上,古往今来,不论是国家还是个人,矛盾冲突的结果往往大家都受伤害。特别是作为个人来说,平和谦让,总是更能获得尊重,咄咄逼人,往往事与愿违。

其实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如此,但是在国外更加明显。我们出国,或者为了学习、或者为了经商,或者为了交流,不管是什么目的,冲突都不是良好的渠道,所以,以尽量不要发生冲突为上。如果万一发生,也应该尽快终止,把冲突保持在可控范围之中,更不要发展成为暴力,克制自己,寻找理性的解决之道,才是解决矛盾的上策。

公务员应是表率

几十年来,中国人出国的目的越来越多元。开放初期很长一段时间,出国还是以留学、学术交流为主,近年来,经商、旅游等出国飞速增加,同时,公务员出国考察的也增长迅速。

公务员出国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反响非常大的现象,在国内容易引起老百姓的非议,认为是公款旅游,在国外,我们的一些自律不够的公务员,用公款消费、购买奢侈品等现象,也已经被诸多国家所注意到,特别是中国人对于奢侈品的消费,已经在国际上引起很大的反响,有报道说中国已经成为奢侈品消费大国。这并不少好现象,因为中国的发展,还远远比不上发达国家,也还远远没有到大肆消费奢侈品的时候。实际上,不论国内国外,奢侈品消费的群体,很大一部分还是公务员,是公款消费,私人的并不占主要部分。

所以,公务员的出国和消费,应该引起注意,得到重视,清理三公消费,和反贪反腐应该结合在一起。公务员应该是一个国家的表率,在国内,他们影响着普通人的价值观潮流,在国外,他们代表着国家、民族的形象。所以,对于公务员出国,必须有严格的规范,防止演变成公款旅游和消费。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