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通州应发展什么样的总部经济

 时间:2012-06-13 13:33:00 |  赵弘 | 字体:【 】| 阅读: 138

2007年10月18日

张华:谢谢黄国雄教授的精彩演讲!下面有请北京社科院总部研究中心主任赵弘先生演讲,大家欢迎!

赵弘:各位领导!非常感谢主办单位给我提供这个机会,在这里就总部经济发展和通州新城的建设,谈一点自己不成熟的意见。今天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用四个英文字幕表示一下。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总部经济,我们谈的比较多。但是作为这样一个概念,恐怕从字面理解还不是那么简单的。第二个是通州为什么要发展总部经济,第三个是它发展总部经济有什么优势,第四个是它怎么来发展。

我们经过了十年的探索,在2002年第一次指出来。现在我们从三个层面来理解,第一个是最重要、最核心的,在经济学上来讲是资源的分配方式。因为我们知道传统的经济学,这个企业在哪里布局,布局在原料导向、成本导向还是市场导向,要布局在一个城市的下风下水。但是现在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现在很发达,企业的组织结构在发生变化。总部经济就是揭示这么一种把总部和制造这两块功能在空间上进行分离,然后与它所对应的资源相匹配。比如说总部在中心的城市,把生产制造布局在原料、成本、土地等等价位比较低廉的中小城市或者欠发达城市,这种资源配置方式在经济学上,应该说我们过去研究的很少。总部经济第一次把研究的视角这样深入下去,这是我们理解总部经济第一个层面,也是最重要的层面。

我们经济学研究比较多的产业集群、产业链,但是它更多的是基于制造业。总部经济然后带动会计师、律师、资产金融保险等等这些服务业积聚在一起,我们到成片的开发区看一下那是不一样的,那是一个工厂接着一个工厂,他们使用的是大量的蓝领工人。我们消耗的知识,企业之间是一种服务配套,并没有形成大量的资源消耗。最核心的它是我们中心城区必然的经济形态。

第三个层面理解它是企业发展的模式。我们认为企业规模越大,越是集团企业,它的发展绝不是按照常规的模式发展,它是按照总部经济发展,把生产制造遍布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这样把不同区域的优势集中在一个企业上面,然后取得更快的发展。世界上跨国公司实际上都是采用这种模式发展的。所以我们理解总部经济是从这三个方面理解,对我们政府、企业对经济学的研究都可以找到我们的角度。

为什么形成总部经济呢?最核心的有几个点,我们可以理解它。因为我们理解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它的资源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高级的研发人才、营销人才、资本运作人才、战略人才。第二类是土地、设备、能源、材料、蓝领工人,这是所必需的资源。

第二个观点对我们国家非常有限制意义的,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比较大的国家和地区之间,战略资源和成本资源它的分配是绝对不平衡的,成本参与很大。在我们中心城市占有的资源非常密集,但是我们的土地越来越稀缺,常规资源变的越来越紧张,反之在欠发达地区正好是相反的结果。

信息网络的发展,使得我们企业有条件把总部和制造分开。这种分离以后的协调成本已经变的很低了,我们很多集团企业都可以承担,过去只有跨国公司它才能承担得起,现在我们都可以做了。正是基于这个条件,我们看到总部经济在我们中国现在已经开始快速发展了。中心经济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成本越来越高,把他们的生产制造环节向周边地区、中小企业、欠发达地区转移,转移的结果架起了中心城区和欠发达地区共同的桥梁,我们大城市、小城市之间一个项目你要了我要不了,这种恶性竞争实际上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我们说总部经济最核心的是实现了区域和企业的共赢。

举一个例子,有一家企业蓝星集团96年从兰州迁入到北京,资产5亿元,它在全国拥有25个工厂和4个科研基地,销售网络遍布140多个国家。这样企业的发展实际上就是总部经济模式,企业按照这个模式快速扩张,同时把贡献两个地区。一个贡献在大城市,一个贡献在中小城市和欠发达地区,带动那个地方制造业的发展。

推出总部经济以后对我们的影响很大,重庆、大连、沈阳、青岛、武汉、南京等等这些我们说的二级中心城市,也纷纷提出发展总部经济并且写入十一五规划,为是这样呢?因为总部经济解决了两个难题。第一个它解决了我们快速市场化,我们知道过去我们的计划安排,地处偏远城市的最欠缺的是人才的欠缺,我们人才流动现在从农村流向城市,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面临人才短缺,这里的企业很难得到发展,没有新思路很难得到发展。原有的一些生产布局变的不合理,朝阳区原来有四大工业基地,这些工业基地在这些年里都要进行搬迁。制造业怎么用产业替代它,包括现在我们通州的发展,我们还是要发展制造业吗?还是要搞生产吗?肯定不是。我们要搞什么呢?总部经济,为我们这些中心城市、中心城区提出了一个发展经济的基本思路,我们要吸引总部、流向总部,依次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我们实现了区域同步发展,把大城市、小城市、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共同发展,一个牡丹电视没有了,雪花冰箱没有了,这些大集团的消失,我们周边几十个城市,对我们的生产配套没有了。总部经济再一次在登高的层面上,通过功能我们做研发、做销售、做资本运营、做管理,他们做生产,他们在另一个城市做产品零部件的配套。这种功能和作,是我们大城市有条件、有渠道辐射小城市的发展。

我们通州为什么要提出发展总部经济呢?我觉得刚才专家们也提出了很多,我觉得通州作为新城建设要高起点定位,不可能再去做生产制造,不可能再做很低层次的烙印。我们的目标要做具有高端、高附加值、高知识性的经济形态,总部经济是我们很重要的战略选择。我们的一些制造业还是在低端生产上,我们的服务业还是以贸易为主,这几个概念是不一样的。生意、生物、生茂,我们现在还停留在生茂阶段,我们要不断的提升,提升到生物阶段,我们要真正的发展生物集团。

我们要融入京津冀,融入环渤海。我们不可能在制造成本上能拼过滨海地区,我们要利用我们的人才、信息资源。在环渤海区域合作当中占据高端地位,把北京的人才信息通过总部链条,通过这种模式辐射出去,带动环渤海发展,这也是北京应该承担的义务。通州能不能发展总部经济呢?刚才专家们也提到了通州面临着很好的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这种定位本身激励着让原来居住在通州的各种功能,比如说现在的CBD和其他的城区,交通过于拥堵,所以通州要分担一部分功能,这里的思路和北京总体的发展方向是基本一致的。通州已经把发展总部经济作为了考虑。

通州也有很好的产业基础和经济条件。随着环渤海和京津冀的发展,通州作为北京东部的第一个重镇,一个结点,我们在这个发展当中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奥运经济,进一步挖掘通州的文化资源,把这种文化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包括我们要更多的引进一些大的集团总部,以这样一种能力要远远超过一般的企业。

如何来发展总部经济呢?这是我们区位、区政府领导们非常重视的问题,我认为首先要把总部经济作为通州结构升级的重要战略,放在更高的高度上认识。我觉得很重要的要做好规划,我看到通州的发展,我为通州的发展非常兴奋也非常高兴。但是我感觉到在统筹规划方面,我觉得区这一级做的还不够,现在各镇的积极性很高。包括今天的会刊上可以看到,有几个镇把他的项目推出来了,我觉得要一块协同发展。因为总部经济要有品牌,要有脸面,为什么很多企业愿意把它放在CBD、放在国贸呢?通州要打造这个名片,分散的小项目构不成一个统一规划之下的区域状态。我们要以更高的一种规划态势来引导镇域的积极性,形成具有通州标志意义的建筑群落。

整合资源,把我们几个功能区的建设统一起来,纳入到大的战略思路框架下。总部经济和发展制造业没有矛盾,我们发展制造业、发展服务业,是在全球的发展趋势上,生产经营模块化、资源配置全球化,它把整个一块分解了,把生产制造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地方,要牢牢的控制总部的环节。我们发展制造业要通过新的模式发展制造业,所以说我们的产业发展和总部经济是完全一致的,我们要发展高端。

差异定位形成特色,现在在北京形成了三大五小的特色。三个大的主要是跨国公司、生物、CBD,控制着我们全国60%的信贷资本,90%的保费收入。中关村的海淀园,IT业、研发业,研发总部在中关村有100多家,跨国公司有好几十家。还有五个有特色的,比如说通州、顺义、望京、东二环的交通商务区,我们卢局长原来在那里,现在有几十部的总部大楼,中海油、中石油全部都在那里。最后一个五小就是咱们丰台的总部基地,也总部了一些总部经济。我们通州的发展下一步要和这些聚集区形成特色和差异,我刚才谈到这几个特色是比较明显的。我们通州发展什么样的总部,以什么样的形象进入市场和社会呢?这是需要我们政府需要研究的,一定要有差异定位,形成我们自己独特的特色,让人们记得住,愿意到这里投资和发展。

互动发展,我们西邻CBD,这样的区位优势我们要善于借鉴。同时我们西南角,这个方面的生产制造很发达,形成空间性的分工对我们本身也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条件。最后一个应该是西城政府的服务,完善发展环境。总部经济对政府有非常明显的敏感性,对我们政府的服务效率、服务意识是一个新的考验。区与区之间的总部移动、城市和城市之间的总部移动,要比原来要方便得多。所以我们政府要和总部的沟通建立绿色通道。展望一下我们通州的总部发展应该有很好的前景,我自己认为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自觉不自觉已经从制造环节介入到全球的链条当中,在这个链条当中跨国公司、发达国家占有主导地位,我们付出了很大的环境代价、很大的材料消耗,但是还没有获取应有的收益,一百元我们可以赚取三到五元。

第二个阶段,我们呼吁在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形成总部经济。第一个可以使我们国家资源最大化,避免了小城市欠发达地区总部放在那里难以得到发展,失去很多发展的机会,企业付出很多的成本,别人发展了你发展不了,别人占领了市场,你占领不了。区域之间的分配无非是大城市、小城市,企业之间利益各自或多或少的问题,我们自己有一句话叫做“肉烂在锅里”这个可以使我们中国自己快速的发展。

现在我们很多企业已经进入第三阶段,我们很多企业走出去,这样的收益还有一部分要回到我们中国来。这个时候我们总部经济才能够像今天的发达国家一样,在全球资源配置当中获取更多的收益,我们的国家才会富强、人民才会更加富有,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