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宋鲁郑:奥运让球风波的反思

 时间:2012-08-06 15:46:00 |  宋鲁郑 | 字体:【 】| 阅读: 129

伦敦奥运会开幕之后可谓风波不断。先是一再把朝鲜球队的国旗弄错,结果大怒的朝鲜队以罢赛相威胁。随后还接连出现悬挂国旗争议和国歌演奏失准现象。而最令人感到神奇的是,在开幕式上引导员竟然把日本队引出场外,等到各国代表队齐集会场中央时,日本队已经人影全无。好在日本队大度,认为是细节(日本这个民族不是一向注重细节吗),不会对竞技比赛产生影响,所以没有人关注,也没有人抗议。日本本国百姓甚至都瞒在鼓里。后来消息披露后,才恍然大悟、大怒。不过更奇怪的是,日本奥运会的解释是伦敦奥组委的失误,而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则声称这是日本队自己的选择。面对这一幕,不由得使人想起日本电影《罗生门》。

伦敦奥运会好似一面镜子,这是一个第三次举办奥运会的国家,一个曾经的世界第一强国和现在的一流发达国家,这样的表现会让我们更深感北京奥运会是多么的成功和展示了多么高的组织水平。

不过,令谁也想不是到的是,迄今为止伦敦奥运会上发生的最大两起风波均和中国有关:一是表现太好被质疑服用禁药,一是表现太差被认定“假打”。

奥运会向来是创造奇迹的地方,更由于体育比赛的特点,素来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然而当中国年仅16岁的小将叶诗文如同她的前辈们创造奇迹时,迎接她的不是掌声而是铺天盖地的质疑声浪。而始作俑者则是东道主BBC的节目主持人。也可以说,这场风波正是英国人引发的。我们知道中国的主持人和西方相比确有许多改进之处,但如此荒唐的事情则绝不会发生。我们不妨设想,北京奥运会上,当美国选手菲利普斯独得八金时,中国体育主持人质疑他服用禁药----而且还以美国历史上多次发生禁药丑闻作为理由,哪将会是什么场景?其实正如一位网友吐嘈:“如果中国有这样的神药,早就给中国男足用了。”

叶诗文的风波随着药检结果的公布而还其清白,然而一波未平,更大的一波再起:包括中国、韩国、印尼全球顶尖羽毛球高手不约而同的“消极”比赛!其丑陋的表现引发全场嘘声抗议。在强大的压力下,世界羽联不得不罕见的绝杀:取消所有8名相关队员的比赛资格。中国由于其过于庞大的实力,自然又是风波中的暴风眼。伦敦奥运会大有演变成风波奥运会之势。

羽毛球虽然是欧洲的发明,但却在亚洲发扬广大。这从而导致羽毛球运动在西方主导的世界中日益边缘化。为此世界羽联搞了不少发明创造,以试图提高该项运动的人气和关注度。比如在2000年举行的羽毛球世青赛上世界羽联首次试用七分制,结果不到三年就偃旗息鼓。更荒唐的是世界羽联的“裙装令”。2003年,世界羽联提出让女选手们穿裙装的建议----大概这些羽联的官员老爷们认为观众是来看选美的,不是来看比赛的。从2011年从6月1日开始,世界羽联强制执行女选手穿裙装比赛,否则将被取消参赛权。 2012年2月,世界羽联第一副主席帕森透露,将取消“裙装令”,女选手在参赛时可以自由选择穿短裙或者短裤。这场闹剧终于告一段落。这场闹剧虽然落幕,但执行期间定出的绝杀“取消参赛权”还是令人触目惊心。

令人不解的是世界羽联愈挫愈勇,绝无中国“吃一堑长一智”的智慧,终于使它的荒唐在本届奥运会上达到顶点(至少是迄今为止,谁也不知道世界羽联稍后还会有什么更上一层楼的英明决策):在未经试验的情况下,就在奥运会如此重大的比赛采用了新赛制。而结果世人都看到了,就是前所未有的大面积假打。而这场闹剧的罪魁祸首却在事件发生后摇身一变成为决定运动员生死的法官,并再次祭出“取消参赛权”的杀手锏。面对外界的质疑,国际羽联秘书长托马斯-伦丁居然声称:“新赛制获极大成功,得到许多选手好评”。如此拙劣的推卸责任和自我肯定的丑陋表演足以胜过运动员的消极比赛了。这也是为什么事件爆发后,同情运动员的声音不绝于耳

世界羽联的行径实质导致了各方皆输的局面。世界顶级运动员被取消比赛资格,自然使得随后的比赛可观赏性大减。这不仅断送了运动员的生命,对观众也是一大损失。而缺少顶级运动员的羽毛球运动也失去了其本来就在衰减的魅力。其实如果世界羽联有足够智慧的话,完全可以有更好的、代价更小的解决之道。比如给队员警告和经济处罚、比赛重新进行,同时小组赛后进行二次抽签。这样,即惩罚了队员,又满足了观众欣赏高水平比赛的需要。不过,世界羽联如果有这种智慧,也就不会一而再的荒唐了。

当然,这场风波最不公平、受害最深的还是运动员。四年的艰辛付出付之东流,还要为世界羽联的错误承担责任。而且谁都明白,运动员这样做,肯定是教练组的决定----虽然教练组也是世界羽联荒唐规则的受害人,但毕竟顶在第一线接受处罚的是运动员而不是他们。

世界羽联对消极比赛的运动员施以极刑的理由并不是她们违反具体的规则,而是违反了抽象的体育道德和奥运精神。以道德和精神为名治罪,在当今社会确实已经相当罕见。如果较其真来,真正违反体育道德和奥运精神的恐怕正是奥委会本身。现代奥运会创立之后,既反对政治化也反对商业化。但率先对之政治化和商业化的不正是他们吗?美国电视台为了广告收入,北京奥运会时就推迟十二小时转播开幕式,这一次又推迟三个小时。如此极端的追求商业利益,请问奥委会对之谴责过吗?这可真的是“窃珠者诛,窃国者候”。

然而不管怎样,这场假球风波严重的损害了中国的形象和声誉,也是自从1984年中国回到奥运大家庭至今八届奥运会,头一回有选手遭受处罚,被取消奥运资格,确实非常值的中国队反思。

首先,中国队的假球虽然并不违反规则,也符合人之常情:既节约体力,还能避免与自己的队友自相残杀,但却违反了理,也就是体育伦理。这就是中国人常说的“法、理、情”三者的关系。规则和法律是最后的低线,作为一名大国的优秀运动员,其标杆是不能仅仅停留于此。金牌固然可以扬我国威,为国争光,保持一定的道德高地,也同样如此。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如果只有中国运动员不打假球,其带给国家的声誉和形象恐怕绝对要超过一枚金牌。

其次,中国已经崛起成为全球第二经济体,并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周期中,其地位和影响力过度提升,也就是受关注的程度超过普通国家。更重要的是,中国崛起的程度已经威胁到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和主导世界的地位,正成为西方最主要的挑战者。这就是为什么美国要重返亚太,海军60%的力量要部署在太平洋,要重新在澳大利亚建立航母基地。在这样的背景下,君不见,中国一个村,一个村民,都会一而再登上西方媒体的头版头条。哪怕这个人没有受过什么正规教育,也可以被西方顶级的各个大学邀请做访问学者(西方的学术底线不过如此)。说句不客气的话,西方是在拿着放大镜在看中国,恨不得鸡蛋里找骨头。而就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队居然还采用打假球的战术,这不是自投罗网吗?虽然这次是许多国家消极比赛,但媒体报道还是围绕中国做文章。毕竟,印尼和韩国的份量还太小,还都是西方的盟友。我们可能还记得1984年中国第一次参加美国洛杉矶奥运会所受到的热烈欢迎氛围。当时中国和西方还是盟友,而且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集体抵制。如果在哪个背景下发生什么状况,西方的媒体绝对会十分的宽容。同样类似的,日本在伦敦被引导出体育场,它可以说是细节,不当回事,假如是在北京奥运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还会只是细节吗?

应该说,在国际大形势对中国日益挑剔和苛刻的情况下,中国队做出这样的战术安排实在是见小不见大,得不偿失。

第三,外界经常批评中国造假水平之高可以以假乱真,但何以这次打假球的水平竟如此低劣?本来,中国输、韩国赢符合两国利益。所以韩国肯定会比中国努力。中国完全可以大部分时间真打,关键时刻放水,哪有一上来就全程放水的?如此赤裸裸毫无技术含量的闹剧就发生光天化日之下,岂能不引发众怒?

最后,当事件发生后,面对世界羽联超乎想像的惩罚,中国应该和韩国、印尼一起上诉。上诉本来就是权利,并不会因为上诉而损失什么。再说世界羽联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是罪魁祸首。这起事件实在是事出有因。更何况,判罚决定公布后,舆论开始转而同情运动员,反把矛头对准世界羽联,在这样的压力下,如果各国一起上诉,未必不能出现变化。而中国选择不上诉,形同默认自己的主观行为,完全丧失了为自己辩护的余地。

事已至此,中国只能亡羊补牢。但对于运动员,应该表现宽容,甚至要给予补偿。毕竟相对于世界羽联和教练的责任,运动员是责任最小的。假如全部后果均由运动员来承担,这是不公平的。当然从一个国家的角度讲,最大的启示是,我们现在不仅还没有制订规则的权力,也没有解释规则的权力。在这种情况下,还是要戒急用忍。这一次,毕竟只是奥运会,而且由于中国的实力,金牌也未必旁落,但在其他领域恐怕就要付出实质性的代价了。我们期望在中国未来仍然高速成长的过程中,类似伦敦奥运会假球的风波要尽可能的避免。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