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曾飚:林丹的军礼和不列颠的团结

 时间:2012-08-07 16:14:00 |  曾飚 | 字体:【 】| 阅读: 143

我不怎么打羽毛球,却守着电视,把林丹和李宗伟的决赛看完,等到《义勇军进行曲》奏响。这国歌熟悉而又陌生。屏幕上林丹敬了一个军礼,因为他是名军人,进入国家队之前,属于八一体工大队。军礼一直是林丹表达胜利心情的标志性动作。一个人有着自己特殊的方式,在升国旗的时候表达额外的心情,这是使得林丹又显得与众不同。他的军礼也会让很多观众耳目一新。其实军人背景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并不稀奇。但是处在风口浪尖上的中国,会格外引人注目。中国体育的崛起、让西方难以理解的举国体制,也许会让这一个军礼会在某些狂野的想象再填上一捆炸药。配合着旋律,我努力地回忆了一些歌词,“血肉”、“长城”、“奴隶”、“炮火”、“前进”、“中华民族”、“吼声”。这让我想起曾经有过的一些对中国国歌的批评,认为《义勇军进行曲》过于暴力血腥,不符合人性,应该改改,甚至取消。如果这样的话,可以先听一下法国国歌《马赛曲》,那个口味更重。

对《义勇军进行曲》的自惭形秽与过度抨击举国体制一样,往往是源自类似的心态:我们是一个行为粗鲁、随地吐痰、大声喧哗的异类民族,在一个文明的世界里,我们要表现出更加文明,起码在语言上。这种心态造就了一种奇怪的表达,凡是哪里发生灾难了,就会在网上出现“今夜,我是哪里人”的人道主义句式,但是很多人忘了自己其实是个中国人。

本届奥运会至少启发中国知识界一点:你们热衷于埃德蒙·柏克的保守主义,就应该知道民族意识是英国人保守的最好的精神品质,甚至是英国现代体育精神的起点。单就英国内部而言,英格兰人、苏格兰人、威尔士人,平日里知道彼此区别,体育有增加民族团结的功效,但是用量过度,会适得其反。一场被政治毒化的体育比赛会把这种区别凸现成一道互相敌视的壕沟。在本届奥运会上,英国足球队的队长威尔士人吉格斯,甚至在现场演奏国歌天佑女王,闭口不出声。

英国人在政治上发明了一个名词“Britishness”,试图整合分歧,消除Englishness对岛内其他民族的沙文主义的感觉,这个政治术语类似"中华民族"在意识形态上的作用。在本次奥运会中,Team GB时常在转播的人群中被使用和高呼,从媒体传播角度来说,也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暗示,用大不列颠(Great Britain)来求得一种共识。

回顾英国现代体育的勃兴,正是大英帝国的巅峰时期:维多利亚时代。工业革命之后暴富的小镇温洛克,还有传统公学拉戈比(发明了橄榄球)都为现代体育注入了金钱和动力。体育是民族精神的兴奋剂,英国人尝过,如果用举国体制的针管注入,这是今天的中国方式,现在看起来药效快要过期了,但并不意味着民族精神要消失掉。这场林李之战,是当今羽坛的巅峰对决。三场下来,简直是火与冰的搏杀,阴阳两股气场冲撞。我感觉李宗伟技术和性格似乎都很阴柔(并无贬义),有点过去中国人给人形象,实际上他也是Chinese。而林丹这样的新中国人,性格张扬,喜怒形于色,赢了叫,输了骂,会让世界认识到这个国家的历史和新面貌。这比纽约时代广场的广告效果更好。有人说,李宗伟生错了时代,不应该和林丹在一起。我说,未必,每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时代。在无法改变的时代里,做自己的事,走出自己的人生路,才是自己。中国人应该感谢这首国歌,从从那场抗日战争开始,中国人才知道有国家、民族的存在。如今对于如何拿金牌的方式,逐渐消蚀民族精神,这是一个非常危险。体育改变了世界对中国人的看法,就好像《义勇军进行曲》唤醒了中国人对自己看法一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对中国人国民性格优势和弱势极为精当的描述,经常听这首《义勇军进行曲》是一个很好的警醒。

当西方人怀疑十六岁的叶诗文的奇迹,同情中国体操女孩不幸的童年,中国的崛起和存在,其实提出了一个令他们尴尬的问题:当一些国家家境不佳的十六岁的女孩都要当上奶奶的时候,为什么同样年纪,同样家庭背景的中国女孩,刻苦训练,要打破人类体能极限?这个答案,其实可以回到他们自己的历史中找,而不是一味地责问中国。中国人也不应该因为别人的困惑,放弃自己提问的权利,这是对别人智商的侮辱。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