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张占斌:“中等收入陷阱”风险依然存在

 时间:2012-11-23 12:33:00 |  张占斌 | 字体:【 】| 阅读: 175

进入中等收入阶段的中国,面临着改革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也存在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但目前的问题是发展带来的问题,不仅中国存在,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也证明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都存在这些类似的问题。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解决存在的问题,不能走回头路,也不能邯郸学步,必须牢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及推动,采取重要战略性的对策选择。

“中等收入陷阱”是世界银行2006年在《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提出的概念,其核心含义是,当一个经济体的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左右,从低收入国家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进一步的经济增长被原有的增长机制锁定,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10000美元的上限,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而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矛盾集中爆发,陷入社会问题突出、经济停滞不前的困窘状态。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特征可概括为:赶超阶段的战略不能重复使用,实施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产业和产业结构升级更加迫切;政府干预模式必须修正,要让市场更优化地配置资源,以降低发展的风险;随着国际化进程加快,需要加强国家战略管理,避免外部冲击引起的经济衰退;为减轻社会冲突导致停滞的风险,必须采取积极稳妥的政策缩小贫富差距,提振城乡居民的预期。

2011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5445美元,按照《2010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标准衡量,我国已进入上中等收入行列。但目前我国仍存在诸多经济、社会领域的困难和问题,存在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

第一,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中国发展面临的压力加大。当前世界经济结构进入了深度调整时期,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突显。长期以来,国内生产大于国内需求,大量劳动密集型产品只能依赖出口。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世界原有的供求关系被打破,欧美发达国家开始改变高负债的消费方式,政府缩减财政支出,居民压缩消费增加储蓄,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需求下降,这给劳动密集型产业高速发展的中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另外,国内的外资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回归趋势加大,这些都加大了中国经济转型的压力。还有一方面,中国改革开放,西方国家普遍抱有怀疑的态度,不时会出现中国即将崩溃的悲观论调。现在它们突然发现,中国已经在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到了不得不重视和打压的程度,于是又出现了中国威胁论。必须看到,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并未随着中国崛起及不断强大而根本改善,相反,某些方面还有恶化的趋势。

第二,经济发展过快,资源环境难以支撑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导致土地、能源、矿产在内的自然资源供需紧张。其一,土地供应紧张。我国人均耕地不足0.1公顷,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2和发达国家的1/4。“十一五”期间,全国土地出让每年平均高达660万亩,2010年底耕地总面积已减少至接近18亿亩“红线”。其二,矿产资源供应紧张。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主要矿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大国。2011年,石油、铁矿石进口分别达2.54亿吨和6.86亿吨,分别花费1900多亿美元和1100多美元。两种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均超过55%。其三,生态环境压力过大。全国七大水系已遭到污染。据最新研究,2009年我国环境退化成本和生态破坏损失成本合计达1.4万亿元,约相当于当年GDP的3.8%。这些问题使我国持续发展面临空前的压力。

第三,持续的制度创新强度不够,经济和社会发展缺乏持久的动力。中国的制度创新一般来说是通过改革实现的。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的改革取得一定成效,有些方面和某些环节甚至有突破性成就。但同时,改革也面临着许多阻力,在重大领域和关键环节还需要更多显著突破。从发达国家经验看,创新推动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主流。美国最典型,占据了现代农业、创造业、服务业所有领域的优势,从最高层次上掌控着全球竞争的优势。中国现在是全世界最大的工业国,有200多种产品产量全世界第一,钢铁、汽车等制造能力都已远远超过美国,但这些基本上是模仿和学习发达国家,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没有多少创新和创造,只能跟在人家后面往前挪动,这种增长模式缺乏动力,很难长久持续。

第四,如不能有效推进改革,中国有陷入权贵资本主义陷阱的危险。一方面,腐败已成为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并已经从权力周边扩散到一切具有垄断性和有寻租空间的领域,正在对中国社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深远危害。权力与资本结合,形成既得利益集团,侵害社会利益,已成为经济生活中的顽症。另一方面,现有土地出让制度会加速权贵资本主义形成。据报道,2011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总额已超过了3万亿元之巨,已成为地方政府的一项巨额收入来源。土地收入不仅弥补了地方政府常规财政的不足,也成为很多地方政府大建楼堂馆所、大搞“政绩工程”的主要来源,以及扩大政府消费乃至挥霍公共资源的主要来源。在这种土地出让法则激励之下,“高地价—高房价—高开发冲动”的恶性循环难以改变。有学者提出,现有土地出让制度是中国掉入中等收入陷阱最大的危险,这不能不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第五,收入分配问题解决不好,中国必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尽管不同经济体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有很大差别,但未能有效解决分配问题是一个共同的特征。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面临的情况是:一方面,居民收入低于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变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之比,1978年为2.6∶1,2002年为3.11∶1,2009年差距最高达3.33∶1,此后开始有所下降,2011年为3.13∶1。此外,这些年收入逐渐向少数人集中也是一个事实,国家统计局、学者研究都能给出相同判断的数据。收入分配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主要是政府的责任,不仅仅是良知良心的问题。邓小平说分配问题大得很,比生产问题更大,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更困难,这就是说分好蛋糕比做大蛋糕更难。如果分配问题解决得不好,中国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