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薛理泰:朝鲜核导弹不足以威胁美国

 时间:2013-04-02 09:18:00 |  薛理泰 | 字体:【 】| 阅读: 143

3月5日,安理会召开会议,就朝鲜第三次核试验问题进行闭门磋商。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赖斯在磋商结束后发表新闻谈话时说,美国提交了一份有关朝鲜2月12日核试验的决议草案。当天,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部发言人发表声明称,将采取三项“重大措施”,其中包括宣布1953年签订的《朝鲜停战协定》“完全无效”。

3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2094号决议,对朝鲜实行制裁。该决议首次将朝鲜银行业实体以及非法现金转账列入制裁范围,视情况需要得对相关船舶、飞机进行检查,并对从事非法活动的朝鲜外交人员增加了旅行限制等。该决议并表示,假如朝鲜再次利用导弹技术进行发射或者实施核试验,则决心采取重要行动。这是联合国迄今对朝鲜实施的第四轮制裁,制裁的力度更大,范围更广,是最严厉的一次制裁。

安理会通过该决议以后,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赖斯表示,新决议将“重重地咬伤”朝鲜。这是因为该决议既能迫使朝鲜在国际上陷于更加孤立,又能急剧增加平壤领导层藐视国际社会的成本。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则表示,中方支持安理会对朝鲜核试验做出必要、适度的反应。同时安理会决议承诺通过和平方式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重申支持并呼吁重启六方会谈,总体上是平衡的。

朝鲜无力发动核打击

针对安理会决议,平壤则宣布第二次朝鲜战争难以避免了。朝鲜外务省发言人7日发表声明称,在美国的战争演习转入实战的形势下,外交解决的机会已消失,只剩下军事对应。朝鲜将行使对“侵略者根据地”发动先发制人的核打击的权利,并称只有以核抗核,才能捍卫正义。

值此情势急剧恶化之际,外界首先要搞明白,朝鲜是否具有对“侵略者根据地”即美国发动核袭击的能力。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朝鲜没有具有突防能力的远程轰炸机,要对美国发动核袭击,必须借助远程核导弹。问题在于朝鲜根本没有能用于实战的远程导弹。笔者做出这个判断,有两条基本依据:

第一,尽管朝鲜刚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并声称“使用了小型化、轻量化的原子弹”,究竟朝鲜是否完成了小型化、武器化的进程,做到了核弹、导弹“两弹合一”,是个大问号。何况,“两弹合一”是否有效,不仅是一个设计问题,还是一个工程问题,毕竟还要经过试射、试爆的考验。而这些技术瓶颈的突破,朝鲜仍然付诸阙如。

第二,尽管去年底朝鲜使用中远程导弹作为运载工具,发射了卫星,该导弹射程达4000公里左右。可是,使用中远程导弹发射卫星,完全不同于发射核弹头。发射卫星,精确入轨即可,不存在重返大气层的问题,而发射核弹头就面临重返大气层的问题。核弹头要安全无损地通过大气层,精确地命中目标并可靠地引爆,就必须突破若干技术瓶颈,举其荦荦大端如下:

一是如何做到核弹头在剧烈震动并承受巨大压力的情况下,仍能在抵达目标上空时可靠地引爆。须知,核弹头不同于高爆炸药弹头,它不是整体性的,有若干部件组成,部件之间有间隔,抗震性能不佳,核弹头在重返大气层时,要承受剧烈震动和巨大压力,如何做到在抵达目标上空时仍然能可靠地引爆,要经过反复试验,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工程问题。

二是远程导弹或洲际导弹弹头重返大气层时,再入段速度为每秒5公里至8公里不等,温度为8000℃至12000℃,射程越远温度越高。导弹鼻锥至少必须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它在烧蚀过程中必须烧蚀率低、烧蚀均匀和烧蚀对称,才能保持良好的气动外形。否则,弹头在射向目标的半途就烧毁了。

若论技术瓶颈,第二个比第一个更难突破。譬如中国自1964年起就开始预研保护导弹弹头的碳纤维,前后花费了15年,直至1979年秋季才试验验证了足以保护中远程导弹(东风4号)弹头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洲际导弹(东风5号)则是使用碳/石英烧蚀材料制造导弹鼻锥,迟至上世纪80年代才批量生产。

至于洲际导弹保护核弹头的要求更高。东风5号导弹保护核弹头使用碳纤维/石英烧蚀材料,在80年代才研制成功。至于东风31号远程导弹弹头防热保护的问题更难解决,这是因为东风31号采用小型化弹头,整流罩非常尖锐,再入大气层之后温度更高。直至东华大学潘鼎教授研制成功高纯度粘胶基碳纤维,方才攻克了这个技术难关。

对外强硬意在强化治安

由此可见,能用中远程导弹运载卫星精确入轨,并不意味着能把高爆炸药弹头或核弹头送抵目标上空时引爆。换言之,即使一个国家研制成功小型化核弹头和中远程导弹,与“两弹合一”的地步还存在一段不小的距离。

基于此,平壤对安理会决议做出的强硬反应,并不意味着将对假想敌国实行攻势作战,遑论对美国发动先发制人的核打击了。即使金正恩敢于捋虎须,朝鲜也不具备这样的技术手段。

如今平壤以不惜诉诸核战争的强硬姿态,摆出不惜对敌国实施核袭击的姿态,无非故伎重施,一味耍狠而已。其宗旨是在国内强化治安,巩固金正恩新政权的统治地位;在国外则是向美国及其盟国发出一个警告,在向平壤施压的过程中,莫为已甚。

尽管朝鲜半岛局势紧张,却尚不致于爆发一场战争。当然,诚如笔者多年以来再三强调的那样,研制战略武器早已是平壤的既定国策,断非来自境外的压力所能遏制,除非被不可抗拒的外力所中断。可见国际社会要达成朝鲜半岛无核化的目标,谈何容易,用一句成语“日暮途远”来形容,可谓得当。

作者是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员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