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中国对菲律宾经济外交需注意的问题

 时间:2013-04-23 09:59:00 |  陈文杰 | 字体:【 】| 阅读: 144

中菲经贸关系概况

菲律宾经济的总体情况。菲律宾拥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矿藏主要有铜、镍、金等十几种,其中铜蕴藏量超过45亿吨,镍蕴藏量超过10亿吨,金蕴藏量约1.35亿吨;巴拉望岛海域石油储量约3.5亿桶;森林面积1585万公顷,覆盖率达53%;水物产十分丰富,鱼类品种约2400种,金枪鱼资源位居世界前茅。菲律宾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3%。制造业约占工业总产值的73.6%,建筑业约占12.3%,矿产业约占4.5%,电力占9.6%。农林渔业产值约为国内生产总值的20%,其从业人口约为总劳力的36%。航空运输也比较发达,全国各大岛屿间都有航班,国内航线遍及全国大部分城市,与约30多个国家签订了国际航运协定。全国共有大小港口超过200个,主要港口有马尼拉、怡朗、三宝颜等。菲律宾的经济是出口导向型经济,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大比重,同时农业和制造业也占比较大的比重。

中国  菲律宾  经贸关系

中菲经贸概况。中国是菲律宾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从中菲贸易总额情况来看,2007年中菲贸易额突破300亿美元,但是随后的2008年、2009年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贸易额稍有降低。从2010年全球经济恢复以来,中菲贸易额呈现上升趋势,2010年中菲贸易额为277.57亿美元,同比增长35.2%,2011年中菲贸易额为322.49亿美元,同比增长21.92%。近些年菲律宾对中国保持贸易顺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为菲律宾加大对中国出口消费品、农产品、矿产等资源提供了更为便利的平台,双方都已采取有利的措施促进贸易产品多元化,争取在2016年把双边贸易额提高至600亿美元。2011年前10个月,菲中双边贸易总额为26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1.69%,其中,菲律宾对华出口额达146亿美元,中国对菲律宾出口额为114美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21%和50%。电子电器产品、工业零部件、镍铜、液化石油气、化肥、陶瓷制品等占据菲中双边贸易主要份额,菲律宾农产品、家具等也已进军中国市场。

中菲经贸的相互依赖性。中菲同属发展中国家,由于中菲的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相似,资源推动型性的经济增长方式在两国经济增长中均占有较大比重,同时所生产的商品特点也较相似,故中菲双方在商品贸易出口等方面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但是由于中国与菲律宾地缘接近、交通十分便利、经济合作成本相对较低,此外在资源禀赋、工业发展优势等几个方面都具有很强的相互依赖性,这些优势成为中菲两国经济合作的基础。

资源禀赋的互补性。中菲双方在水果、矿产资源等方面的互补性较强。由于中国的大陆性气候特点决定了中国较高的水果产量和特殊的水果品种,如中国北方的苹果、梨等。而菲律宾的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决定了菲律宾盛产较为丰富的亚热带水果种类,如菲律宾的香蕉、椰子等,因此在水果需求上中菲双方的互补性较强。同时中菲双方丰富而各有特点的矿产资源使得双方在矿产资源上形成了较为明显的优势互补,如中国的有色金属、稀土等资源丰富,这些资源是一些行业必备的生产原料;再以菲方的镍矿资源为例,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迅速发展,加大了国内市场对钢铁产业中镍矿原料的需求,在我国镍矿资源自给不足的情况下,我国只有向镍矿资源尤为丰富的菲律宾进口以缓解国内市场的需求不足。

农业、渔业优势互补。中菲在农业方面的合作较为紧密,在农产品方面,菲律宾是热带国家,丰富的热带农产品及加工副品可以向中国出口,而中国较为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也可以出口到菲律宾。在农业方面,中菲同样优势互补,合作前景广阔。目前菲律宾近一半劳力从事农业,菲律宾的气候特点决定了全年能种水稻,农业发展前景可观。但由于菲律宾农业科技水平落后,水利设施不齐全,机械作业程度低,科学种植水平不高,规模化经营程度偏低,农业发展极为缓慢。中菲农业可以通过合作经营的方式,将中国的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同菲律宾的自然条件结合,拓展中菲间农业合作新模式。

渔业资源方面,虽然菲律宾拥有约7000个岛屿,其渔业资源极其丰富,但是目前由于菲方渔业打捞技术和设备比较落后,导致菲律宾对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较低。而中国在渔业打捞和相关海洋资源开发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技术优势,这使得在渔类产品贸易方面菲律反而需要向中国进口。因此,若中菲双方在渔业方面形成优势互补,将会使两国在渔业方面实现双赢。

工业发展的互相依赖性。在工业发展方面,中方具有工业成品优势,主要包括重工业产品、金属制品、能源产品、轻工产品等,而菲方的矿产资源优势比较明显,主要包括如铜、镍等矿产资源。因此在中菲工业贸易中,中方出口菲方的产品主要包括机械、汽车、钢材、汽车飞机用油、布料等;而菲方出口中方的产品主要都是未经加工过的矿产等原始资源。这种现象也正是由于目前菲方工业技术落后、缺乏对矿产资源的成品加工技术而造成的。从目前菲律宾工业发展现状来看,菲方急切需要国外的相关工业技术支持,因此,中菲双方在矿产资源开发方面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对于中方而言,中方对菲方提供工业技术支持将能够有效解决国内矿产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同时可以促进中方对菲方的工业成品贸易出口。

中国对菲律宾经济外交的目的

通过经济外交为我国和平发展赢得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供给。在矿产资源方面,中国是人均矿产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而菲律宾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与中国邻近的优越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中国在海外开发矿产资源的理想地区。在农业资源方面,菲律宾拥有丰富的气候资源和肥沃的土壤,菲律宾全国土地中有超过40%以上的可耕地面积,将近1300万公顷。菲律宾的气候特点决定了全年能种水稻,农业发展前景可观。相反,中国的人均农业资源匮乏,可耕地面积呈不断减少趋势,直逼18亿亩红线,这严重制约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因此,双方的合作必然会带来共赢的局面。

通过强化经济外交缓和化解中菲利益摩擦。纵观国际关系史,一个国家要想不断发展、壮大,就避免不了与其他国家之间产生利益摩擦。由于一个国家需要不断的发展,其对外需求就会不断增长,那么与其他国家利益摩擦的概率就会增大,而使用缓和的非武力方式将有利于缓解和化解利益摩擦,这是实现国家不断发展、壮大的明智选择。经济实力的提升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增强的重要体现,因此,我国可以通过强化对菲律宾的经济外交以实现缓和化解中菲利益摩擦的目的。

通过经济外交维护我国在南海的利益。在渔业资源方面,一方面,与菲方签订双边渔业协议,共同开发南海渔业资源。一直以来,中菲在渔业方面有着合作基础,双方可以更进一步在南海渔业方面展开合作。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这极大地推动了中菲经贸的发展,这一平台将为中菲两国渔业合作带来更广阔的空间和新的契机。另一方面,划定共同渔区,加强渔业共同管理。由于南海主权权益争端的存在,中菲双方围绕主权争议所产生的渔业矛盾和纠纷日趋激烈,这对南海渔业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造成渔业资源过度捕捞和资源严重衰退。通过经济外交与菲方就南海渔业资源合作和共同保护的问题展开协商,将会为双方带来共赢局面。

在石油资源方面,菲律宾的石油工业相对比较落后,2000年之前菲律宾几乎没有石油生产。2000年之后,菲律宾的石油工业获得快速发展,这主要得益于菲政府的重视、稳定的制度环境、优惠的财税体系和国际高油价等因素。菲律宾在中国南沙海域的油气勘探活动主要集中在西—北巴拉望盆地及礼乐滩盆地,其主要油田包括:马兰帕亚油田Galoc油田以及Calauit油田、Sampaguita气田。由于菲律宾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和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限制,中国可以以产量分成的开发合作模式与菲律宾展开洽谈。

中国对菲律宾经济外交需注意的问题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原则。经济外交必须以服务于本国利益为前提条件,经济外交往往是为了更好地追求本国利益而展开的。谋求本国利益、提升自身的综合国力是所有国家都认同的终极目标。综合国力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外交提供了保障,而经济外交方反过来又提升了一国的综合国力。因此,中国对菲律宾开展的经济外交必须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前提,决不能因一时之利而姑息菲律宾侵犯我国主权的行为。

切实做好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外交。中国作为拥有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国际利益主要集中于周边国家。菲律宾只是周边国家之一,中国对菲律宾的经济外交必须从全局考虑,要根据国别情况,有的放矢,大力发展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关系,实现与东盟各国利益方的均衡,维护东南亚地区的稳定。

提高中介组织、行业协会的经济外交水平。中国对菲律宾的经济外交必须明确这样一点:经济外交不只是政府的事,非政府行为体也可以大有作为。从目前来看,非政府性机构组织,如民间组织协会、商会以及代理机构等在国际合作与交流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重要。因此,经济外交的主体除了政府和企业以外,还应包括处于二者间的非政府性机构组织,这些组织在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合作对话、国际争端解决等方面的参与度越来越高。所以,中国必须重视与菲律宾国内的非政府性机构组织间的合作与交流。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