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案例】“博雅教育”告诉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学

 时间:2013-05-27 14:29:00 |  | 字体:【 】| 阅读: 216

【直面教育】

编者按:中山大学搞了一个博雅学院,由著名学者甘阳担任院长。这个进行通识教育、培养“无专业精英”的学院,引来的评价有赞有弹,一时间讨论颇为热闹。我们认为,这场讨论比较混乱,盖因很多人还没搞清博雅学院是什么。

搞不清是因为:“博雅”二字虽很有中国味,但其实是引用了一个欧美的教育概念,脱离了它的本源而只是争论字面意思,可不就是混乱吗?

让我们共同关注本期案例。

【事件介绍】

中山大学博雅学院

博雅学院是中山大学为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精英教育模式而专门设置的学院,每年从入校新生中精选30名学生。经学校规定的报名、遴选程序而被最终录取进入博雅学院的学生,不再属于原录取院系和专业。博雅学院学生在本科四年期间,将在中山大学广州南校区集中住宿和学习。

博雅学院本科学制实行四年不分专业的精英化博雅教育方案,贯彻跨学科跨领域的精英教学方式,着重培养今后有能力从事高深学术研究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精英人才。学院的教学方案参考国外博雅学院(Liberal Arts College )的经验,课程设置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每学期主要课程一般为3-4 门,但每门课有大量阅读和作业。学生在四年本科期间将广泛深入地研修中西方文明传统及其经典著作,必修古汉语、古希腊语、拉丁语等古典文明语言,兼修艺术理论及其技能,毕业学生将获得哲学(博雅)学士学位。博雅学院优秀本科毕业生将有机会直接入读本院研究生班。

博雅学院直属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领导,博雅学院院长由高研院院长甘阳教授担任。高研院利用其广泛的海内外学术联系,广邀海内外学者为博雅学院讲授课程或开设系列讲座。

博雅学院强调精英教育,但这不意味任何特权,而仅仅意味更多的阅读,更多的思考,更多的付出,且将来承担更大的责任。博雅学院推崇的人生价值不是金钱,而是智慧与修养。博雅学院学生的人生榜样不是亿万富翁,而是学富五车的大思想家,大学问家。

中山大学通识教育培养“无专业精英”引争议

从2009年9月19日开学以来,作为新生事物的博雅学院在中国南方宁静的校园中迅速成为一个炙热的焦点,余温难消。对于这个在招生简章中明言“为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精英教育模式而专门设置”的学院,对于“学生的人生榜样不是亿万富翁,而是学富五车的大思想家、大学问家”的宣言;外界在赞赏和支持群起的同时,质疑和讨论也同样喧嚣…【更多

博雅教育

博雅教育即Liberal Arts。

该词在大陆被译为“素质教育”,台湾为“通识教育”,香港则译得更显古典,叫“博雅教育”。

“博雅”的拉丁文原意是“适合自由人”,在古希腊所谓的自由人指的是社会及政治上的精英。古希腊倡导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让学生摆脱庸俗、唤醒卓异。其所成就的,不是没有灵魂的专门家,而是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

无论是古罗马人的七艺还是中国儒家的六艺,都体现了一种使人性臻於完善的教育理想。其中古罗马的七艺是指文法、修辞学、辩证法、音乐、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儒家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博雅教育的目的不是给学生一种职业训练或专业训练,而是通过几种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一种身心全面发展的理想的人格,或者说发展一种丰富的健康的人性。

英国思想家约翰•密尔对博雅教育的总结最为精辟:“每件事都知道一点,有一件事知道的多一些。”

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考察了中国、美国、香港和台湾的博雅教育后是这样总结的,博雅教育在中国的普遍称为素质教育,美国称为Liberal Arts Education, 香港称为博雅教育,台湾通称为通识教育。虽然对博雅教育的叫法不同,但是各方面都一致认为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大学应该注重通识教育,提供人文训练,培养人文素质。

12世纪博雅教育的七大范畴博雅教育的原来意义是中等研习,只是涉足普遍知识及智识技术,着重于知识的承传,而不是专门或者专业技术。

博雅教育所涉足的范畴随着社会而变迁。虽然曾经只注重古典教育,但随着启蒙时代开始,科学及人文的地位提升,两者都纳入博雅教育的范畴。只有农业、商业、牙医、工程、医学、教育学及药剂学这些专科仍然被拒绝纳入博雅教育的范畴。

在西方教育历史中,博雅教育的七大范畴被分为「三道」(初等级)和「四道」(高等级)两类。「三道」包括语法、修辞学及辩证法。「四道」包括算术、几何、天文及音乐。这成了中世纪大学核心课程。博雅教育(Artes liberales)的「博雅」的拉丁文原意是「适合自由人」(在奴隶社会里的自由人或后来社会及政治上的精英),这代表博雅教育正是精英所需要的学识及技能。博雅教育在启蒙时代之后被宣传为解放思想及破除成见,终于成了今天博雅教育的定义。

美国

在美国,坚持博雅教育的高等学院仍然拒绝职业性的教育。专注于博雅教育的教学机构被称为「文理学院」,其毕业生要在其他的学院如专业学院才能得到专业的培训,例如:商业、法律、医学、神学等等。

美国境外的学院都受到了这些美国高等学院启发,包括德国的欧洲博雅学院。这类型的教育未曾在英国出现,连博雅教育一词都很少被谈及。反而澳洲墨尔本维多利亚大学提供两年制TAFE文凭课程(博雅文凭课程)。

香港

在香港,以博雅教育为宗旨的唯一一所大学是岭南大学。前任校长陈坤耀曾解释博雅教育的宗旨是要教导人「学识广博,生活高雅」。2008年香港教育统筹局于高中课程引入博雅教育。

全人教育:通识教育改革的方向

通识教育又称博雅教育,起源于中世纪欧洲的大学,后来尤为盛行于英美。其核心理念是通过自由人文教育,使学生成长为具有人文底蕴、社会关怀、公民美德以行动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当今美国的博雅教育更主张学生拥有开放的、发展的、世界的文化视角,能分享自由、平等、博爱等价值观。通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相继被留学归来的学者引入中国的著名高校,并在北大、复旦、中大等地开展实验,最近著名学者甘阳等人所推动的通识教育讲习所也是其中的一例。

但让人担忧的是,国内对通识教育的引入大多只是停留在“零敲碎打”的层面,因此难以真正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单单引入通识课程或者只是强调读经典原著,反而会使得很多学生以为这一类训练纯粹为培养精神贵族,而并不能使自己有信心面对未来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这一类实验有的从一开始就注定会无疾而终,有的则被视为花瓶或者说是与国际接轨的“象征”。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些学校更荒唐地以为把类似哈佛等名校的课程表拿来依葫芦画瓢就是通识教育了,而一个立足中国本土的学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如何能够全面发展,却从未得到切实的关注。

这种快速引入最可能忽略的,是通识教育本身恰恰必须是整体的综合的教育,而非单单引入某门课程或者某类书单。根据笔者在美国对通识教育的观察,其最核心的要素有两点:一是老师与学生之间需要朝夕相处,就学生的成长进行长期的密切的交流。这也正是为什么美国最优秀的通识教育的学校不在哈佛、耶鲁,而是出自类似于威廉姆斯这样的小型学院,在那里一门课通常十个学生已是大课,老师可以花大量的时间和本科学生一起读书、讨论以及合作研究。仅仅在时间投入这一点上,正是国内的高校老师甚至包括推广通识教育的老师本身所缺少的。离开了这一点,搞再多的通识教育课程,读再多的原典,都不是原汁原味的通识教育。而缺乏能够长期深入地与学生交流和分享的老师,这才是整个通识教育事实上难以在中国推行的软肋之一。

通识教育的另一点核心要素,是整个学校要以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创造最优条件为使命。哈佛的本科生教育在一定时期的衰落,正是因为学校过多关注商学院、法学院等职业教育,而忽视了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它也是在最近才开始全面地反省。就笔者观察,在美国的自由人文教育有三个部分相互关联:首先是教学体系的安排,它强调文理交融、核心课程、原典阅读等,这在国内的通识教育中多有介绍;第二部分是所谓的宿舍文化,相关的导师和舍监会在宿舍内部跟学生就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密切交流,学生也以宿舍为基础自我组织各类活动和讨论,这个部分是国内比较缺乏的;第三部分是学生组织大量社团和参与实习,积极投身社会服务。这三类活动相辅相成,需要得到教授、管理职员乃至校友的大力支持。

而国内在通识教育的引入过程中,目前还主要是哲学家们引入了理念,但引入的技术和内容跟理念本身似乎有南辕北辙之嫌。在笔者看来,这主要是因为在理念和具体操作之间还缺乏社会学意义上的操作守则,从而使得通识教育改革的应用缺乏重要的逻辑上的一环。笔者根据自己在所处大学进行的实验,认为以下几点是比较重要的:

一是通识教育强调对审慎思考能力的训练。审慎思考的能力强调对于前人的观点要有自己周密的推敲,并尤其要有批判性的思考。这样才能使原典阅读不至于成为学生作为精神贵族的炫耀资本,而是真正能够训练他们的思考能力。

二是通识教育强调审美愉悦的训练。通识教育力图使学生不仅仅获得功利上的满足,也能从对世界万物的欣赏中收获审美的深层喜悦,从而完善身心。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则,通识教育需要从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并应该引入大量的美育学习机会,这样的教学不一定在课堂上,而可能是在博物馆、美术馆乃至大自然之中。

三是通识教育强调社会关怀。如果说前两者是培养学生个人的人文底蕴的话,那么强调社会关怀则是希望培养学生和社会各阶层的联系,尤其是让他们能够了解社会的问题、冲突以及变迁。因此通识教育的内容还应该包括在服务中学习以及参与式的田野研究,使学生进一步接触现实并从中得到反思。

四是通识教育强调公民美德的培养。通识教育的学院会支持学生开展各类辩论、演讲以及志愿服务等活动,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对社会议题的讨论,让他们从中学会平等参与、对社会的责任、对于不同观点的宽容和对他人权利的尊重。

五是通识教育强调对学生在社会上的行动能力的培养。它鼓励学生举办社团,进行社会实习,学习在人与人之间如何进行情感沟通并相互合作。

由以上这些原则来看,这样的教育难以只用“通识教育”来概括,而笔者更愿意用“全人教育”来指代。在国内当前的大学情境下,这样的全人教育显然难以在大学层面进行整体改造,但是却可以立足于现有的大学教育体系进行更多的小规模整体性的教学实验。具体的做法可以是在一个大学中寻找一个或者几个有志于通识教育的教师,以1比10的比例配备相应的志愿参与的学生来组织这样的实验。实验应该保证学生和老师的密切交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组织通识课程和原典阅读的基础上,推动学生的参与式研究和在服务中学习,进而支持学生自我组织社团和鼓励学生在社会关键部门参与实习。毫无疑问,全人教育的方式不必一个模式或一个标准,它们完全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保持本土的特色及自我创新,它们分享的只是共同的理念和相似的原则。

简言之,大学教育改革需要以全人教育为方向,以能够投入的教师和志愿参与的学生为核心,以整体性的小规模实验为方法。它成功的标志不在于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立,它最终的成就是培养出全面发展同时又担负起这个国家责任的人才。大学之大,不是在于它有多少大师,而是在于它究竟培育出多少杰出的学生,多少栋梁之才。大学教育的方向正应如此。

翟振明:什么是“博雅教育”

不少人都在提倡“素质教育”,痛斥“应试教育”,这当然反映了人们对当前中国教育状况的不满,并且,这种不满是正当的。不过,人们也许还没有充分注意到,“素质教育”的对立面首先还不是应试教育,而是“工具教育”。因为,正确理解的“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是指作为目的主体的人的素质,而不应该是把人当作工具的所谓“有用”的素质。这样的符合教育理念的“素质教育”,就是我们常说的“博雅教育”,而这种教育,一般是在大学阶段进行的,与我们常说的“应试教育”不在一个时间段…【更多

【启示与思考】

“博雅教育”和“素质教育”一样,谁能说清它是什么东西呢?要么就照搬美国的概念,指代美国那样的文理学院。但是现在概念已经混乱了,比如同样是中山大学,甘阳说这是要培养大思想家的教育,而翟振明教授一直主张博雅就是给人“招魂”而不是要通过它成为什么,袁伟时教授则认为首先应该是公民教育,普遍又认为“博雅教育”就是什么都要学一点的通识教育 。

对“博雅教育”的不同主张,其实各有价值,互相之间本无矛盾,现在却因为都要戴这顶帽子,搞得互相攻击。何必呢,你搞你的典籍教育,我搞我的公民教育,他搞他的招魂教育,一般大学可以搞前两年不学专业课的通识教育,这些教育模式都值得鼓励,对打破中国教育大一统局面善莫大焉 。

绝不是反对中大搞博雅学院,而是希望别为一个说不清的提法无谓争论了……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大学

“我们希望能够在本科的时间尽量地离急功近利和浮躁远一点”

尽管以培养“学富五车的大思想家、大学问家”为目标,但甘阳认为博雅教育是希望从中探索出本科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新路子。“国外高校,每学年所学的课程门类很少但每门课的分量都很重。学生经过四年严格的学术训练,无论听说读写的水平,还是思想感悟、综合素质都有很大提高。而我们国内的高校,课程动辄十几门二十门,都是单向灌输的大课。学生爱听就听,不爱听就逃课。四年下来,没学到什么东西。”甘阳说,博雅学院课程少,注重基础,强调阅读、写作,就是想让学生在四年严格的学术训练中获得实实在在、扎扎实实的进步。

大学本科教育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大学生该怎样完成四年的学业。在旅美学者、美国萨福克大学助理教授薛涌看来:大学是为学生打造未来的人生框架,而不仅仅是职业框架。本科教育“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优越的环境扩展视野、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念。而研究生阶段才是专业教育的场所。”

与此对照薛涌认为中国的本科教育长期以来发生了偏差,“培养的不是人,而是专业工具;学生往往把大学当技校来上。”

正如中山大学博雅学院的招生简章所说,“强调精英教育,但这不意味任何特权,而仅仅意味更多的阅读,更多的思考,更多的付出,且将来承担更大的责任。”一些2009级学生总结一年所学的心得时也说,“如果仅仅以瞄准就业来读书,我是不推荐你进博雅学院的。因为这里的同学基本上没有人在考虑怎么就业……我们希望能够在本科的时间尽量地离急功近利和浮躁远一点……希望能有一个地方给学生静下来,好好读点书。”

对于没有专业博雅生怎么就业的问题,中大副校长许家瑞也表示,社会发展中工具类理性的东西太多。“就业不是考量大学教育的唯一标准。有学问的人都找不到工作的话,这个社会又是什么样的社会呢?”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www.71.cn,违者必究。)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