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是实现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
群众路线看似老生常谈,绝大多数领导干部都耳熟能详,数十年来党和政府也一直在高度强调,但真要把它落实到每件具体工作上,却绝非易事。群众路线说到底就是要求领导干部要努力做到“向下看”,要时时处处都设身处地地为民众着想,关心他们的疾苦,倾听他们的声音,为他们做实事,敬奉他们如父母。
“照照”这样的“镜子”,不难发现,现实中的很多领导干部尚差之甚远。本轮加强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教育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才能防止这个正确而及时的政治教育像其他形式主义的政治说教那样,沦为“永远正确的废话”和“认认真真走过场”!
群众路线教育作为政治教育的一种,首当其冲的是信仰或价值观问题。说信仰或价值观,并非一定要把它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向下看”本身就是一种信仰,“做实事”本来就是一种价值观。可是,一个社会一旦过于重名分,官员们就会将官位本身异化为信仰,把升官视为人生追求;社会大众也会以官位高低来衡量官员人生价值的高低,以致官员们多会以未当高官而感到遗憾甚至耻辱,而很少会以当了高官而未为民做实事而感到惭愧和羞辱。
由于信仰迷失和价值错位,所以不少官员为官的第一宗旨就是升官,为了升官,他们不惜大搞劳民伤财的形式主义和政绩工程,甚至不惜以身试法,弄虚作假,买官卖官,踩着别人的肩膀向上爬;而一旦升官无望,又很可能会意志消沉,产生“捞一把、享受一把走人”的想法,进而堕落成贪腐糜烂的张“三多”、李“三多”。
如果本轮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不能真正解决干部信仰迷失和价值错位问题,使领导干部养成“向下看”的信仰和“做实事”的价值观,那么本轮政治教育活动将很难避免“刮风”和形式主义的宿命。
“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一个社会“如果重视法治,那么十个小偷也会变成十个君子;如果重视人治,那么十个君子也会变成十个小偷”。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如何切实加强法治建设,努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运行在透明浴缸里,让权利真正成为权力的边界,也是促使领导干部“向下看”、“做实事”的重要路径之一。
▲(作者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