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制作:贾文婷、李博实
靖国神社位于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坂,供奉自明治维新以来为日本军国侵略主义战死的军人及军属,其中绝大多数是在中日战争及太平洋战争中阵亡的日军官兵以及在殖民地招募的士兵。当年日本投降时,靖国神社并未供奉二战战犯的牌位,直到1978年10月秋祭,包括东条英机等14名二战甲级战犯在内的近2000名二战战犯牌位被秘密放置其中。
1980年8月15日,铃木善幸开始以首相身份前往靖国神社祭祀和参拜,也是东条英机等14名二战甲级战犯在内的近2000名二战战犯牌位被放入靖国神社后第一个前往参拜的时任日本首相,前后共参拜九次;时任首相小泉纯一郎分别于2001年8月13日、2002年4月21日、2003年1月14日、2004年1月1日、2005年10月17日和2006年8月15日六次参拜靖国神社;今年4月21日至23日靖国神社春季大祭期间,日本副首相兼财务大臣麻生太郎、总务大臣新藤义孝、国家公安委员长兼“绑架问题”担当大臣古屋圭司分别参拜,创纪录的168名国会议员集体“拜鬼”......长期以来,日本部分政要、国会议员罔顾民意、一意孤行,坚持参拜靖国神社,严重伤害了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人民的感情。
据日本共同社消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不会在15日的“终战纪念日”参拜靖国神社,但会以自民党党首的名义自费献上“玉串料”(祭祀费——本网注)。安倍晋三自上任以来,已经多次纵容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甚至曾在去年竞选自民党总裁时表示,“对(首次)担任首相期间未能参拜(靖国神社)感到非常痛悔”。一向被视为日本政坛右翼势力头目的安倍,在其领导的自民党占有参院多数议席、“一党独大”的情况下,此时抛出“不参拜但献祭祀费”的声音,又为何故?
日本政坛:参拜意见不一
作为争议较大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一直在是否于8月15日这个敏感日子里参拜靖国神社一事上保持模糊的态度,直到今日(14日)方才明确表示自己不会参拜,但又表示将献上自己的一点心意——祭祀费。此前,安倍也多次暗示不会限制内阁成员以个人身份前往参拜。
安倍这个“班长”的“明哲保身”、左右逢迎的态度,带来的是日本内阁班子的一片混乱。据媒体分析,安倍内阁成员有3人可能届时会去参拜:行政改革担当大臣稻田朋美已明确表示15日将前往参拜;总务大臣新藤义孝、绑架问题担当大臣兼国家公安委员长古屋圭司虽然没有直接表明要去参拜,但暗示可能会去参拜。与此相反,至少已有10名成员表示不会前往参拜,譬如安倍晋三本人、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以及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等人。还有一些成员尚未做出表态。文部科学大臣下村博文则已提前参拜了靖国神社。
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的态度十分强硬:“(日本)政府不会说阁僚应该去或者不应该去。也用不着告知他国。”这被一些媒体解读为对周边国家的轻视。
需要注意的是行政改革担当大臣稻田朋美其人的历史观——现年54岁的稻田朋美还是“大家都来参拜靖国神社国会议员会”成员,系日本政坛极右翼分子,曾出书否认南京大屠杀和日本侵略的史实,反对给二战战犯定罪的东京审判结果。她甚至在2003年给侵华日军两名“百人斩”凶手的子女担任“名誉侵权案”律师,鼓吹侵华日军在南京的杀人比赛“完全是虚构”。在安倍本人的允许下,稻田朋美得以前往参拜靖国神社。预计她将与自民党的政调会长高市早苗一同参拜。
与以上数人的强硬态度相反,日本自民党的执政盟友、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呼吁,日本政治家不要参拜供奉有14名第二次世界大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他指出,日本在过去屡屡发生因政治家参拜靖国神社而引起外交问题,当前日本正试图改善与邻国的关系,需要“明智处理”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他在对媒体的发言中,提及了首相安倍。
日本民间:抗议集会不断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全日本佛教会理事长小林正道5日曾向安倍晋三递交请愿书,书中称,首相和内阁成员任何时候都是公职人员,根据“政教分离”的精神,不应参拜靖国神社。
5天后的晚上,300多名日本民间组织成员在东京千代田街头游行示威,反对日本政客参拜靖国神社。示威者高呼,靖国神社是合祀二战甲级战犯的地方,“靖国神社是日本军国主义复苏的象征,政客参拜靖国神社等于是美化军国主义”。当天8名韩国遗属也参加了示威,他们的亲属在日本统治时期被强行征兵,死后也被集体供奉在靖国神社。从韩国赶赴东京参加示威的李熙子(音)老人说:“我父亲被强行送上战场上后死亡,作为子孙的我们后来才知道被祭祀在靖国神社......我们要求在名册中删除父亲的名字,但遭(日本)法庭和靖国神社拒绝。”
此后一天,44个日本民间组织组成的“解决日军慰安妇问题全国行动”在东京举行国际座谈会,敦促日本政府就慰安妇问题道歉并赔偿。二战时期的菲律宾慰安妇受害者也参加了座谈会,讲述二战时期日军的野蛮行径。这些组织还将于今日(14日)举行全日本范围内的集会,并呼吁联合国指定“日军慰安妇悼念日”。
周边国家:严重关切警告
韩国政府日前曾严厉警告日本政府,绝不能允许其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韩国外交部发言人赵泰永的措辞十分强硬,即便日本政坛仅有“部分阁僚”参拜靖国神社,韩国政府也将根据参拜阁僚的具体情况采取应对措施。
美国议会调查局也于日前发表了一份美日关系报告书,指出若安倍晋三在8月15日参拜靖国神社,将导致东北亚地区紧张局势的激化。报告书称,安倍具有强烈的右倾倾向,他和内阁成员关于二战历史问题的言行,导致与周边国家关系的不稳定,也有损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国家利益。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日前表示,不管日本政治领导人以何种形式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其本质都是企图否认那段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中方都不会接受。她指出,靖国神社问题事关日本的当政者能否坦诚面对本国的过去,能否正确认识和对待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历史,能否尊重受害国人民的感情。中方敦促日方在这一问题上谨言慎行,以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美国著名导演奥利弗·斯通日前在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纪念仪式上,批评日本政府无视历史,并称不相信日本首相安倍。他说:“(纪念仪式)很有讽刺意味,安倍讲话谈到和平以及弃核,可我不相信他。了解历史的人都不会相信他。” 他说,德日同为二战战败国,战后德国进行了反省,“但日本民族主义重新复活,特别是安倍及其支持者,对二战、中国的南京大屠杀、慰安妇问题胡说八道。”
中国企业家陈光标在11日的美国《纽约时报》上刊登了篇幅为半版的广告,呼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不要参拜靖国神社。
专家:安倍阁僚唯恐不乱
据日媒分析,安倍之所以选在15日的前一天宣布自己不前往参拜,但提供祭祀费,意在向其主要支持阵营——保守派表明向“战殁者”表达“敬意”的立场不变,同时,认为此举能够“顾及”到周边邻国和亚洲国家的忍耐限度。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刘江永教授在此前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在安倍尚未确定是否参拜靖国神社的那段日子里,自己的副手麻生太郎就曾提议“择日参拜”——避开8月15日再前往参拜。刘江永分析,这相当程度上是麻生太郎自己想去参拜,遂拉上也摇摆不定的“一把手”安倍做后盾。毕竟早在4月21日,正处于中日、韩日岛屿纷争胶着以及朝鲜半岛局势混乱的背景下,麻生太郎就牵头多名安倍内阁的阁僚参拜靖国神社,并帮安倍献上了祭品。
刘江永分析,麻生太郎的建议看似为安倍着想,实际让其进退两难。一方面,执意参拜靖国神社会掀起曾在二战中受伤害的亚洲各国的极度反感,甚至可能被标榜成“小泉第二”(日本前首相,在任期内每年均参拜靖国神社,极大影响了日本的外交关系与国家形象)。另一方面,安倍曾经于2012年10月竞选日本首相期间,高调参拜了靖国神社,曾借此得到日本右翼势力的好感,若不去,对支持自己的右翼势力似乎也不好交代。当时的状况可以这么形容,安倍的一只脚陷进泥潭了,旁边的亲信非但没把他拉出来,还往里推了吧,似乎有些唯恐天下不乱。
在执政的自公联盟的“二把手”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明确表示反对的情况下,安倍的数名阁僚仍发出强硬的声音,意图“绑架”安倍的意志,其心可昭。他指出,对于一直希望长期执政的安倍而言,稳定有着重大的意义。若安倍不能正确处理参拜事件,有可能在其任内出现各种执政危机和信任危机,给予在野党或潜在竞争对手机会,促使一向以极端“鹰派”示人的安倍不得不慎重考虑。
刘江永指出,无论安倍是否或以何种方式参拜靖国神社,对于安倍近期的举动,我们仍应听其言,观其行。从日本外务省官员近期来华的动作上看,日方一方面在寻求中日领导人会面的可能,然而与此同时,安倍政府却在积极“修宪”以突破和平宪法以及纠缠钓鱼岛问题,令人费解。
人民日报7日刊登评论员钟声的文章《日本“拜鬼”闹剧当休矣》。文章称,“拜鬼”事件给亚洲人民带来何等感情伤害,将会给日本本已一塌糊涂的外交关系带来何种程度的影响,日本右翼政客心知肚明。然而,为了自己所谓的“政治赌注”,为了变回所谓的“正常国家”,安倍内阁一次又一次突破二战反法西斯成果的底线,大搞军备竞赛,甚至置良知于不顾,一再默许成员参拜供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践踏了人权,美化了侵略,不仅将会导致日本社会扭曲的现实举动,更会引起国际社会特别是亚洲国家的担心和警惕。
2013年4月21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以“内阁总理大臣”名义向靖国神社供奉了名为“真榊”的祭品。
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分别于2001年8月13日、2002年4月21日、2003年1月14日、2004年1月1日、2005年10月17日和2006年8月15日六次参拜靖国神社。
1996年7月29日,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以“内阁总理大臣”身份参拜靖国神社。
1985年8月15日,中曾根康弘以首相身份参拜靖国神社。
1982年,日本首相福田赳夫开始以“内阁总理大臣”的名义前往靖国神社祭祀和参拜。
1951年10月,日本首相吉田茂成为战后第一个参拜靖国神社的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