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陈云开展调查的种重要方法:交敢于反映真实情况的朋友

 时间:2013-09-01 21:25:00 |  李自华 | 字体:【 】| 阅读: 124

[摘要]陈云认为,“交一点敢于反映真实情况的知心朋友”是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的一项重要方法,具有“真、快、广”的特点。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陈云在知识分子、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中间中交下了许多知心朋友,掌握了大量了解实际情况的信息渠道,真实、快速、广泛地获取了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材料,为党和政府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1990年4月22日,85岁高龄的陈云在同吴宗锡、周良、何占春、施振眉等评弹界的朋友们谈话时说:“希望你们能定期来看看我,一起来也好,单独来也好,你们听到社会上有什么反映,群众有什么意见,也可以写信告诉我,使我能多听到真话,多了解实际情况。我们的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能交一点敢于反映真实情况的知心朋友,多听到些真话,是很有好处的。”(《陈云年谱》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432页。)陈云的谈话,不仅是对老朋友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嘱托,更是提出了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

陈云勤于、善于调查研究,是党内搞调查研究的模范。他反复强调说:“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研究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决定政策。”(《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页。)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陈云不仅时时、处处、事事调查,而且总是因人、因地、因事制宜,以了解真实情况为目的,创造性地运用各种调查研究方法。陈云总结说,搞调查研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亲自率工作组或派工作组下乡、下厂;另一种是每个高中级领导干部都有敢讲真话的知心朋友和身边工作人员,通过他们可以经常听到基层干部、群众的呼声。(参见《陈云文选》第3卷,第372页。)

陈云认为,两种调查研究都很有必要,缺一不可,而后一种调查研究具有“真、快、广”的特点。他说:“所谓真,就是他们敢于反映真实情况,敢讲心里话。因为他们信得过你,知道你不会整他们。我就有这样一些朋友。所谓快,就是当问题处于萌芽状态时,就能够及时发现。所谓广,就是全国各省市各行各业,都有许多高中级干部(包括离休、退休的)。在某种意义上讲,后一种调查研究比前一种调查研究更重要一些。”(《陈云文选》第3卷,第372—373页。)为了搞好后一种调查研究,他提倡领导干部“要在各行各业广交知心朋友”。事实上,陈云本人就在各行各业交下了许多敢讲真话的知心朋友,掌握大量了解真实情况的信息渠道。

陈云注意与知识分子交知心朋友,充分汲取他们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真知灼见。知识分子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党的建设等领域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能为各项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撑,是领导干部不可多得的参谋和智囊。陈云与经济学家马寅初的交往,便是这种关系的最好诠释。新中国成立初期,陈云任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马寅初是副主任之一,两人配合默契,交同莫逆。中财委撤销后,两人仍保持着密切往来。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后,马寅初为新中国人口高速增长的形势感到担忧,认为照此速度增长下去,50年后中国很可能出现粮荒。经过深入调查研究,马寅初于1955年完成题为《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的论文,送呈陈云征求意见。陈云认真看完这篇文章后,对马寅初说:“我完全同意你在文章中的观点,人口对国家经济的压力实在太大了。”(《陈云年谱》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256页。)此后,陈云抓住一切机会,向其他中央领导同志进言,请大家重视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问题。

陈云喜欢与基层干部交知心朋友,听取他们对现行政策的意见和建议。基层干部是各项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对政策设计得合理不合理、执行得顺利不顺利具有实践层面的发言权。对于决策者而言,基层干部反馈上来的意见对修订完善一项政策或作出新的决定部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陈云在基层干部中有许多知心朋友,包括上海青浦县小蒸乡的乡干部吴福林、村干部张富清等。自1953年冬建立联系后,吴福林、张富清长期坚持给陈云写信,及时汇报当地的经济生活情况。统购统销政策实行后,二人写信向陈云反映说:下面有人虚报产量,所有的粮食都扣掉还不够上交的;实行先购后留,粮食购掉后就没有了,任务是完成了,但老百姓没得吃了。陈云对此问题很重视,于1955年到青浦实地调查统购统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当1961年粮食紧张的时候,二人又给陈云写信反映问题:一是瞎指挥问题,一会主张插秧二二见方,一会是三三见方;二是群众种菜的杂边地都收掉,吃菜都成问题;三是养猪问题,中央的政策是公私并举以私为主,而上海却不能私养,猪都很瘦,市场上见不到猪肉。 (参见《走近陈云——口述历史馆藏资料辑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45、146页。)同年六七月间,陈云先后到青浦小蒸乡及浙江、江苏等地调查,并于8月致信邓小平,谈了青浦县农村调查的基本情况,同时附上《母猪也应该下放给农民私养》、《种双季稻不如种蚕豆和单季稻》、《按中央规定留足自留地》三个专题报告。这三个报告就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重大问题提出了看法和意见,对中央落实调整农村政策,调动农民积极性,解决农业困难,产生了积极影响。

陈云乐于与农民群众交知心朋友,倾听他们对于政策的感受和呼声。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要充分考虑群众的感受,反映群众的呼声,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因此领导干部就要与群众交朋友,让群众说出心里话。陈云就有许多农民朋友,请他们做自己研究农村发展变化的联系人,如青浦县农民曹象波、曹兴达等。1952年10月,陈云请曹象波、曹兴达来北京谈农村土改后农民得到什么好处,又有哪些坏处。两位农民据实回答说,满意的有五条:一是每人分了两亩四分地,过好年了(无人催租、逼债、也无人外流);二是物价平稳,人民币值钱;三是修理了排灌机器,年成好时,每人可收1200斤稻谷和蚕豆;四是化肥多了一点;五是受干部的气比国民党的少多了,不打耳光了。不满意的有三条:一是从外地来的干部,说话听不懂;二是镇上商店关得多,买东西不方便;三是有人造谣说共产党站不长,搞得人心不安。(参见《陈云年谱》中卷,第150页。)这次谈话为陈云深入了解土改前后农业生产现状、科学编制“一五”计划提供了重要依据。1955年1月,陈云来到青浦县调查统购统销工作,又一次约见曹象波、曹兴达,并与当地农民、商人、干部等座谈。谈话中,陈云了解到了统购统销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干部购了“过头粮”(即超计划收购的粮食),农民留粮过少、口粮短缺等。(参见《陈云传》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926页。)经过广泛深入地调查,陈云提出了粮食定产、定购、定销的建议,为中央找到了坚持和改进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具体办法。

陈云曾经指出:“重要的是要把实际看完全,把情况弄清楚,其次是决定政策,解决问题。难在弄清情况,不在决定政策。只要弄清了情况,不难决定政策。”(《陈云文选》第3卷,第46页。)调查研究很重要,真正做好调查研究却比较难,难就难在真正了解清楚实际情况。因为受调查者有着种种顾虑,不愿说真话、不敢吐实情。受调查者心存顾虑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重要的是领导干部要善于打开他们的心结,让他们主动说出掏心窝的话。陈云的实践表明,在各行各业广交知心朋友,可以“真、快、广”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失为破解调查研究难题的有效办法。

值得指出的是,这一做法是有严格要求的,有着内在的规定性。一是所交朋友有“量”的要求,必须来源广泛。朋友的数量多、所处领域多、所处区域多,能够最快速地提供各个地方、各个行业的有效信息,有助于领导干部动态地感知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将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之中。二是所交朋友有“质”的要求,最好是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这些行家里手,对各自的领域都有着深刻的认识、切实的体会和准确的把握,能够从理论或实践层面为领导干部观察研究问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三是要做知心朋友。相比较而言,知心朋友更容易讲真话,讲问题,反映出实际情况。通过他们,领导干部能够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以便及时、准确地作出决策。

调查研究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都能像陈云那样,以“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陈云文选》第3卷,第371页。)的态度,将在各行各业广交知心朋友作为调查研究的一项重要办法,“真、快、广”地获取有关实际情况的宝贵材料,那么科学决策就有了更丰富的依据。

陈云乐于与农民群众交知心朋友,倾听他们对于政策的感受和呼声。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要充分考虑群众的感受,反映群众的呼声,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因此领导干部就要与群众交朋友,让群众说出心里话。陈云就有许多农民朋友,请他们做自己研究农村发展变化的联系人,如青浦县农民曹象波、曹兴达等。1952年10月,陈云请曹象波、曹兴达来北京谈农村土改后农民得到什么好处,又有哪些坏处。两位农民据实回答说,满意的有五条:一是每人分了两亩四分地,过好年了(无人催租、逼债、也无人外流);二是物价平稳,人民币值钱;三是修理了排灌机器,年成好时,每人可收1200斤稻谷和蚕豆;四是化肥多了一点;五是受干部的气比国民党的少多了,不打耳光了。不满意的有三条:一是从外地来的干部,说话听不懂;二是镇上商店关得多,买东西不方便;三是有人造谣说共产党站不长,搞得人心不安。(参见《陈云年谱》中卷,第150页。)这次谈话为陈云深入了解土改前后农业生产现状、科学编制“一五”计划提供了重要依据。1955年1月,陈云来到青浦县调查统购统销工作,又一次约见曹象波、曹兴达,并与当地农民、商人、干部等座谈。谈话中,陈云了解到了统购统销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干部购了“过头粮”(即超计划收购的粮食),农民留粮过少、口粮短缺等。(参见《陈云传》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926页。)经过广泛深入地调查,陈云提出了粮食定产、定购、定销的建议,为中央找到了坚持和改进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具体办法。

陈云曾经指出:“重要的是要把实际看完全,把情况弄清楚,其次是决定政策,解决问题。难在弄清情况,不在决定政策。只要弄清了情况,不难决定政策。”(《陈云文选》第3卷,第46页。)调查研究很重要,真正做好调查研究却比较难,难就难在真正了解清楚实际情况。因为受调查者有着种种顾虑,不愿说真话、不敢吐实情。受调查者心存顾虑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重要的是领导干部要善于打开他们的心结,让他们主动说出掏心窝的话。陈云的实践表明,在各行各业广交知心朋友,可以“真、快、广”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失为破解调查研究难题的有效办法。

值得指出的是,这一做法是有严格要求的,有着内在的规定性。一是所交朋友有“量”的要求,必须来源广泛。朋友的数量多、所处领域多、所处区域多,能够最快速地提供各个地方、各个行业的有效信息,有助于领导干部动态地感知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将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之中。二是所交朋友有“质”的要求,最好是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这些行家里手,对各自的领域都有着深刻的认识、切实的体会和准确的把握,能够从理论或实践层面为领导干部观察研究问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三是要做知心朋友。相比较而言,知心朋友更容易讲真话,讲问题,反映出实际情况。通过他们,领导干部能够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以便及时、准确地作出决策。

调查研究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都能像陈云那样,以“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陈云文选》第3卷,第371页。)的态度,将在各行各业广交知心朋友作为调查研究的一项重要办法,“真、快、广”地获取有关实际情况的宝贵材料,那么科学决策就有了更丰富的依据。

〔作者李自华,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处副处长〕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