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盘点历届夏季达沃斯:监测全球经济的风向标

 时间:2013-09-16 09:44:00 |  | 字体:【 】| 阅读: 132

编者按:从2007年到2013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在中国走过了7年的历程,七年中,全球经济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变动、发展,亦在金融危机与后危机时代,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和格局。同时,伴随论坛主题从强调增长到强调创新,亦可从中体会全球政要、精英对经济关注点的变化,并从这些变化中反观中国的经济转型,收获中国经济改革的经验借鉴与前瞻性的启示意义。

夏季达沃斯:达沃斯的中国之旅

冬季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

通常意义上的达沃斯论坛,官方称之为“世界经济论坛”,因一直在每年冬季于瑞士的达沃斯举行,又被称为达沃斯论坛。它是世界500强企业同各国、各地区政府对话,一起研讨全球经济问题的平台。

世界经济论坛的影响力,首先是其作为一个“世界级”思想交流平台的作用和对全球舆论的影响。论坛自成立以来,借助包括年会在内的各种会议形式,成为各国政要、企业领袖、国际组织领导人、专家学者就各种世界重大问题交换意见的重要平台。更重要的是,达沃斯年会讨论的都是全球性热点问题或趋势性问题,对全球舆论具有重要影响。

世界经济论坛的影响力还表现在其遍布全球的会员和关系网络。世界经济论坛是会员制组织,其会员来自全球各地区的1100多家大型跨国公司,其中有全球500强中的绝大部分公司。除企业界外,论坛还与世界各国的政界、学界、媒体高层建立了广泛的关系网络。(参考百度百科)

达沃斯的中国渊源与情结

自1979年以来,中国一直与世界经济论坛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国领导人先后多次出席年会并发表讲话。自1993年起,中国还多次派团参加世界经济论坛举办的地区经济峰会。1981年至2006年,世界经济论坛与中国企业联合会每年联合在华举办“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国际研讨会”(1996年起更名为“中国企业高峰会”),2007年起因在中国举办“夏季达沃斯”论坛而暂停。

其实早在2005年,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提出了“中国夏季达沃斯”的设想。2006年6月,世界经济论坛北京代表处成立。这是世界经济论坛在瑞士境外设立的首家代表机构。并于2007年开始每年在中国举办世界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论坛),迄今已经成功举办7届。夏季达沃斯论坛的目的是为“全球成长型公司”创造一个与成熟企业共同讨论、分享经验的平台。(参考新华网)

下表为历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主题

主题扫描:从“增长”到“创新”

2007年:全球化时代的经济格局

此次论坛主题为“变化中的力量平衡”,在60多场专题讨论会中,世界政要精英们围绕会议主题,就变化中的全球商业环境、中国的经济发展、新领军企业的作用、企业如何走向全球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首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发表了《发展着的中国前景更加美好》的致辞,在致辞中他强调,这次会议定名为“从达沃斯到大连--新领军者年会”,并继续把“变化中的力量平衡”作为主题,既反映了世界对快速成长的企业和地区的高度关注,也表达了国际社会对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的迫切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走向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此次论坛对全球经济的谋篇布局,在新的发展维度建构全球经济秩序有着重要的意义。

2008年:金融风暴后新的增长与成长

此次会议主题为“下一轮增长的浪潮”。这届夏季达沃斯论坛是金融风暴之后全球财经巨头的首次聚会,来自近90个国家的1500余名代表探讨了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也为迎接下一轮增长浪潮做准备。此次论坛期间,与会代表探讨了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成长型企业如何学会应对风险,走向全球。

这次论坛上,温家宝提出了“信心比黄金货币更重要”的言论,他认为当前经济和金融挑战最为严重的就是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发展到部分金融企业以至影响到实体经济,这个问题造成了国际经济的减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面对当前的危机,最为重要的是:第一点,各国要加强合作。有关国家都要采取积极地应对措施,只有合作才能有力地应对危机。第二点,当金融和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经济家、企业家的信心尤为重要,人民的信心尤为重要,国家领导人的信心也尤为重要。我方才讲了,我说这时候信心比黄金和货币还要贵重。第三点,我以为中国能做的也就是保持住中国强有力的平稳较快的经济增长态势,不出现大的起落,这就是对当前世界经济的最大贡献。(参考:和讯网)

2009年:开启新经济模式

围绕主题“重振增长”,2009年夏季达沃斯重点探讨了如何将挑战转化为机遇,探索并把握政府及私营部门在投资构建绿色经济的过程中带来的新机遇。1400多名与会嘉宾就重振增长、绿色增长、科技进步等交流意见和看法。与会人士普遍认为,转变、创新、低碳将是世界与中国经济复苏发展的关键,在这三个方向不断突破才能推动全球经济进入新的发展天地。

对于中国经济发展而言,在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远去时,政策的调整、改革的推进成为了中国重振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在会上,温家宝强调,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中国政策的着力点不仅在于克服短期困难,更要着眼于长远发展。中国将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以内需、特别是最终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根本动力,更加注重构建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把科技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更加注重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把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推动城镇化作为战略重点,更加注重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发展社会事业。(参考新华网)

2010年:可持续增长的价值关怀

2010年夏季达沃斯以“推动可持续增长”为主题,探寻未来发展之路。在论坛密集安排的80多场讨论会中,来自世界88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名与会者,围绕从商业模式中为未来市场创造新价值,通过科学技术提升竞争力,推动经济和社会变革,制定有效的全球、行业和地区解决方案等4大议题展开了讨论。

配合本届论坛的主题,“可持续增长”对于中国发展来说,就是要继续深化改革。在会上,温家宝表示,要坚持深化改革,着力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活力。中国的发展进步得益于改革开放,中国要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目标,仍然要靠改革开放。中国的改革,已经到了攻坚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这就要通过深化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等全面改革,使整个体制更加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更加有力地推进社会公平正义,更加有利于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而这些都是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题中之义。(参考北方网、和讯网)

2011年: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增长

此次峰会以“关注增长质量、掌控经济格局”为主题,这是夏季达沃斯峰会在去年以“推动可持续增长”为主题之后,第二次将增长质量放在了显要的位置进行讨论。同时,论坛对“掌控经济格局”的求索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国际社会对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格局向何处去表示了关切。

在金融危机三年内,欧美成熟经济体缠绵病榻,欲振乏力,在增长停滞的同时又陷入债务泥潭。成熟经济体正在甚至渐渐失去了引领世界经济的地位。而在新兴经济体中,尽管中印等国近年来的增长速度十分绚丽,但都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着通胀高企、产业结构不够先进、企业创新乏力等内部问题,增长质量是这些国家亟需解决的课题。

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也表示,当前世界经济仍非常脆弱,传统的工业国家正努力摆脱较低的经济增长率,而增长率较高的新兴国家却不同程度地面临通货膨胀、经济泡沫等老问题。世界经济复苏显示出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

就中国国内而言,增长带来的问题和陷阱也同样存在,温家宝指出,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随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保持我国经济在更长时期内高速增长的难度在加大。同时也表示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没有改变中国发展的基本面,中国完全有能力、有条件、有信心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参考:网易财经)

2012年:经济下行如何“塑造未来经济”

“塑造未来经济”是2012年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主题,也由于其直指未来经济发展前景而成为最大的看点和期待。尤其是在当时世界经济低迷,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如何“塑造未来经济”成为各国普遍关心的头号问题。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将满四年之际,本届年会打出“塑造未来经济”的主题,彰显国际社会在反思中开辟新道路的决心。为期三天的论坛深入讨论了“重新思考传统市场与现有价值链”、“通过创造性方式应对社会挑战”、“通过创新模式重建机构与行业”以及“认识科技领域的新前沿”等问题,来自世界各地的精英政要都致力于为为未来世界经济坚定地朝着科技驱动、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而出谋划策。关注角度从原有关注增长,到关注经济的全局发展,这是本次论坛的一次跨越。(综合光明日报)

中国作为作为全球举足轻重的经济体,关注中国的经济改革、增长模式、未来方向、新的增长点以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亦是主要的议题,因此这次论坛的中国元素也为会议注入了新鲜血液。中国的金融改革、中国转型对全球的影响、中国的全球化、中国面临的人才挑战、中国如何施展软实力、中国的文化复兴等等各种议题都为各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提供着参考和借鉴。(参考中新网)

2013年:创新——经济发展的源动力

此次会议提出“创新:势在必行”的主题,可以看作是对上次论坛“可持续增长”的又一次有力的补充。对创新的着重和强调,既是世界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要求,也是因时而动,实事求是的具体表现。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仍错综复杂,发达经济体刚出现一些好转迹象,新兴经济体又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无不面临着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避免单纯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的问题,各国希望通过积极的结构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济竞争力,创新当是这种调整的题中应有之意。进一步看,这种创新并不仅仅指技术水平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制度层面的调整与适应。(参考经济日报)

中国在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之路,走出的就是一条史无前例的创新之路,今后这条道路还会愈加宽广。尽管受多重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也有所放缓。但中国新一届政府,凭借事实和发展的前瞻决策,在会上呈现了中国的经济发展的满意答卷,明确提出把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作为施政目标。高消耗、高投入的老旧模式正被坚定扬弃,“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步调在统筹中协调一致。这些都是政策创新、制度创新、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表现。李克强在会上指出,中国选择是另外一种,就是保持定力,沉着应对,综合施策,精准发力。特别是突出释放改革的红利,激发市场的活力,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使它们和稳增长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改革创新不断助力中国的转型。

(综合新华网、经济日报、北方网、网易财经、和讯网等媒体报道)

结语:达沃斯:世界与中国的经济启示录

7年之间,世界经济风云变化,全球化的势不可挡对各国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全球范围内重要的经济体,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世界各国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夏季达沃斯论坛作为一个窗口,不仅能从它主题的变化中监测到世界经济的风向,更能从中观测各国应对危机、应对改革的态度和选择。作为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发展战略,经济战略一方面联系着国际邦交,另一方面也牵动着国内各个方面的发展与稳定。在第七届达沃斯闭幕之际,中国亦应在历届达沃斯论坛中,总结中国经验,坚定中国信心,在中国道路上,更好地推动经济科学、创新、有序、稳定、健康的发展。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