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联储表态,从今年底起将逐步缩减购买国债的规模,然后在明年中之后再择机逐步退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计划的实施,将导致美国国债价格有所下降,收益率有所回升,并吸引资金从境外流入美国。市场舆论因此担心,资金将流出中国,并影响到我国储备资产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实际上,QE退出对中国的影响很有限。从我国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看,美国国债的价格虽然会有所回落,但下滑幅度很有限。一方面,因美国经济复苏推动削减赤字计划,会加快缩减新增国债的发行量;另一方面,欧美经济复苏还会带动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出口较快增长,经常项目顺差有所增加,从而扩大了市场对美国国债的需求。以上两者都会部分对冲美联储退市给国债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
具体就我国储备资产的安全性角度看,美国双赤字率的下降和经济复苏,可能会导致中国持有的非美元储备资产有所缩水,但对我国大量持有美元资产应该都是利好消息。
美联储退市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更是微乎其微。虽然美国在过去四年搞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但由于中国一直实施资本项目管理,对流入股市的境外资金实行合资格管理的制度,因此实际流入金融市场的境外“热钱”很有限。既然之前没什么流入,美联储今后退市自然不会在我国引起成规模的资金返流行动。
因此,QE退出可能对印尼、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有一定的杀伤力,对我国的影响却是正面的:即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市场开放力度的加大,尤其是沪深股市的投资“洼地效应”将吸引海外资金持续流入。
另外,从退市的背景看,美国货币政策转向的前提之一是其经济持续复苏。既然如此,我国的经济和出口从今年第三季度起就会取得较快的增长,从而使经常项目顺差有所扩大。在此情况下,人民币将重新面临升值的压力。由此可见,认真对待美联储退市是应该的,但毫无必要的杞人忧天。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美联储退市是个逐渐、较长的过程。从减少国债的购入规模到其资产负债表真正开始收缩,估计至少尚需一年左右的时间。在此期间,我们有较为充足的准备时间,应当保持审慎观察的态度。更何况,中国央行手头有3.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和28万亿元被冻结的人民币资金。如此庞大的“蓄水池”随时可以放水,无须慌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