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强调:“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永恒课题,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必须经常抓、长期抓,特别是要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体系,建立健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的长效机制,是推进干部作风转变,促进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手段。
准确把握目标任务,保证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务实管用。要明确联系和服务的群众对象,区分联系服务的层次,采取不同的形式、方法,既建立明确的联系点、联系户,又要将群众全部纳入联系服务的范围,从而使党员干部与群众真正实现“鱼水交融”。要明确服务的内容和任务目标,在实践中做到“五个结合”:一是与党中央和省、市、县委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相结合;二是与本单位党组织决策和计划安排相结合;三是与本部门、本行业、本岗位年度任务相结合;四是与县情、民情相结合,与社会经济发展与干部作风建设相结合;五是与服务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相结合。
适应新的形势需要,推进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创新发展。首先,要从侧重单纯的感情联络到推进联系服务制度化,以制度的强制力保证党员干部经常深入基层、服务于民。其次,从侧重扶贫帮困到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要切实推进教育体制、劳动就业体制、医疗保障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加快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再次,从单一的帮扶目标到推动执政能力全面提高。把联系服务群众与规范干部的从政行为结合起来,把联系服务群众与干部考核、效能建设、反腐倡廉工作结合起来,构建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合力机制。
构建长效保障机制,促进干部联系群众工作贯彻落实。健全领导保障机制,形成党委高度重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部门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机关党组织具体组织落实的领导格局。健全组织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强县、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依托三级服务网络,为群众提供服务。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坚持把联系群众工作列入机关部门、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年度目标考核和民主评议的重要内容,将群众评议纳入党员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在党员干部的考核任用上参考群众意见。健全监督保障机制,明确干部联系服务工作职责,细化具体目标任务,健全工作台账,实行动态管理,真实记录联系和服务情况。建立健全政务公开机制,实行通报制和公示制,着力抓好“两代表一委员”及多层次各部门组成的监督体系建设,确保干部联系群众工作行之有效。(作者系青海省湟中县委常委、组织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