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国务院关于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总体方案已经出台,上海自贸区将通过先行先试,以开放促改革。那么,在这块28.7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正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未来自贸区又将会在哪些方面给我们带来惊喜呢?本台记者到上海一探究竟。
上海自贸区涵盖现在的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4个独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各园区功能不同,将共同形成金融、贸易、航运的联动机制。
在这个生产关系中,最重要的是服务业的开放。自贸区成立后,将在金融、航运、文化、医疗、商贸等领域向外资进一步开放。上海自贸区允许外资和民营资本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银行,大大刺激了国内银行业的神经。这不,浦发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都在积极准备,要提升自贸区内的银行网点规格,设立和大省平级的分行。
下一步,上海自贸区将会推进金融改革,货币兑换、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有望先行先试。
有了资金的自由流动和兑换,还需要更加便捷的货物进出。按照“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要求,商品从境外进入自贸区不缴纳关税,可以在区内自由流动、加工和使用,或者直接出境;但商品从自贸区进入国内其他地区,则需要高效监管。
在管住进口的同时,为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高端需求,自贸区也建立了一些国际商品展示专区,将来消费者可以通过电子商务或者到现场购买心仪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