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多样化养老已成趋势

 时间:2013-10-16 14:30:00 |  | 字体:【 】| 阅读: 171

老有所养是每个人的期盼,在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今天,养老问题难以回避。如何养老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问题,各种养老方式和养老产品也因此不断地被开发,并逐步发展和完善。

德国:以房养老潜力渐显

德国是欧洲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至2050年德国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将占总人口的30%以上。“养老”一直是德国政府面临的“老大难”问题。

总的来说,德国的退休金制度在改善老年人经济状况方面是成功的。德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包括法定养老保险、企业养老保险和私人养老保险三部分,后两者又被称为“补充养老保险”。目前,德国法定养老保险、企业养老保险和私人养老保险所支付养老金的比例大约分别为70%、20%和10%。由此可见,德国退休者几乎完全依赖政府。据统计,公共福利占到了60岁或以上家庭税后净收入的61%。

但德国人对自己的退休生活并不完全放心,对退休金不足的担忧也与日俱增。这一方面是因为德国人寿命普遍变长,出生率却越来越低。其结果是国家养老体系的压力日益增大,致使其额度受限,很有可能将来无法保证人们退休后的基本生活。另一方面是由于欧债危机以来,银行利率一降再降,不仅降低了德国人的利息收益,还影响了人寿保险和养老金的保值增值。事实上,据德国邮政银行统计,2012年德国人的私人养老保险收益已经从2005年的每月204欧元降至每月185欧元。

欧洲经济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德国有四分之一的退休人员月退休金收入低于1150欧元,甚至有10%的退休人员月退休金不足870欧元。这些钱在老人身体健康、行动方便时尚可够用,但一旦需要私人护理或住进养老院,这些费用恐怕就捉襟见肘了。在柏林,养老院每月收费通常在1650欧元至3000欧元之间。需要护理的老人被分为3个护理级别。根据不同的护理级别,护理费用每月将增加300欧元至500欧元不等。

因此,为保证自己的退休生活,“以房养老”成为德国人补充退休金的良好选择。目前在德国比较常见的是老年人将房屋部分出租给年轻人的“以房养老”方式。这种模式在柏林、汉堡、慕尼黑等大学集中的城市里尤为普遍。通过出租房屋,老年人可以获得一笔不菲的收益。而且这种“老少同居”的形式,还缓解了“空巢”老人的孤独感。而很多年轻人通过帮助老年人分担家务,也可适当减少房租。

对于反向抵押贷款的“以房养老”的方式,目前在德国并不像在美英等国那样流行。这种模式引入德国时间尚短,民众也尚在适应过程中。其原因,一是德国人消费习惯谨慎、保守;二是德国目前提供反向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数量较少;三是德国房价总体水平不高,投资者积极性不高。但实际上,德国“以房养老”的市场尚有潜力可挖。德国联邦公共银行联合会的数据显示,德国境内55至69岁的人群中约有100万人拥有市值超过10万欧元的住房。这部分人都是反向抵押贷款的潜在客户。

反向抵押贷款的确让老年人有机会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比如,有的德国老年人用反向抵押得到的贷款离开现有居住地到外地居住养老,包括旅游养老、度假养老、回原居住地养老等。也有的老年人选择住进设施齐全、护理精细的高端养老院。

尽管反向抵押贷款的“以房养老”方式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了更多可能,但这种模式不宜完全照搬进入我国。一是我国与欧美国家家庭观念上有明显不同。在欧美国家,老年人很少与子女共同生活,也没有父母要把房产留给子女的传统。二是我国与欧美国家消费观念不同。民众对“以房养老”的观念还需更多时间适应。三是反向抵押贷款周期长,不可控因素如抵押人寿命、房地产价格、银行利率水平等居多,因此其需要承担的风险更大。从美国和欧盟等国长期的贷款运作和监管经验看,重视立法规范是很重要的一环。

俄罗斯:养老改革 谨慎前行

随着经济发展、老龄人口的增加,俄罗斯将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新的养老保险计算和发放制度。目前,相关方案尚未最终“落定”,但这一关系到全俄所有劳动者切身利益的改革受到了俄社会的密切关注,俄罗斯政府也在倾听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就具体方案进行反复讨论

近年来,俄罗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如重新开征社会保障费、减少养老保险赤字、将基本养老金并入养老保险金、重新核算弥补部分退休人员因俄市场经济改革遭受的损失、提高养老金发放标准等。上述措施有力地改善了退休人群的福利待遇,使俄罗斯老年人口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

现在为什么需要启动新一轮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俄养老金的支出负担过重,同时养老金替代率较低。2011年俄退休人员已突破4000万,俄国家退休养老基金支出占俄国内生产总值的9.2%。二是养老基金赤字严重。俄卫生和社会发展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俄罗斯退休养老基金缺口增加了一倍,达1.75万亿卢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三是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还需进一步提升,俄将近一半的劳动者游离于国家退休金制度之外,全国适龄工人为8700万,而纳入养老基金体系的人数仅为4800万。四是养老问题令俄政府处于“两难”境地。长期以来,俄联邦预算一直是俄养老保险支出中最重要的资金来源,既要确保退休人员养老金保持一定幅度增长,同时又要控制养老保障拨款在财政预算中的占比。

根据已经披露的改革方案,未来俄劳动者养老金的多少将主要取决于养老金领取者的工作年限和工资水平。目前,俄劳动者的法定退休年龄为男性60岁,女性55岁。2012年4月,俄养老基金会、俄卫生和社会发展部提出了《2050年前俄养老制度改革方案》,建议分阶段提高退休年龄,至2050年将俄男女劳动者退休年龄均延长至65岁。此前,在俄财政部草拟的养老制度改革方案中也提议在近期延长退休年龄。然而延迟退休的建议在俄引起了极大争议,多数民众不愿接受。2013年4月,俄总理梅德韦杰夫在俄国家杜马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表示,俄政府不会上调退休年龄。在退休年龄“底线”不变的前提下,俄政府只好“另辟蹊径”采取措施吸引劳动者在达到退休年龄后自愿延长工作年限,正如俄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部长托皮林所说“越晚停止工作,所获养老金越多”。他表示,一名男性劳动者选择在65岁退休,其养老金将是正常退休年龄的1.5倍,而70岁退休将达2倍。此外,俄还将目前退休工龄由满5年提高到15年,即必须工作15年以后才可以领取养老金。为了响应延迟退休的号召,俄政府公务人员将率先“垂范”。俄总统普京在今年1月签署总统令,规定俄公职人员年满60岁后,经本人同意和供职部门批准,工龄可延长5年;俄联邦高级官员,经本人同意和总统批准,退休年龄可延长至70岁。

今年9月11日,俄政府批准了新的养老保险计算公式,未来俄劳动者的养老金将分为三部分:保险、退休储蓄和固定拨付(即基本养老金)。根据现行规定,俄劳动者收入的22%须被扣除用于缴纳养老保险,其中16%用于养老金,6%为个人退休储蓄,可用于投资证券、购买退休基金或者非国有养老基金。未来,俄拟逐步取消个人退休储蓄,1967年后出生的俄劳动者要在2015年年底前作出决定:是否将上缴的保险费全部用于自己的养老金,或者交由国家支配,如果选择第二种方案,将意味着养老金完全依赖于国家。

分析人士认为,如果新的养老保险改革方案得以执行,并且劳动者愿意适当延长劳动年限将有助于改善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特别是将大幅提升俄养老金替代率。据俄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估算,如果俄劳动者自愿延迟5年退休,俄养老金替代率将提升至47.8%,从而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漫谈法国的“生死契约”

关于“以房养老”,在法国的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例子。说的是一位90岁的老人把房子以养老金(le Viager)的形式卖出,并由当地公证处出面买下。但之后,老人又继续活了22年,直至112岁才去世。而公证处的老板在这位老人去世前已经去世。于是,买主的继承人要继续负担这位老人的月供金,直到老人去世。老人去世后,这栋房子才成为买主继承人的财产。

说完这个小故事,我们要谈一谈法国的“以房养老”制度。在法国最为普遍的以房养老方式被称为“终身年金养老制度”,在法文中被称为“le Viager”制度。关于这个单词的中文翻译有很多,一般的译法是“终身年金”,也有人带点黑色幽默翻成“生死契约”。

其实说它是“生死契约”并非夸张,从之前的故事当中可以看出这一契约的端倪。一般来说,将房屋作为养老金用途出售的房屋所有者是已经退休并拥有一间或数间房屋的业主。当然,参与这样买卖的业主一般只拥有一间房产。因为如果他房产很多,把房子直接租出去就可以了,租金收入足以养老,也就不会为自己的养老钱发愁了。而买卖的过程也比较简单,一般是业主以终身年金的方式出售自己的房屋,但不是一次性获得房子售价的全款,而是在获得部分交易的头款后,再以年金的方式从买主那里分期获得月供金,直至业主去世为止。这期间业主可以继续住在原来的房屋里。房屋的总价根据业主年龄不同,一般在市值的五成到九成。换句话说,如果屋主是60岁,那么房屋总价大约是市值的50%,如果是90岁,那么买主需要按照市值的90%进行交易。

买卖双方对交易达成一致后,业主就可以从买方那里先得到一笔钱,这笔钱在法国被称为头款。一般是房屋市价的10%至30%。这个比例是根据业主的年龄来确定的,年龄越大,所付头款的比例就越高。付过头款后,房屋的买主就要向业主支付“月供金”。这笔月供金其实就是屋主的养老钱。一般来说,这笔月供金相比买房者向银行申请相似大小和地理位置的房屋贷款而言,要便宜四成到五成。

因此,有一部分法国人也乐于购买这样以终身年金方式出售的房屋,将此作为长期投资的一种方式。但也有不少人评价法国的这一以房养老制度是看上去很美。目前,法国每年的养老售房交易数目只有3500至7000笔,而提供出售的数目也比买主人数多。究其原因在于,买主担心卖主太长寿,从而导致年金支付期限延长。当然,还有一些买主难以提供长期支付老人“月供”的资金保证。这也不难理解。一个普通法国人,既要承担现在居住房屋的贷款或者房租,同时又要因购买这种“养老售房”承担一个老人的“月供金”,经济压力不言而喻。

就在不久前,据法国媒体报道,法国国家信托局正考虑设立一笔基金,以便用来购买老年人以终身年金方式出售的住房。法新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说,“在国家信托局领导下,近几天来对新创的‘中介型’支付终身年金式购房计划展开了研究”。有消息称,法国国家信托局的这笔基金的预算为1亿欧元,将由一些投资机构出资,可能于2014年实际运作。

法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法国有72%的70岁以上老年人是个人主要住宅的房主。当然,这套计划也有刺激法国养老售房市场发展的考虑。法国国家信托局监委会主席亨利·埃马纽利表示:“创设一套工具让一些法国人能够利用其买房储蓄和以支付终身年金方式购买一套住房,我们认为这是一件好事。”但到底好不好,真的是如人饮水,用过了才知道。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