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其实质是农民问题。“三农”问题的解决与否事关中国“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事关中国现代化的最终实现。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立足中国国情,深刻把握中国实际,明确了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毛泽东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对今天“三农”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首先,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都要坚持立足中国国情,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之所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起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并领导人民革命走向成功,其根本在于立足中国实际,实事求是,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特别强调中国革命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毛泽东以身示范,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到《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都是他亲自调查得出的结论。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同样是他坚持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并将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今天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根本的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把握中国实际,坚持与时俱进地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三农”问题,也同样必须立足于目前中国的实际,才能得到最根本的解决。
其次,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都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反对本本主义,批评和抛弃了“城市中心论”的错误思想,在革命实践中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对“三农”问题的解决同样适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今天我们面对“三农”问题,同样必须创新理论,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推动理论的发展创新,最终找到一条解决“三农”问题之路。
最后,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都要坚持矛盾论,解决主要矛盾。在毛泽东看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点在于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关键在于土地革命。围绕着这点,开展革命从而获得农民的支持,在农村建立巩固的根据地,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解决“三农”问题,其核心依然是农民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主要出路在于走现代化道路,在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现代化。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