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美国智库对奥巴马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争论

 时间:2013-11-20 13:18:00 |  叶方伟 | 字体:【 】| 阅读: 125

一、争论

关于奥巴马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思想库有不同的争论,这些争论概括起来有支持者,批评者以及总体支持细节批评这三类。

(一)支持者

美国企业研究所研究员加里·施米特卜大年1月27日在《洛杉矶时报》上发表题为《重新思考我们的中国战略》的文章。作者认为,美国对中国的接触政策在影响中国的崛起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并没有像连续几任政府曾经希望的那效。通过对比美国时任副国务卿佐利克在2005年发表的讲话时提出的在推动中国温和地崛起为一个大国的道路上对华政策合理的衡量标准。作者得出结论:美对华“接触战略”收效甚微。

因此,作者认为对中国所作所为的评估对于奥巴马第二任期内的美国政策的影响体现为两点。首先,这增强了奥巴马政府提高在亚太地区的战略部署的合理性。其次,这意味着在实行接触政策的同时,应当关注那些做法是切实互惠的,而不要指望这一过程本身会促使中国的转变。

同样支持奥巴马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还有布鲁金斯学会马丁.英达克(MartinIndyk)和罗伯特·卡根,他们在给奥巴马第二任期外交政策建议的文章中指出:“在奥巴马的第二任期开始时,世界处于异常地不稳定的状态,各大国不是处在被经济危机困扰的局面,就是经历各个国家的政治过渡或僵局。中东处于政治动荡的状态,东亚地区的紧张局势不断上升。世界的制度,无论是联合国,G-20,还是欧盟,它们的职能不是被削弱就是处于不正常的状态,在缺乏协调一致的领导下似乎被拉开。对世界而言这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的时期;对美国而言,这是一关键的机会。”作者建议奥巴马应该确保美国在东亚的再平衡行动超出军事层面从而包括美国影响力的各个方面。

(二)批评者

奥巴马亚太“再平衡”战略也引起了美国学者的批评。日本《外交学者》杂志网站1月25日发表题为《美国的重心转向——一个巨大的矛盾》一文,作者为美国凯托学会外交政策研究主任贾斯廷·洛根。文章称,华盛顿对于重心转向亚洲政策存在普遍的支持,这在亚洲问题学者中尤其如此,而且各界尤其支持美国的对华政策。不幸的是,美国的亚洲政策存在两个重要缺陷,如果美国继续执行该政策,这些缺陷会带来重大问题。第一个缺陷是:经济接触与军事遏制互相矛盾第二个缺陷是:华盛顿坚持把中国崛起同中美竞争联系在一起,而不是扮演离岸平衡者,监督亚洲的实力天平并确保没有哪个国家在军事上支配该地区。

与此同时,KennethLiberthal李侃如在一份起草给总统奥巴马的题为《把北京拉回》的备忘录上指出“美国再平衡战略(转移)对亚洲产生了理想的结果,但当前的策略可能会增加与中国的安全利益冲突”。“你的再平衡战略转向亚洲产生了理想的结果,包括使中国知道美国是严肃的,有能力的和决心在该地区保持长期的领袖地位。但是这种策略也产生动力,日益威胁要破坏它的最初目标。因此是时候明智的调整的美国再平衡战略,中国领导层改变为你提供了一个机会去这么做。”

(三)总体肯定,细节批评

与此同时,关于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思想库还有第三种声音,那就是总体肯定其战略,但在具体细节方面提出了批评,例如:美国外交学会网站2012年11月20日文章《美国转向亚洲:绝不仅仅是一种军事再平衡》一文指出:奥巴马政府如何保全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和践行对盟友的承诺而又不激怒中国或进一步使之怀疑美国推行包围策略。作者指出要消除中国的担忧,同时保留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美国必须改进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把中国纳入海上演习,先是作为观察国,但在近期内也可成为参与者。这会逐渐增强美中两国军人之间的信任和交情。2、在涉及与领土争端有关的问题时表现出外交成熟风范,尤其是当美国与争端的其中一方有共同防御责任时。3、强调再平衡的所有方面,尤其是经济方面。4、增加美国海岸警卫队与东南亚国家的联合训练和演习,这将提高它们打击毒品走私、维护航道畅通和在与该地区有关的重大问题上彼此协作和与美国协作的能力。5、减少关于再平衡的夸夸其谈,尤其要考虑到美国主要是在延续已经开展的工作,比如将海军资产调配到太平洋。引起人们对再平衡的关注很可能不必要地增添了中国的担忧。

相应地,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月25日刊登署名文章,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文中说,遏制实在不是与崛起中的中国打交道的恰当政策工具。实力是得到想要的结果的能力,有时候,与别人合作行动而不是越过别人行动,美国的实力会更强大。奈说,美国转向亚洲的再平衡战略不应咄咄逼人。美国应听取凯南反对过度军事化的警告,确保中国不会觉得陷入包围或危险。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可以通过合作抵御气候变化、流行性疾病、网络恐怖主义和核扩散获得的好处有很多。

二、争论的背景:对奥巴马“亚太再平衡”战略效果的反思

(一)美国思想库关于奥巴马“亚太再平衡”战略争论的背景主要是依据是该战略的战略效果反思。

(二)首先,“亚太再平衡”改变甚至中断了中国和亚洲国家之间的互相调适。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到目前为止既是言语上的也是行动上的,这足以改变一些亚洲国家对美国的期望值。一些国家认为美国会投入大规模的力量来应对中国,形成对立,从而想提前选择站在美国这一边,这尤其表现在那些和中国有海上领土主权纠纷的国家。尽管中国的选择到目前为止还是防御型的,但足以阻碍中国和这些国家关系的发展和深化。

(三)其次,美国“重返亚洲”正在改变亚洲国际关系的性质,即从重经济、轻战略转向重战略、轻经济。这是由美国国家能力特征决定的。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美国经济面临结构性转型,其经济实力大不如从前。

但美国的军事力量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在整个冷战期间,美国的对外政策从来就是经济和军事平行进行,但现在经济不行了,军事便先行。就是说,美国“亚太再平衡”是以军事领先的。这就意味着美国在亚太地区引入了战略竞争。这种变化也迫使中国开始把重点从原先的经济层面转移到军事战略层面。

(四)最后“亚太再平衡”更是影响着中美两国关系。多年来,中美两国的双边关系已经变得非常密切,尤其是经济、贸易和金融等方面,以至于美国一些学者把此称为“中美国”。但美国战略竞争的引入使得中美关系发生变化。历史经验表明,经济上的竞争更多的是良性的,但战略上的竞争往往是恶性的。一旦中美双方进入战略竞争,“中美国”就会不断分离,两国便不可避免会走上古希腊时代雅典和斯巴达式的竞争,或者冷战时代美国和苏联式的竞争。

三、争论可能对奥巴马第二任期亚太政策的影响

(一)一年一度的“香格里拉对话暨亚洲安全会议”于5月31日至6月2日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举行。会议最引人关注的焦点仍然是中美关系。正因为中国一直同美国以及亚太各国寻求对话协商,同时不放弃原则,才使得美国对“亚太再平衡战略”作出调整,也使这次会议呈现了“低调处理冲突,高调强调和平”的氛围。

(二)过去美国讲重返亚太,遏制中国的意味甚浓,但这次哈格尔强调,同中国构建积极的、具有建设性的关系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必要内容。这标志着美国对“亚太再平衡战略”作出调整,这种调整,也是为即将到来的中美两国元首会晤创造良好气氛。

(三)实际上,如今亚太安全格局与冷战时期有本质的不同。

首先,亚太各国之间高度相互依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其次,即使在美国的亚太盟友之间,安全利益也并非完全重叠,各国有不同的安全挑战以及军事战略;第三,部分亚洲国家希望通过美国的军事存在来保障亚太安全,但也需要中国的巨大市场带领他们走向繁荣。绝大部分亚洲国家不愿意置身于中美泾渭分明、自己必须选边站的“零和游戏”。由于这些原因,美国国内也有意见认为,美国与其亚太盟友“围堵中国”是“不现实的”,美国卷入中国与菲、越等国的领土争端是“愚蠢的”。

(四)美国的“再平衡战略”已经在中国引起很大疑虑,中

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迫在眉睫,“香格里拉对话”上美国对“再平衡战略”作出调整,可视为美国对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一种回应。

(五)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明确的是奥巴马政府在第二任期亚

太政策的基本点是继续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但在具体的落实点方面进行了微调。

四、对中国的政策含义

(一)在奥巴马第二任内,无论在国际体系层面,还是多边或地区层面,以及大国层面,美国对外战略中的中国因素将会更加突出。奥巴马“重返亚太”战略在军事层面不断推进,平衡或抵消中国的影响基本上是一项明确无误的战略考虑。美国卷入南海等岛争问题加剧了中美两国间的战略互疑,美国战略界对可能造成的紧张与危险仍是心中有数的。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不会改变,但也存在一个“再平衡”问题,不再只突出军事一块,包括经济、政治、外交等手段会更平衡地予以推进。

(二)深入分析美国思想库对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争论,可以知道美国已经意识到过多的注重军事重返亚太已经对该地区的安全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为此我们可以总结美国智库的政策建议可能带来的对华政策调整。

(三)首先,中美双方很重视保持双边关系良好发展,中国提出的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也得到了美方的认同。为此要想建立新的发展双边模式,美方会双方改善沟通渠道,并在事关双方利益的问题上展开务实合作。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加强美中军事对话是消除中美之间很多风险和潜在竞争源头的关键所在。这是美国所寻求的新模式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美中关系的严重缺陷。

(四)其次,巩固双方经济关系的基础也十分关键。华盛顿政府向北京明确提出,随着中国在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和机构中占有一席之地,中国必须承担起与其经济影响力和国家实力相称的责任。在与中国新领导人打交道的过程中,美国会鼓励他们推进“十二五”规划中所提出的改革方案。美国将敦促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美国还将寻求通过二十国集团与中国合作,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等全球挑战。

(五)最后,还有一个类似问题是网络安全。这个问题对两国经济关系构成的挑战也日益严重。中美两国均需致力于确保互联网的开放性、共通性、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五、结论

中美关系今后仍然会有起伏,因为美国视中国为推行其全球霸权战略的潜在“威胁”,不会完全放弃打压、遏制中国的政策,中国从国家根本利益出发会坚决反遏制、反演化、反孤立。尽管如此,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依然主导中美关系的走向,中美两国同为世界上有影响的大国,所面临的共同的发展机遇十分宝贵,具有广泛的合作基础,互补性强,所以中美关系具有一定的韧性。新时期,要本着政治上放眼全局、经济上互惠互利、安全上“斗而不破”等思路和策略发展中美关系。

参考文献:

[1]JeromeFaver,《RethinkingourChinastrategy》,《NewYorkTimes》,January27,2013

[2]MartinIndykandRobertKagan,《MartinIndykandRobertKagan》,January17,2013

[3]RonaldO'Rourke,《PivottothePacific?TheObamaAdministration’s“Rebalancing”TowardAsia》,CongressionalResearchService7-5700www.crs.gov

[4]KennethG.Lieberthal,《BringingBeijingBackIn》,《MEMORANDUMTOTHEPRESIDENT》January17,2013

[5]Dr.PaulaBriscoe,《TheU.S.PivottoAsia:MuchMoreThanaMilitaryRebalance》,November20,2012

[6]JOSEPHS.NYEJr.,《WorkWithChina,Don’tContainIt》,《NewYorkTimes》,January25,2013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