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北京市教委公布今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比往年提前了两个月。今年“幼升小”和“小升初”仍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5月1日起,全市各区县采集入学信息。“小升初”将严控特长生招生规模,不得超过2014年,且特长生招生须各区县教委审核,不再由学校说了算。
今年,本市将继续绘制“教育新地图”,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构建贯通学段的立体通道。各区将大力推进对口直升入学方式,让学生不出片区,在家门口的好学校完成9年乃至12年的学业。这不仅将化解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择校热等问题,而且当优质资源直接融入、催生出一大批新型优质校的时候,热炒“学区房”的现象会逐步降温。
关键词:入学
所有小学划片就近入学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入学工作意见发布提前了将近两个月,对今年家有孩子参加“幼升小”、“小升初”的家长而言将有更长的时间了解政策、做好准备。
“免试、就近”将继续成为今年入学的主渠道,就近入学已成为首都义务教育新常态。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表示,北京市多措并举,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到2015年,实现所有区县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每所划片入学的初中90%以上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
统计显示,2014年北京市小学就近入学比例为92.26%,初中就近入学比例为77.64%。李奕介绍,今年各区县将继续加强入学需求前瞻预测,按照学龄人口数量、小学毕业生数量和中小学学校办学规模等制定小学、初中招生计划并报市教委备案。
关键词:特长生
特长项目向传统文化倾斜
今年,“小升初”体育、艺术、科技特长生招生将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倾斜。
市教委体卫艺处处长王军介绍,今年特长生招生将引导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区县可以结合地域特点设立项目,如武术、舞狮、舞龙、民族音乐、书法、剪纸、京剧等。但不能随意选择,所选项目必须要具有一定影响力、开展广泛,学生也要有一定能力才行。”王军说。
按照规定,除市教委批准的可招收体育、艺术和科技特长生的学校原则上面向本区县招收特长生以外,其他学校一律不得以特长生的名义招收学生。据悉,可招收特长生学校包括北京奥林匹克教育学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北京市级体育传统学校;北京市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北京市学生金帆艺术团承办学校;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教育示范学校;金鹏科技团承办学校。近期,金帆艺术团和金鹏科技团三年一轮的评选结果将向社会公布,两者数量均有所增长。
关键词:非京籍
非京籍学生仍需“五证”
据了解,去年15万进入北京市小学的适龄儿童中,非京籍儿童将近6万,今年这一情况或将继续。市教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针对非京籍儿童入学情况,北京市政策基本不变,在去年“五证”的基础上,各区县政府将结合实际制定并公布实施细则。届时,各区县对于家长缴纳社保年限等方面的认定将做进一步细化。
“五证”即适龄儿童少年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本人在京务工就业证明、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全家户口簿、在京暂住证、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等相关材料。
持“五证”的家长需到居住地所在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才能参加入学信息采集,并到居住地所在区县教委确定的学校联系就读。
8种情况按本市户籍对待
持有以下证明的家庭,学龄子女可按本市户籍对待:
区县人力社保部门开具的《原北京下乡青年子女身份证明》;
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开具的《台胞子女就读批准书》;
全国博士后管理部门开具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子女介绍信》及其父或母的《进站函》 ;
部队师(旅)级政治部开具的随军家属证明及现役军人证件;
区县侨务部门开具的《华侨子女来京接受义务教育证明信》;
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开具的《子女关系证明信》及其父或母本市常住户籍登记卡;
市人力社保部门为其父或母签发的《北京市工作居住证》;
其他符合国家和本市有关政策规定的证明。
政策问答
“五证”在哪个区审核 非京籍儿童就在哪个区上学
对话人:北京市教委委员、新闻发言人李奕
记者:家长如何获取今年的入学政策,包括各个区县的政策?是否有对外的咨询电话?
李奕: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继续使用公众服务门户:yjrx.bjedu.cn(5月1日启动后方可登录),该门户上有市、区县的相关政策咨询服务信息以及各区县辖区内的中小学信息,可供参考,门户通过电脑和手机都可以访问。门户网站上有统一的技术服务电话和各区县的政策咨询电话。
记者:本市户籍的学龄儿童家长,都需要做什么?
李奕:首先要确认入学登记的区县,选择对应的区县入口,在规定时间内在小学入学服务平台(yjrx.bjedu.cn)(5月1日启动后方可登录)进行注册,注册信息的真实性需要审核,待审核通过后即可填写其他详细信息并打印信息采集表,到学校登记报名时要出示信息采集表。
记者:本市户籍的学龄儿童能不能进行跨区登记?
李奕: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均须按区县教委划定的学校服务片参加学龄人口信息采集。
记者:我是A区户籍学龄儿童家长,但是我的房产/居住地在B区,我们应该在哪个区采集?
李奕:可根据个人意愿选择两个区中的一个进行采集。
记者:能否同时在两个区县进行入学信息采集?
李奕:为了准确掌握入学需求并提供相应的入学服务,入学系统只能提供在一个区县进行入学信息采集的机会。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均须按区县教委划定的学校服务片参加学龄人口信息采集。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须在“五证”审核通过的区县进行采集。
记者:登记的信息验证有哪些?在登记的时候我如果编写一个虚假信息能不能通过登记?
李奕:本市有关部门建立了系统联网验证、当面验证等多道验证审核程序,以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无论在哪个验证环节发现是虚假信息,该条登记都将成为无效信息,可能影响孩子正常的入学程序,为此,家长在登记时一定要认真核实信息的真实准确。
记者:能不能撤销登记,换区县进行登记?
李奕:在信息采集完成后,未被学校确认接受前,如需变更区县,如在学龄人口信息采集时间内,家长可自行注销并重新注册,在采集时间之后,需由原登记区县教委审核撤销,由新入学区县教委进行审核登记。通过原注册的登记号可获取原有的信息。但在采集时间之后,由于换区县登记所造成的时间延误可能会影响孩子片内入学机会。
记者:小升初回户口所在地和家庭实际居住地如何办理相关手续?
李奕:回户口所在地或家庭实际居住地入学的学生需向毕业学校提出申请,并由学校在统一平台中打印申请表,签字确认后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审核,审核由学校发起申请,转出区县审核后,转入区县再进行审核。申请通过后平台自动将信息变更到转入区县。
部分区县政策亮点
东城区 加深联盟
今年新建9对深度联盟学校,选取北京二中、五中、广渠门中学、史家小学4所改革项目校作为试点,在盟、贯、带多校区相互集成的基础上,形成教育集团式管理模式。
新增安外三条小学——北京一七一中学、北新桥小学——东直门中学、景泰小学——文汇中学3对对口直升校。3所学校实行“老生老办法、新生新办法”,今年9月1日入学的新生6年后将按一定比例直升对应的中学。同时,对口的两所学校将在课程、教学、学生活动和综合评价四个方面深度联盟。至此,东城区对口直升校数量已增至8对。
今年9月,东城区将在部分学区探索“学院制”,整合区域优质资源,助力学生发展体育、科技、艺术爱好。学院学生实行“双学籍”,实现学院内的学段贯通,探索跨年级、跨校的全区范围自选课程。
西城区 调整学区
今年通过名校办分校、学校资源重组、引进高校资源合作办学、纯初中校不再单独办学等方式进行初中资源整合,进一步扩大初中阶段优质学位数量,新增优质学位不低于1000个。该区将“小升初”学区由7个调整为与小学对应的11个,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学区都配置有优质中小学以及特色学校和教育集团成员校。此外,该区还将通过新增和调整,扩大教育集团规模。截至目前,西城区教育集团数量已达到17个,涉及70余所中小学。
正式出台《西城区小学直升中学对口工作方案》和《西城区小学直升中学办法》,明确直升范围和方式。从今年起,裕中小学、西单小学、福州馆小学等12所小学的应届毕业生中,将有30%符合条件的学生按照自愿原则,直升对接的优质中学,直升比例将逐年递增,6年后达到80%。西城区还将加强中小学学段间的衔接,完善小学优质校不足学区的资源配置,强化对口直升学校的管理。
朝阳区 整合薄弱
在名校整合薄弱校过程中,着力扩大九年一贯制学校,同时在英语科目中探索课程衔接一贯制。
今年积极探索学区管理理事会机制,进一步推动先进教育理念和优秀管理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的合理流动与共享。该区将继续通过名校整合薄弱校的方式,整合10所至15所相对薄弱学校,包括小红门、崔各庄、黑庄户、双桥等地区,大约有9800名学生受益。整合措施包括“校长为同一人,课程一体化设计,教师统筹使用”。
加强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办学。仅去年一年,就有二外附小、中国传媒大学附小、中国传媒大学附中等7所高校附中附小在该区相继建立。
海淀区 增建新校
去年已整合24所中小学,成立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或建立对口直升机制)。如由人大附小承办银燕小学;合并群英小学和二零六中学,建成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由十一学校承办;合并卫国中学和翠微中学,由人大附中承办;首师大附中承办首师大二附中;将车道沟小学并入理工附中作为其小学部,同时由理工附中承办理工附小,建立九年一贯对口直升机制等。今年海淀区将启动学区制改革试点,在现有12个小学学区的基础上,将学区地域范围内的中学也纳入学区管理。
已形成中关村一小、中关村二小、海淀实验小学、人大附中、清华附中、首师大附中、一零一中学、十一学校、中关村中学、交大附中、二十中等16个教育集团,多校合作、共同发展。如人大附中通过选派校长承办西颐中学、蓝靛厂中学、西山学校、北航附中和翠微学校,促进优质师资向这些学校流动。
丰台区 内联外引
2015年,丰台继续内联外引,新增优质资源校20处,新增优质资源学位近3000个。通过多种举措,实现每个片区有3-6所优质校。初一和小学一年级优质资源学位数将达到总计划的近七成。
此外,丰台区将以集群或集群组为单位,实施片区入学。今年小学入学共有12片区,初中从原5片区调整为7片区。在片区内,采取单校划片对口入学或多校划片派位入学方式,满足多样化入学需求。此外,丰台区将实施薄弱初中对口直升优质高中计划:3年后,现有两所薄弱初中校的毕业生将整建制直升入优质高中,每年惠及学生190人。
石景山区 集群抱团
今年将在扩大九中、古城和北师大励耘实验学校三个教育集团规模的基础上,新建京源中学和苹果园中学两大教育集团。
通州区
加快引进市中心区优质示范高中北京二中、首师大附中、北京五中、景山学校、人大附中到通州举办校区,形成“3+5”的示范高中办学格局。
房山区
引进北京四中、北京小学、北京四幼等35所优质校(园)的基础上,继续引进北京十二中、黄城根小学两所优质校。
平谷区
已完成北京师大附中平谷第二分校和北京一师附小平谷分校建设,今年9月正式开学。
延庆县
将继续深化学区化管理,积极探索构建由城区优质中小学、幼儿园牵头,川山区中小学、幼儿园共同参与的横向教育联盟,形成全县“一·三·五·四”学区制管理格局(高中组建一个教育集团,初中建成三个学区,小学建成五个学区、幼儿园建成四个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