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两会上的教育话题
2015年“两会”成为了全民关注的焦点,而教育改革,更是成为一个持续热议的话题。那么,面对老百姓所关注的教育问题,我们教育界的代表、委员们,又有什么回应或者规划呢?
1、教育部部长袁贵仁:阐述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五举措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8日接受媒体采访时,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教育部对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所实施的举措。“首先,是缩小区域录取率的差距”,本专科的招生人数从去年的698万增加到700万,全部用于中西部人口大省。
“全国性鼓励类的加分项目2015年将全部取消,只保留一些扶持性的政策;一些地方性的加分政策也减少了63%,有10个省已全部取消地方性加分项目。”袁贵仁表示,减少加分项目也是考试制度改革的关键。
除此之外,袁贵仁称,将从2015年开始取消推荐的限制,每个学校都可以推荐学生参加自主招生,并禁止以联考和培训的方式来选拔学生;同时,把自主招生的时间统一推迟到高考之后进行,对于自主招生的条件、过程和结果,全部公开公示。
“扩大使用国家统一试卷的范围和启动综合改革试点也已经在具体实施中。”袁贵仁说,经过各省协商,今年将扩大三个省使用统一命题,明年再扩大七个省。而高考改革则由上海市、浙江省两地作为综合改革的试点,现在有关两地的综合改革试点、各项工作、相关学校都在有序推进。
2、政协委员黄传贵:教育改革应增加“常识性”课程
“有文凭,但缺乏生活常识;有学历,但缺乏人文素养,现在社会上这样的年轻人不少。”军队政协委员、成都军区昆明疗养院专家组主任医师黄传贵感到,教育中应增加一些“常识性”课程,让学生“会生活”“有情商”。
黄传贵对多个省市区教育部门出版的中小学课本进行调查后发现,关于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生存、如何工作、如何适应社会等“常识性”课程太少。他说:“以部队为例,近几年来,新入伍的战士虽然学历越来越高,但有些战士心理素质不过硬、不善于人际沟通、缺乏生活能力等‘亚成熟’问题还较为突出。”
为此,黄传贵建议,国家教育部门应对不同阶段的教育政策法规、课程与目标、教育机构类型、教学组织形式等进行明确和规范。在此基础上,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应增加礼仪文明、人际关系、健康保健、医学常识、法律法规等“常识性”课程,培养更多全面合格的人才。
3、政协委员姚明:在中学阶段全面推广专项体育课
姚明认为,在中学阶段全面推广“专项体育课”是有效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突破口。姚明在提案中根据“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试点”的经验,论证了上海的专项化试点产生的积极效果,认为“专项体育课”的核心是通过对某一项目相对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锻炼。姚明在提案中分析说,专项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促使学生在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技能的同时,可以至少掌握一种专项技能,了解专业术语、裁判知识,进而理解项目的文化内涵。这样,学生即使运动能力不一定能达到专业水准,也一定会对这个项目感兴趣、懂门道,在赢得自信心的同时,为终身锻炼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提案中,姚明指出了推广专项体育课面临五个方面的重点和难点,其中包括教师数量与专项能力存在缺口;缺乏教材,评价测试手段有待完善;比赛是培养兴趣,激发锻炼主动性的关键;引导学生体育社团,建设各级校队和消除体育教师对于意外伤害事故的思想顾虑。
4、人大代表朱之文: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党委书记朱之文在谈到去年一些高校教师的失德事件时提出,教师考核应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朱之文强调,一方面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引领教师能够做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而对于严格教师队伍的管理,朱之文表示,在教师聘任的环节要把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作为基本的标准,严格把好教师的入口关,把教师给学生特别是给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要求,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在教师考核环节,应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5、政协委员莫言、人大代表李光宇:关注免费教育
教育公平问题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此次“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董事长李光宇建议,取消中考,将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纳入义务教育,同时推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无独有偶,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作家莫言也提出,是否可以考虑将学前教育纳入免费教育的范畴。
李光宇认为,12年义务教育会同高中阶段免学费将能够极大地惠及青壮年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同时也能让更多贫困学生减轻经济压力。在莫言看来,目前农村幼教的发展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应从立法层面上给予学前教育、农村的幼儿园建设关注,并建议国家在进一步富强之后可以考虑将学前教育纳入免费教育体系。
尽管两人提出的建议处于不同的年龄段,但其核心仍然是教育公平问题。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及,要继续促进教育公平,加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建设。免费教育是否会惠及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尚需时间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