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县治天下安,芝麻官千钧担。县委书记岗位特殊、职责特殊,深悟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习心得,只有把习近平总书记“四有”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担当精神深入研判南江县情实际和阶段性发展特征,不做糊涂官、不干糊涂事、不留百姓怨、不掉发展队、不移公仆心,开启“绿色崛起、同步小康”新路径,才能不负组织信任重托,赢得人民群众衷心点赞。
增强定力敢担当。心中有党、对党忠诚,是县委书记首要的政治素养和基本的政治底线。南江是革命老区、贫困山区,我深深感到,南江从来不只是一个行政区划,她是南江人民心中的图腾,寄托着70万南江人全面小康的未来和希望;作为县委书记,必须增强角色意识和政治担当,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确保党的声音无障碍传达到基层、党的决策不折不扣得到贯彻落实,始终把富民强县作为第一责任。不走神、不闪火、不争论、不折腾,真正做到职守一域、尽忠一方。
心中有责肯担当。天下为公、大道至简,夙夜在公、乐于奉献,县委书记应有这样的价值追求和人生境界。当前,我们既面临“追赶跨越”和“转型升级”的双重任务,又面临“全面脱贫”与“同步小康”的双重压力,时代责任落在我们肩上,歇不得、慢不得、等不得,推动发展富民,没有选择,也没有退路。唯有以“巧干大干不停步、推车上坎不减速”的毅力,深入调研,科学决策,积极适应新常态,严守主体功能区生态红线,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强县、绿色崛起、同步小康”工作基调,持续保持“真干、实干、苦干、巧干”的作风和“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韧劲,才能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优美”的良性循环。
抢抓机遇善担当。习近平总书记讲,作为县委书记要意气风发,带着满腔热情去做事,不能干一年、两年、三年还是涛声依旧。领悟这些谆谆教诲,要有一种对发展“涛声依旧”的焦虑,决不当看摊守业的“维持会长”,决不贻误发展而让人民群众失望。当前,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等重大机遇,主动作为,把生态旅游作为转型升级的主导产业来抓,围绕生态旅游办工业、兴农业、建城镇,积极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努力让全县人民共享更多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
敬业奉献勇担当。县委书记是一县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一线总指挥”,必须正视矛盾和困难,掌好县域发展之“舵”。对县委书记的一个最大考验,就是在新常态下,如何加快发展步伐。我们不惟GDP,不是不要GDP,而是立足南江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建设这个最大实际,正视困难,勇于担当,敢于喊响“向我看齐”,锻造“把名利看淡一点、把事业看重一点、把未来看好一点”的奉献品质和“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怀,为加快县域发展铺路奠基。越是面对新问题越要挺直腰杆,提振精气神,始终保持敢于吃大苦、勇于吃大亏的境界,带头干、带领干、带动干,充分汇聚全县人民建设富丽安康新南江的强大正能量。
一心为民乐担当。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忧为本。南江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必须始终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带领全县人民全面脱贫、同步小康。南江就是一个大家庭,对群众与群众关切,不能忽悠、不能疏忽、不能懈怠,要把群众当主人、当家人、当亲人,满怀热情、满怀激情、满怀感情,做到感情上贴近群众、决策上尊重群众、方法上引导群众、言行上取信群众、发展上依靠群众、成效上惠及群众,每年安排落实财政总支出70%以上的民生专项资金,每年减少贫困人口2万人以上,确保在同步全面小康进程中不掉一村一组、不落一户一人。
(作者系巴中市南江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