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上下都缺人”,编呢?

 时间:2015-03-26 14:54:00 |  刘文晓 | 字体:【 】| 阅读: 133

现如今,在一些地方的干部队伍中,出现了“普遍缺人”的怪相:有的农村干部积极性不高、综合素质相对也不高,个别城市社区的工作人员变动较快;一些乡镇留住年轻人越来越困难,留下的多是老同志、女同志或本地人;不少政府业务部门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老骨干渐次退休,年轻人还业务不熟……不管咋样,战斗部署不能因为“缺兵少将”受制约吧,于是又以广招社会“临时工”、借调下级人员来代替,脏活累活麻烦事不少推给了“编外人”,由于监管、管理跟不上,不可避免造成服务效能下降,如此一来,好像形成了恶性循环、进了“死胡同”,这事似乎很蹊跷。

真的缺人到这么严重的地步吗?“公务员队伍庞大”,这种印象似乎难以简单否定。真去一些单位查查“花名册”、翻翻“编制簿”,上面可是“人山人海”,这些编去哪里儿了?漏洞缺口在哪呢?如何亡羊补牢呢?

一是“骨骼”结构“样板化”。地区与地区之间,气候、地貌、产业、民情都不一样,但是有些部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规模却大相径庭,于是造成部门工作力量之间不均衡。举个例子,若森林地区和草原地区的林业部门“三定方案”一样,那么前者或许就会显得“缺人”;城区和郊区业务部门设置数量、人员规模也应有所差异,这就要求在机构、编制、职责等结构设置环节,多些实事求是、灵活机动,根据当地群众需求、社会发展形势等,及时调整力量部署,“消肿”与“扶弱”相结合,优化结构而后“壮骨强身”。

二是“末梢”力量“超负荷”。美好的蓝图、利好的政策,只有落实了才会让群众得实惠。怎么落实?层层落实,最后要落到乡镇、社区、农村干部头上。基层干部能够适应“五加二、白加黑、雨加晴”高强度工作,的确彰显了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但是如果长期如此,则有违科学管理的初衷,有的做法也罔顾家庭道德、国家法律。为什么一些基层干部感觉如此累呢?有的个别上级部门喜欢责任下推,把本是本级职责的任务都推给下级执行,还纳入“考核”揪辫子,导致基层单位独立性不够,整日忙活上级“摊派”而无暇服务本地群众;有的则是责任定位不准、清单“不清”,“审批长跑、百章云集”是不该管的乱插手,像食品药品安全,住房和医疗改革等领域则有时撂荒了“责任田”;还有的个别领导“政绩观”扭曲,为了突出个人“能耐”,不考虑基层群众迫切需求,不顾本地发展基础,也不顾基层干部个人承受力,把下属当成“部曲”,搞了一些形象工程,做了一些“无用功”,领导管理的队伍忙得不可开交,活多显得人少,但由于没有忙到点上、分清轻重,群众满意度却不升反降。

三是“血液”循环“欠畅通”。“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官”“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干部队伍“动起来”,才会“活力无限”。按理说,每年都有公务员省市县乡四级招考、事业编和大学生村官招考等,为基层不断输入大量新鲜血液,本不应“缺人”,但是留不住人却是不争的事实。考走、借调、考研、辞职等,许多年轻人为离开基层而作各种准备,于是层层规定“最低年限”,希望“一刀切”拦住人,可最终留住心了吗?这是问题的关键。如果基层的工作压力、工作条件、工资水平、前途发展等,在同等努力前提下,远远不如上级机关,甚至随着时间推移而机会更加不均、发展差距拉大,“基层的想上去,上面的不愿意下来”,才是造成基层人才流失日益加重。因此,探索基层单位与上级单位干部交流机制,把更多优秀基层干部选拔到上级机关,同时选派些一线急需的专家人才服务基层群众,在干部选用、工资改革、培训教育等方面,给基层干部更多平等的机会,真正让基层干部吃香、让老实人赚便宜,加大基层年轻干部培养关爱力度,或许才能慢慢打破基层人才流失的“魔咒”。

四是“传导神经”不作为。个别人刚刚摆脱“科员、初级”,成为中层干部、获得中级职称,辄就以领导自居,开始发号施令,再有任务不愿受苦受累亲自干,而是统统推给“小年轻、新来的”,满足于“指指点点、勾勾画画”;有的老同志以退休在即为由,提拔无望辄就干劲不足,干工作挑三拣四,对上级部署开始指手画脚;个别单位负责人拿部署当落实,吩咐多而指导少,闭门造车多、踏步一线少,对基础业务不熟悉、不了解,作出的决策不少脱离实际,事倍功半,这些因素就像传导神经麻痹一样,导致高层利好政策执行不到位,基层群众声音传达不上去。说到底是“官僚主义”侵蚀了实干好作风,编制“人满为患”也扯着嗓子吆喝“缺人”,其实缺的是踏实干活的人,特别是工作积极、年轻听话、激情创业的老实人。破除种种“束缚人”的歪风,要发挥好领导示范带头作用,强化“做事”意识,淡化“做官”观念,多些亲力亲为亲上阵和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实干行为;完善人员分工机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搭建干部培养“传帮带、选育用”体系,健全凭实干用人、凭实绩奖惩制度,充分发挥好不同年龄段、不同领域、不同类型干部的积极性。此外,加大对各种“为官不为”“四风”“潜规则”打击力度,破除“论资排辈、搞平衡”等不良思想,预防“在编离岗、吃空饷”违规行为,真正树立“能者上、庸者下”的好生态,逐个唤醒每个编制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安丘市委组织部)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