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依靠法治才能实现社会公正公平

 时间:2015-04-30 13:59:00 |  齐卫平 | 字体:【 】| 阅读: 154

公正公平是维持国家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也是人们获得满意生活和利益保护的基本诉求。能否坚持和维护社会公正公平,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国家健康发展的测量器。在实施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今天,增强社会公正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要求。

法治不彰必然导致社会公正公平缺失

公正和公平有各自的含义,是指向不同的两个概念。“公正”一般指公共权力的合法正当使用,涉及的主要是政治范围的价值判断。“公平”一般指公民权益的平等享受,涉及的主要是道德范围的价值判断。但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有公正才有公平,权力公正是社会公平的前提,社会公平是权力公正的体现。公正与公平共同构成社会的政治生态。

历史和现实表明,社会公正公平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首先是权力领域。具体地说表现在行政、执法、干部选拔等实际权力的运作上。运作这些权力不按照法定的规则和程序,必然导致社会公正公平缺失。其次是政策领域。任何政策都必须以满足公众利益为根本要求,政策的公共性决定了它只有体现社会公正公平才具有合理性。最后是分配领域。分配机制是公民权益的来源渠道,对社会公正公平尤其重要。分配领域主要包括两大块:一是收入分配,二是资源分配。由于分配问题既涉及国家制度安排和政策规定,又与个人能力、择业取向和其他要素有关,体现社会公正公平情况比较复杂。

坚持和维护社会公正公平需要有制度的系统设计,需要有方法的多样运用,但法治是公正公平的有效保证,一个法治不彰的社会,必然公正公平严重缺失,所有权力不公、利益不公、待遇不公,都是法治不彰的结果。

全面依法治国以坚持和维护社会公正公平为准绳

所谓法治,简单地说就是以法律规范为基准认识、分析、处理问题。在全面依法治国战略下,法律作为行为规范,以调整社会关系为目的,必然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目的。人们把法律比作公平秤,寓意着它对社会公正公平的砝码价值。西方有“法律乃善及公平之艺术”的说法,中国寓法律以“平之如水”之义,可见与社会公正公平相连接是法律价值的体现。社会主义制度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结束了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现象,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追求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内涵。党治国理政实践中树立法治思维,就是要运用法律防止社会公平正义的缺失。

法律是行使权力的依据,也是坚持和维护社会公正公平的工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法治轨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则必然祸害国家和人民。”滥用权力从政治危害看是损害执政党的形象和威信,从社会危害看就是损害人民利益。法律是关住权力最有力的制度笼子,社会是否公正公平是判断权力是否关进笼子的制度准绳。

法律是保障公民权益的依据,对坚持和维护社会公正公平具有重要作用。现代国家治理崇尚法治,全面依法治国要求有事情找法律来帮助,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公民寻求自身权益保障,要得到法律体现社会公正公平的支持。

社会主义制度依靠法治坚持和维护社会公正公平

社会主义虽然具有坚持和维护社会公正公平的制度优势,但这绝不意味着社会公正公平就能坐享其成。好的制度需要健康良好地运行,先进制度的基础和条件不等于社会公正公平会自然而然地实现。现实告诉我们,当代中国社会公正公平缺失的现象客观存在,在某些方面还比较严重。

影响社会公正公平的因素十分复杂,既有包括路线、方针、政策和机制等在内的制度因素,也有地域环境、地位差别、身份差异、家庭背景等条件因素,甚至性别因素都会对公正公平带来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和维护社会公正公平的任务极其艰巨。一方面,不仅制度因素产生的不合理问题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加以改善,而且制度执行不力、监督缺位、决策失范、领导任性以及各种腐败造成的社会不公正不公平,更是不能掉以轻心。另一方面,历史遗留的社会二元结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客观事实、资源分布差异的自然格局以及改革开放后社会群体多样化的发展态势,为坚持和维护社会公正公平带来严峻挑战。社会现象中,不公正不公平的表现很多,滥用权力、权钱交易、买官卖官、以权代法是社会不公正不公平,企业垄断、霸王条款、限制竞争以及公款吃喝等的背后也都是社会公正公平的缺失。

靠什么来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公正公平?制度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法治。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的一致性,不只是一个理论判断,更要成为一个事实结论。两者一致性的实现以坚持和维护社会公正公平为归宿。党中央强调,制度面前无特权,制度面前无例外,这样的意识和要求彰显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权力、地位、身份、财富在法治面前都是平等无差。法治只对事,不唯权、不仗势、不看人、不从言,更不沾钱,唯权仗势、听人随言、钱推法转,都是对法治的亵渎。

如果说坚持和维护社会公正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在要求的话,那么,坚定不移地实施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就是坚持和维护社会公正公平的必由之路。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坚持和维护社会公正公平的政治定力,必须树立法律权威,以法治思维为统领,以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为基础,打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态,为坚持和维护社会公正公平奠定基础;必须坚决执行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执法;必须秉持合法合理的准则,兼顾社会方方面面的利益,畅通各种利益诉求渠道,保证公众利益实现、国家资源分配、国民收支安排、公共设施建设、个人收入调节等方面的社会公正公平;必须以果断举措和果敢魄力对一切破坏社会公正公平的人和事予以严厉打击,抑恶扬善,在法治中国建设中不断彰显坚持和维护社会公正公平的制度优势,不断提高社会公正公平的实现程度。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本文系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研究成果)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