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环球同此凉热)
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诺厄·费尔德曼的新书《凉战:全球竞争的未来》(下称《凉战》),将当前中美之间合作与冲突并存的局面称之为“凉战”,认为导致这种“悖论”的原因在于两国经济相互依存,但在地缘政治、意识形态、网络安全等领域却存在分歧,这种“非敌非友”“亦敌亦友”的关系充满不确定性,但又不至于陷入“热战”或“冷战”。费尔德曼教授的这些观点,为研究美国学者眼中的中美关系现状与未来走向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在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地球村时代,中美大国关系的冷暖牵动着整个世界,正应了毛泽东诗词《念奴娇·昆仑》中的那句“环球同此凉热”。
修昔底德论断不再“热”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其所著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有一句著名论断,“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这句话后来被西方学者引申为“修昔底德陷阱”。其基本涵义是:一个崛起中的强国必然挑战居于主导地位的既有强国,而既有强国也必然作出反应,这样战争将不可避免。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之后,“修昔底德陷阱”的概念被西方学界、政界和军界反复提及,甚至将中美关系比作一战前的英德关系,肆意扭曲中国和平崛起的政策。然而,这种拿历史与现实进行简单类比的逻辑罔顾时代变迁这个事实,正如费尔德曼教授在书中所述:“目前的情况不同于过去的权力斗争。世界主要大国与其主要挑战者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减少全球冲突的严重威胁不仅符合美国的利益,也符合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利益。”
世异则事异,2000多年前修昔底德的论断根本无法照搬到当今之天下,更不适用于自古以来就主张“仁义”“和为贵”“天下大同”“四海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中国。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强国一定会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这不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基因。中国正在用中华历史文化的思维,与美国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避免这个陷阱。”尽管“凉战”观点的兴起是对“修昔底德陷阱”论调的“降温”,但并不意味着西方学者对中国和平崛起认同感的增强,它只是西方学者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对当前中美关系的一种全新解读,况且“修昔底德陷阱”的观点在西方仍有不小的市场。对此,要保持高度警惕,积极主动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华民族的和谐理念,更好地树立和维护负责任大国形象,用和平崛起的实际行动回击“中国威胁论”。
网络空间冲突着实“凉”
当前,人类已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空间成为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地。美国网络战研究专家约翰·阿奎拉认为,2011年中美之间就网络安全问题不断引发的冲突升级已经进入所谓的“凉战”时期。费尔德曼教授在《凉战》一书中也持有相似的观点,认为网络战成为全球冲突中一个迅速发展的新战线,网络战基本上是在双方公众未知的情况下秘密进行的,网络攻击并不牵涉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动员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否认,这意味着公开报复仍然是极度不可能的,频繁的网络攻击因此很可能会持续成为“凉战”一部分。
从近年来美国在网络空间的频频动作可以看出,美国对中国开展的网络“凉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鼓吹“网络自由”,通过互联网向我国开展意识形态输入,“西化”我国网民特别是青少年,企图“用互联网扳倒中国”。二是实施“网络威慑”,大力发展进攻型网络战部队,频繁组织大规模网络对抗演习,以网络间谍、黑客组织等“莫须有”罪名抹黑中国形象,试图通过展示强大的网络进攻力量实施战略威慑,维护其网络超级大国的霸主地位。三是搜集“网络情报”,凭借网络产品、技术的领先优势和互联网路由的“上游”地位,实施以“棱镜计划”为代表的网络监控项目,让中国的网络数据“流向”美国,疯狂搜集我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情报。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应对美国的网络霸权挑战,打赢没有硝烟的网络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保卫战,已成为我国由大到强、复兴圆梦道路上必须迈过的一道坎。当前关键是尽快构建形成国家网络空间防御体系,加强网络舆论管控和引导,抢占网络空间话语权;加快发展和推广运用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产品,增强网络空间自主权;增进国际协调与合作,推动建立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国际秩序。
地缘战略博弈在升“温”
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都在不遗余力地拉拢盟友,为各自阵营赢得更大“版图”而展开激烈的地缘政治博弈。费尔德曼在《凉战》一书中指出,“凉战”也将涉及争取和留住盟友的地缘斗争,主要通过建立新联盟、加强既有联盟以及削弱对手对其盟友的控制等途径来改变战略平衡,“哪里有珍贵的资源以及对贸易和旅行有地理重要性的通道,它就延伸到哪里”。书中认为,台湾问题将是影响亚太格局转变的关键,太平洋地区将成为中美争夺盟友的主战场,中东、非洲等地也是中美地缘政治对抗的新战场。值得注意的是,书中还建议美国与欧盟、印度、巴西等国建立“民主同盟”,可能会成为未来美国牵制、挤压中国的新“棋子”。
事实上,2011年,奥巴马政府宣布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将战略重心转移到亚太地区,主要目的就是防范和遏制中国,实现其在亚太地区“长期扮演更强有力角色”和领导者的目标,就连美国国会研究部也承认“‘太平洋转身战略’的多个方面体现的是美国政策的扩张而不是转型”。为达成目标,美国支持日本、菲律宾、越南等国在海洋争端问题上与我对抗,不断强化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经济上除继续就经贸问题向我施压外还采取各种手段阻碍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挤压我战略空间、削弱我经济影响力、强化对我的军事威胁,表明美国对我国的地缘战略遏制不断升温。
面对美国以欧洲北约和“亚洲版北约”两大政治经济军事集团对欧亚大陆进行的东西对进式战略夹击,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战略自信,保持战略定力,统筹战略布局,守住战略底线。一方面要“练外功”,继续推进世界多极化发展进程,推动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和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加快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要“强内功”,坚定不移地沿着自己的发展道路强大自身、积蓄力量,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