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习近平总书记文化观的重大意义

 时间:2015-06-12 09:43:00 |  施保国 | 字体:【 】| 阅读: 119

强大的文化精神对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并先后从方向性、源头、认同感、社会性、开放性、现实性等多个层面阐释了文化建设的丰富内涵,展示了独特而丰富的社会主义文化观。

一是意识形态工作是“极端重要的工作”,保证发展的方向性。眼下,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呈现复杂性与多样性、显性与隐性、长期性与根本性相结合等特征。在“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的思路下,一些西方国家通过大量意识形态和文化渗透工作,妄图深层次扰乱我们的发展、动摇我们的观念。中国共产党人在战争年代经历了“能打仗”取得革命胜利的考验,在改革开放时期经历了“会搞经济”取得建设胜利的考验,而在当前新时期下“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取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呢?习总书记高瞻远瞩,明确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同时强调,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而且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二是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任何一个国家在现代化发展中,都会涉及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处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本”的传统文化有几个形象的说法。一为“本来—未来”说。“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从传统文化之“本”中开出“新”来,从中挖掘有益资源,努力用先人创造的传统智慧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二为“基因”、“烙印”说。“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特色鲜明,今天的中华儿女“身上都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烙印”,应该积极探索其优秀基因并做好传承创新工作。三为“资源”说。要使传统文化资源活起来、动起来,人们就要开动脑筋、真抓实干,“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三是涵育核心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增强文化的认同感。文化的多样化、碎片化、即时性、易碎性、异己性等特点决定了人们对于核心价值观的深切渴盼。只有广泛传播具有较高认同度的文化并让其成为主流思潮,才有可能维护社会有机体的健康发展。“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其作用包括:一为“灵魂”说。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二为“强基固本”说。为了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就必须“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三为“有效整合”说。“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四是“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突出文化的社会性。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国家的根本制度,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选择。不同于资本主义高度强调的“资本”范畴,社会主义更加注重“社会”这个范畴。在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时,社会主义文化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习总书记曾指出:“关于文化体制改革,我只强调一点,就是要在继续大胆推进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同时,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无论改什么、怎么改,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

五是推进国际传播能力,拓展文化的开放性。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总特征决定了文化发展具有开放性。中国话语的形成、中国模式的建构都需要不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推进文化的开放发展。文化的开放性也是其保持创新性的基本要素。习总书记指出:“要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六是强调“人无德不立”,激发文化的道德性。道德是社会的基础,也是一切规范的基础。没有道德,社会大厦轰然倒塌;没有道德,一切规范失去原始凭借。习总书记一直重视将传统文化之“德”与核心价值观之“德”结合起来,万象更新、薪火相传。“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七是强化“中国梦”宣传的价值体认,夯实文化的现实性。一切理论必须根植于现实土壤,一个国家的文化必须扎根于其发展现实。“中国梦”宣传的价值体认是“此时此地的现在”中国的最大实际,而文化宣传必须立足于这个实际,脚踏实地、身体力行。习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和价值体认的现实意义,他说:“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能在为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每个人只有不断追逐梦想、成就梦想,深刻体认和宣传“中国梦”,才能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发展奠定现实基础。

(作者单位:广东省嘉应学院社科部)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