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网上支付金额、第三方支付账户的开立、转账等都进行了限制。这份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第三方支付监管方案,让不少网友感叹“剁手族真要被剁手”了,尤其开设账户需要多方验证、免费跨行转账面临终结等更是争议焦点。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方兴未艾,第三方支付更是异军突起。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取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公司约270家,去年一年的支付交易规模已超8万亿元。巨大数字的背后,是人们交易、支付乃至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大到买车买房,小到购物娱乐,手机上戳戳点点,分分钟就可搞定。可甘蔗从来不是两头甜,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也积累了不少风险与问题。比如P2P老板卷款跑路频见报端,非法集资、网络诈骗也时有发生,资金安全着实让人担忧。重要的是,互联网金融缺乏流动性管理,一旦资金链条断裂,将引发巨大支付危机。此番央行出台相应管理办法可谓切中现实,很有必要。
创新和管理是一对孪生兄弟。正如有学者所言,“当技术发展走在政府管制和市场前面,至少有一段时间无规则可循时,先驱者们奋力前行,任由政府在睡梦中喘息。但是最终,不可避免地求助于政府,说服政府制定规则,为下一次革新浪潮搭建舞台”。当下,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支付、三微一端等技术创新纷至沓来,在给人们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提出新课题。首要一点就是管理必须与时俱进,跟得上创新的步伐,保持动态平衡。否则,在唯快不破的信息时代,只会出现“创新早已起跑,管理还在穿鞋”的窘境。
管理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打开方便之门、释放经济活力。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拿出的不少管理办法,时不时就会招致争议,很大程度在于尺度拿捏不准,习惯于采用限制手段。就拿这次意见稿来说,种种争议焦点,很多都集中在老百姓办事不便利上。如此一来,难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制度本身的权威性也将打折。这也提醒我们,面对创新,管理思维更要创新,要多做一点加法。在守住安全底线的前提下,多做规范引导的工作,让合理、有益、公平的创新之旅走得更远、更健康;让企业的活力迸发、消费者的福利提升,在动态中找到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风物长宜放眼量。全面深化改革任重道远,明晰创新与监管的边界实为当务之急。只有创新发力、监管给力,才能创造出更多的发展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