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用社区协商机制办好民生实事

 时间:2015-10-15 13:44:00 |  谭兴中 | 字体:【 】| 阅读: 113

加强城乡社区协商,有利于解决城乡居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当前,在贯彻实施《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意见》中,着力完善城乡社区协商机制,才能把握民生需求及问题症结,从而办好民生实事。

健全群众广泛参与平台,切实办好民生实事。基层群众广泛参与协商,是切实办好民生实事的前提。一是强化已有的社区协商平台。加强城乡社区“一事一议”“五议五公开”等基层协商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统战系统和人民政协的协商引领作用和组织平台作用;强化群团组织作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组织平台作用,从而加强城乡社区协商,切实改善民生。二是积极探索城乡社区协商的新平台。积极探索党委领导下的基层各管理单位、基层企事业单位和居民自治组织及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代表、外来务工人员等广泛参与的协商平台,力争全面把握各类民生问题;探索创新基层协商与多层协调联动平台,并建立健全提案、论证、听证、公示、评估、网络咨询、民意调查等多种协商方式,精准把握多层关注的民生难题;积极培育和规范各种社会协商组织,逐步探索社会协商对话平台,更好地汇集民智,从而切实把握民生问题,使各项决策更顺乎民意、合乎实际。三是以“互联网+”建立群众广泛的协商平台。将互联网与广泛多元协商主体协调联动的渠道和组织载体实现有机融合,建立社区网络论坛等各种互联网协商平台,拆掉时间和制度等隐性“隔离墙”,让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也能参与到社区协商中来,从而全面了解民众的困难疾苦,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创新社区协商议事规则,确实办好民生实事。科学合理的社区议事规则,是确实办好民生实事的关键。一是进一步完善城乡社区协商议事规则。充分利用已有制度优势,借助专家学者的力量进行合理的流程设计,将“沉淀的”制度规范用好,使协商民主在实践中更好运转起来。积极开展广泛调研,总结基层协商实践经验,适时上升为可操作的制度方式,并及时加以推广。二是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基层协商体系。积极构建城乡社区协商制度体系,包括协商主体、协商内容、协商程序、协商效力、监督问责等制度化方式,尤其是要对参加协商人员的条件、产生方式、结构比例作出具体规定,对协商的启动、时间、议程安排、会议机制、结果运用形成刚性规范。三是创新多元多层协商议事规则。在明确多元协商主体职能定位的基础上,创新多元多层协商议事规则程序及操作方式,以多元多层协商协调联动的制度化方式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同时,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技术筛选合格、有协商能力的协商代表;积极探索运用可视化技术,实现多元多层协商过程的公开性和透明性,确保多元多层协商民主真实有效。四是努力探索将基层党建创新、群众路线与社区协商三者有机融合的制度化方式。基层党建创新、群众路线、社区协商三者显然具有内在的契合性。通过努力探索实现三者的有机融合,从而把党的领导作用变成组织引导群众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过程,变成了解民情、集中民智、改善民生的治理过程。

完善多层协调联动体系,合力办好民生实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必须完善城乡社区协商与多层联动机制。一是完善多层协商的信息沟通机制。建立和健全各级领导干部的群众接待日制度、多层协商信息公开制度、多层协商回应制度和“网络公示”制度等协商信息沟通机制,并针对民生难题构建多主体、多维度、多渠道的沟通网络,促进和确保广泛多层协商主体之间的信息沟通及时有效。二是创新城乡社区协商与多层互动协同机制。建立和健全基层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和社区等多元协商主体的互动协同机制;完善各级党政、人大、政协以及农业、民政、群团等职能部门共同组织参与协商机制,有效疏通、整合条块资源,从而多层联动办好民生实事。三是健全统领协调组织机制。加强和改善党对协商民主建设的领导,注重对城乡社区协商的发展和制度安排进行系统设计,并纳入各地的规划加以实施;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城乡社区协商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加以落实;建立和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各方分工负责、公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组织参与协商的分工协作职能,避免多头协商、重复协商;建立城乡社区协商与多层协调联动的绩效考评机制,从而形成合力办好民生实事。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