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2015年习近平主席外交活动高光时刻回顾

 时间:2015-12-23 09:29:00 |  宋诚 “学习笔记”小组 | 字体:【 】| 阅读: 155

原题:学习这一年·史上最全外交盘点

2015年是中国外交全面推进的一年。在盘点了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的出访记录后,“学习笔记”特别从中挑选出相较而言更具突破性和影响性的十大外交活动给予详细回顾,力图在分析这些高光时刻的同时,总结出2015年习近平主席带领下的中国外交事业新亮点。 

一、中巴“兄弟情谊”再升级

【高光回顾】

4月20-21日,习近平主席对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当专机进入巴基斯坦领空时,巴基斯坦8架“枭龙”战机起飞全程护航。巴基斯坦总统侯赛因夫妇、总理谢里夫夫妇齐到机场热烈欢迎习主席对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当日,习近平主席在伊斯兰堡同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举行会谈。双方一致同意将中巴关系提升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充实中巴命运共同体内涵,致力于中巴世代友好,并同谢里夫一道在巴基斯坦总理府种植友谊树。习主席在巴基斯坦议会发表题为《构建中巴命运共同体 开辟合作共赢新征程》的重要演讲期间,赢得了巴铁多达50次的“击节叫好”。

【学习笔记批注】

“巴铁”历来情深义重,此访是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以来首次访问巴基斯坦,也是中国国家主席9年来首次访巴。访问前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基斯坦《战斗报》和《每日新闻报》同时发表题为“中巴人民友谊万岁”的署名文章,表达了“感觉就像到自己兄弟家中探访一样。”的深厚感情。

习近平主席此访创下了中巴关系中的许多记录,在中巴交往史上树起了一座新的里程碑。习近平主席在巴基斯坦议会发表题为《构建中巴命运共同体 开辟合作共赢新征程》的重要演讲中,高度评价中国同巴基斯坦的全天候友谊和全方位合作,强调中巴要不断充实两国命运共同体内涵,为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发挥示范作用。作为“一带一路”战略上的重要支点,中国在巴基斯坦的投资项目主要包含核能、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和瓜达尔港建设三大领域构成的一揽子项目投资计划,投资总额约460亿美元。两国同意,以中巴经济走廊为引领,以瓜达尔港、能源、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合作为重点,打造“1+4”的合作布局。

二、赋予万隆精神新内涵

【高光回顾】

4月21日,习近平主席赴印度尼西亚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和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并在22日发表题为《弘扬万隆精神 推进合作共赢》的重要讲话,表示各国应该大力弘扬万隆精神,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加强亚非合作,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好造福亚非人民及其他地区人民。4月24日,习近平主席同亚非首脑,沿着亚非大街向着万隆会议旧址——独立大厦走去,他同印尼总统佐科一道,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微笑着向道路两边的人群挥手致意。

【学习笔记批注】

六十年前举行的亚非国家万隆会议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而以团结、友谊、合作为主题的万隆精神一直以来都是照耀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灯塔和引领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旗帜,更是中国外交史上的宝贵成果延续。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的大背景下,南北差距依然悬殊,亚非国家的主权安全、团结合作、共同发展依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因此,新形势下的万隆精神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要大力弘扬万隆精神,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好造福亚非人民及其他地区人民。

三、“拥抱式”访问友好邻邦 

【高光回顾】

5月7日-12日,习近平主席接连访问欧亚地区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三国。7日,他在祝贺纳扎尔巴耶夫再次当选哈萨克斯坦总统的同时,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同哈方“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的对接;9日,他在普京总统陪同下,前往红场登上检阅台就座,出席红场阅兵仪式;10日,他在白俄罗斯明斯克机场受到“面包蘸盐”礼遇欢迎,并同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举行会谈。

【学习笔记批注】

欧亚三国对中国外交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6天时间里,习近平主席同三国元首深入交换意见,出席了近50场双、多边活动,广泛接触各界人士,多角度、深层次阐述中国谋和平、促发展、推共赢的重大主张。习近平主席同三国元首之间建立的深厚友谊和彼此互信,为国家关系的继续顺畅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三国的高规格接待也显示出其对中国的重视程度,普京总统和习近平主席夫妇并肩观看红场阅兵式,纳扎尔巴耶夫总统邀请习近平主席“一对一”茶叙,卢卡申科总统全程陪同习近平主席访问白俄罗斯活动。在签署中白友好合作条约和中白关于进一步发展和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过程中,双方签约人如运动员入场一般,这个场面连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也是首次见到。

四、中国声音传递满满正能量 

【高光回顾】

7月8日到10日,习近平主席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并分别会见了俄罗斯、印度、南非、巴西四国金砖国家领导人,并在俄罗斯乌法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上发表了题为《共建伙伴关系 共创美好未来》的主旨讲话,倡议构建金砖国家的四大伙伴关系;在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举行的中俄蒙元首第二次会晤中批准了《中俄蒙发展三方合作中期路线图》;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团结互助 共迎挑战 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实现新跨越》的重要讲话。 

【学习笔记批注】

金砖与上合是目前中国最活跃的外交平台之一,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金砖国家“四大伙伴关系”在乌法引起共鸣,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成为未来世界的发展趋势,伙伴关系网络的架构与发展战略的签署更为新兴力量助力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了动能,成为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有益尝试。两大机制的共同立场表明,新兴与发展中力量正在携手汇聚,成为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强有力推手。新兴市场国家是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目前已经全方位加入全球治理行列并走到行列前沿。在乌法,不变的是团结,是新兴和发展中世界携手向前;不变的是“对接”,金砖精神、上海精神与丝路精神在这里汇合、叠加。无论是金砖峰会通过的《金砖国家经济伙伴战略》等纲领性文件,还是上合峰会提出的发展规划,再或是中俄蒙签署三方合作中期路线图,都明确提出各国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进行对接。这是凝聚力的体现,是“1+1大于2”的倍增效益。

五、将中国纪念抗战推向世界舞台 

【高光回顾】

9月3日上午9时,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在天安门南广场迎宾处,欢迎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的各国领导人、国际组织负责人等嘉宾,向世界宣布纪念抗战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并向世界承诺,中国将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决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并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随后,习近平主席乘红旗牌检阅车,依次检阅了军容严整、意气风发、威风凛凛的11个徒步方队、27个装备方队并观看了规模盛大的阅兵典礼。 

【学习笔记批注】

作为今年最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此次阅兵是新中国以来首次组织的非国庆阅兵,同时也是首次邀请外国军队代表参加的国际性阅兵活动。“两个首次”意味着此次阅兵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借助此次阅兵的机会,向世界释放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大信号。通过这样一个活动,让民族、让历史记下这一幕,了解反法西斯战争以后、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奠定的国际经济秩序以及奠定的东亚和太平洋的经济社会秩序。同时,阅兵显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和坚决捍卫我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也显示了国家为保卫世界和平的坚强决心。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国际组织的代表、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都共同来参与整个纪念日的活动,彰显了中国日益发展的国际影响力。

六、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高光回顾】

9月22-25日,习近平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22日,他抵达西雅图,会见地方政要和友好团体;25日,他在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习近平主席就下阶段中美关系发展提出重要建议,强调要推动中美关系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双方同意继续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同日,他又在国会山集体会见美国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领导人,并出席了美国副总统拜登和国务卿克里在国务院联合举行的欢迎午宴。

【学习笔记批注】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复杂的双边关系,双方既有着广泛共同利益,也存在摩擦和分歧。习近平主席指出,中美之间的共识远远大于分歧,双方应以宽广的胸怀对待差异,以积极的举措管控分歧。中美之间的不同不应成为两国猜忌甚至摩擦的根源,而应成为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共同进步的动力。双方应按轻重缓急逐一妥善处理分歧,逐步建立起对话协商解决的习惯。这既体现了直面问题的坦率态度,又蕴含着化解矛盾的政治智慧。此行为今后更长时期中美关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实现国内发展目标创造更多机遇,对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起到示范作用。习近平主席对美首次国事访问圆满落下帷幕,中美双方共达成49项重要共识和成果,两国企业签订一系列商业合同。7天时间里,从美国西部门户西雅图,到政治中心华盛顿,再到多边国际舞台纽约,习近平主席密集开展双多边活动,广泛接触各界人士,发表多场重要演讲,增进了解,加深信任,扩大合作,推动双赢、多赢和共赢,产生强烈共鸣共振。

七、为全球共同发展提供新的方案 

【高光回顾】

9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联合国发展峰会并发表题为《谋共同永续发展 做合作共赢伙伴》的重要讲话。27日,他同联合国秘书长在纽约共同出席中国向联合国赠送“和平尊”仪式。同日,他出席并主持全球妇女峰会及由中国和联合国共同举办的南南合作圆桌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主席强调,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和联合国的崇高目标,并再次重申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学习笔记批注】

联合国成立70周年峰会是今年最重要的国际盛事,其结果将影响世界格局的调整变革,左右全球发展合作的基本走向。习近平主席首次登上联合国讲坛,站在历史高度,把握时代脉搏,面向人类未来,回顾联合国发展历程,重温《联合国宪章》精神,深刻阐释中国对国际秩序以及攸关人类前途命运问题的政策主张,提出一系列务实合作倡议和举措,在国际格局演变和中国外交史上留下深刻历史印记。同时,中国是首个将合作共赢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目标的大国。此次联合国系列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全面阐述新型国际关系理念,强调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形成“五位一体”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布局和总路径。

八、开启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 

【高光回顾】

10月19-23日,习近平主席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并接受103响礼炮最高规格欢迎仪式。访问期间,受到国王室三代成员的先后接待,在英国议会发表演讲;与卡梅伦首相举行正式会谈,并在卡梅伦首相的陪同下出席多场在伦敦的活动。以往中国国家主席出访时通常顺访多国,此次习近平主席是专访英国,这样的情形极为罕见。此次访问让中英关系迈上新台阶。双方共同发表《联合宣言》,决定共同构建中英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开启持久、开放、共赢的“黄金时代”。

【学习笔记批注】

中英合作对中欧、亚欧合作的意义更加凸显。英国是欧盟重要成员国。中英合作的全球示范意义更加鲜明。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国际上负责任的大国,中英共同肩负着促进世界和平、繁荣、稳定的重任。习近平主席指出,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英关系已超越双边范畴,越来越具有战略意义和全球影响。在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步入第二个十年、中欧建交40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首次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全面推动中英关系发展,开启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黄金时代,为中欧合作注入了新动力,为中西交流互鉴谱写了新篇章。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利用会谈、演讲、采访等各种场合,阐述中国政策主张,回应国际社会关切。中英双方一致同意,要继续保持高层交往势头,用好战略、经济财金、人文等高级别对话交流机制,全方位推动中英关系深入发展。

九、回应世界经济,传播共享理念

【高光回顾】

11月14日,习近平主席抵达土耳其安塔利亚,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并发表题为《创新增长路径 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讲话。习主席先后会见了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俄罗斯总统普京、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墨西哥总统培尼亚、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和西班牙首相拉霍伊,并在峰会上宣布中国将主办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介绍了明年峰会总体思路和设想。

【学习笔记批注】

二十国集团的任务是促进世界经济增长,而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是中国阐释世界经济形势的最重要舞台。习近平主席在此次峰会中回答了当前经济形势中的两个问题。一是“怎么看”,即精准把脉世界经济形势。二是“怎么办”,即要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就业开出良方。峰会正在成为中国大周边外交战略格局的新内容,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发展中国家、不断开放的经济体,中国是二十国集团机制和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利益攸关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不仅为中国自身的发展描绘了蓝图,也为中国与世界的合作乃至各国的共同发展指明了方向。集结号已经吹响,中国外交旨在高举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旗帜,发扬更加紧密的伙伴精神,为世界经济恢复增长动力、解决深层次问题作出有益贡献。

十、永远不忘“好伙伴、好朋友、好兄弟”

【高光回顾】

12月1-5日,习近平主席对津巴布韦、南非进行国事访问,并主持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他在哈拉雷国际机场收到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夫妇、副总统姆南加古瓦、副总统穆波科、外长蒙本盖圭等的热烈欢迎。与津巴布韦和南非两国总统会谈时就深化务实合作达成重要共识,推动了中津、中南关系再上新台阶。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开幕式上致辞时提议,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两次集体会见出席约翰内斯堡峰会的非洲国家领导人。

【学习笔记批注】

同非洲国家的团结合作始终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基础,是中国长期、坚定的战略选择。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正值论坛成立15周年,是在非洲大陆首次举办的中非峰会,在中非合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阐述新形势下中非合作理念,强调中非应坚持互利共赢的平等合作,坚持开放包容的多方合作,坚持能力导向的务实合作,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坚持基础优先的重点合作。这些理念体现了中国“真、实、亲、诚”的对非工作方针和正确义利观,有利于非洲破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人力资源不足等发展瓶颈,顺应了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潮流,赋予中非关系更加旺盛的生命力。7天时间里,习近平主席日夜兼程,辗转3国4座城市,密集开展双多边活动,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领导人举行会谈会见,发表多场重要演讲,提倡议、推合作、促团结、谋共赢,成果斐然,影响深远。

【结语】

由上可知,2015年的中国外交亮点有三:

首先,是制度性话语权的增加。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中国选择融入现有的国际秩序,尊重现行的原则、规范,但同时需要相应的制度性话语权。2015年的中国外交在这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步,这主要表现在中国发起、主导成立的亚投行获得多国响应,以及人民币进入IMF特别提款权的货币篮子之中。接下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的落实,以及世界银行的改革,都还将带来中国制度性话语权的增加。

其次是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2015年的中国外交,兼顾全面,但是中心十分突出。习近平主席重点到访了14个国家,充分利用了多边外交的抓手,同时在外交活动中贯穿了“一带一路”的战略以及促进国内经济建设的中心主题。当前,我们党和国家的工作仍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管是习近平主席访问所推动的中巴经济走廊、中美中英经济合作、中非十大合作计划,还是人们所熟知的李克强总理的“高铁外交”,都体现了促进国内经济发展这一中心主题。在当前全球和国内经济形势都面临许多困难的时候,2015年的中国外交从中心和主体来说都是经济外交。 

最后是国际国内社会的联动。2015年,中国企业和银行加速走出去;3月博鳌论坛上举行了中国—东盟省市长对话;9月在习近平主席访美前夕举行了中美省州长对话;通过“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国国内各地区都结合自己的区位优势,提出了相应的对外开放和发展策略。国际国内的联动为中国外交战略的“落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华民族自1840年以来,经历了觉醒、独立和振兴的非凡历程。今天,如何让世界人民更好得认识中国、理解中国、愿意和中国人民合作,将是未来外交事务中的中心议题。2015年,习近平主席无疑是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我们有理由相信并且期待,即便是在世界的舞台上,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路也一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广。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