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正值二战结束与联合国成立七十周年,面对国际秩序深刻重塑,习近平主席以天下为己任,致力民族复兴与中外共赢的“中国梦”,率领中国外交“梦之队”,辛勤耕耘外交一线,大力弘扬义利兼顾、德力俱足、刚柔并济的中华“务实王道”,充分展现有别于西方大国“强权霸道”的“正能量”,“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呈现五大亮点。
首先,习近平深刻洞察天下大势,升华优化国际战略,推陈出新、激浊扬清,系统阐发“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先进理念,塑造国际关系新生态,引领世界发展新潮流。
习主席9月28日出席第七十届联大一般性辩论,发表《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为国际社会摆脱纷争困扰、迈向和谐共生指明方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丰富,其要有五:
一是政治上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世界各国一律平等,不能以大压小、以强凌弱、以富欺贫。要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扔掉我赢你输、赢者通吃的旧思维。要倡导“以对话解争端、以协商化分歧”,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大国之间相处”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大国与小国相处”要平等相待,践行“正确义利观”,“义利相兼、义重于利”。
二是安全上要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弱肉强食是丛林法则,不是国与国相处之道。穷兵黩武是霸道做法,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要摒弃一切形式的“冷战思维”,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新观念。要充分发挥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在止战维和方面的核心作用,通过和平解决争端和强制性行动双轨并举,化干戈为玉帛。
三是经济上要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要用好“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促进,打造兼顾效率和公平的规范格局。“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要秉承开放精神,推进互帮互助、互惠互利。
四是文化上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没有高低之别,更无优劣之分。文明之间要对话,不要排斥;要交流,不要取代。要尊重各种文明,平等相待,互学互鉴,兼收并蓄,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
五是环境上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国际社会应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10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全球治理格局和全球治理体制”的集体学习上,习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明了中国引领全球治理体制改革的大战略:
他提出要审时度势,“努力抓住机遇”,妥善应对挑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他指出国际力量对比正发生深刻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把世界各国利益和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在此基础上,近代以来列强通过“战争、殖民、划分势力范围等”方式争夺利益和霸权逐步向各国以“制度规则”协调关系和利益的方式演进,建立国际机制、遵守国际规则、追求国际正义成为多数国家的共识,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因而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他强调要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维护和巩固“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积极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体制,旗帜鲜明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他还特别强调应积极发掘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继续丰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张,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
其次,“经济外交”势不可挡,“一带一路”魅力惊人。
中国倡导创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新开发银行”,开创发展中国家组建多边金融机构的先河。中国成功实现人民币纳入IMF“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提升了发展中国家货币的国际地位。中国加快推进自贸战略,着力打造立足周边、辐射全球的自贸网络,中韩、中澳自贸协定相继签署并获批准,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升级版谈判完成,中新自贸协定升级谈判准备工作加紧推进。中非合作论坛峰会首次在非洲举办,中国推出旨在增强非洲自主发展能力、解决非洲人民迫切需要的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堪称南南合作的典范。
“一带一路”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外交新名片。2015年正是中国政府出台和实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头一年,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已同20多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并在三大重点地区扎实推进:一是在欧亚地区(俄罗斯、中亚、外高加索)率先取得显著进展;二是中国与欧盟决定对接“一带一路”和“欧洲投资计划”,商讨设立中欧共同投资基金,建立互联互通合作平台;三是在东北亚、东南亚、南亚等亚太地区稳步推进,一大批重要项目陆续开工。
再次,“九三阅兵”弘扬正气,“纪念外交”当仁不让,坚决捍卫二战胜利成果,坚定维护国际秩序。
中国成功举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向全世界发出和平与正义之声。习主席同世界近60个国家和国际地区组织的领导人及代表一道,共同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战后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定维护当今世界得来不易的和平与稳定,共同反对任何企图开历史倒车的错误言行,为人类社会坚持和平、坚守正义提供了强大正能量。
习主席9月3日在天安门城楼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提醒世人警惕战争风险与倒行逆施,强调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他明确指出,“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习主席讲话振聋发聩、继往开来,充分展现了其当代伟人的正义感和使命感。
第四,大国关系纵横捭阖,“竞合博弈”保持主动。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俄双方相互“给力”,两国领导人分别于5月、9月先后参加对方举办的胜利70周年庆典,共同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对接彼此发展战略,中俄紧密战略协调成为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和世界稳定的重要因素。
习主席9月下旬对美国成功进行历史性访问,两国元首就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进行“对表”与“再确认”,达成了50项重要共识和成果,妥善管控分歧,开辟合作新局。与此同时,针对美国在南海一再的对华挑衅和近期宣布重启对台军售,中国政府进行了及时有力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中欧关系成为“亮点中的亮点”。习主席10月下旬对英国进行“超级国事访问”,双方同意建立“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启中英关系“黄金时代”,为新兴大国与传统大国深化互信与合作树立了标杆。法国、德国唯恐落后于英国,中法、中德全方位对话合作竞相展开。
第五,多边外交主动担当,积极引领全球治理革故鼎新。
习主席9月下旬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对国际社会共同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提出真知灼见,宣布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和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加入联合国维和待命机制并组建8000人维和待命部队、免除对最不发达国家债务等一系列货真价实的重大举措。
习主席11月15日在土耳其安塔利亚召开的G20峰会发表《创新增长路径 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讲话,对严峻复杂的世界经济精准把脉、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综合施策,给予国际社会重要启迪。中国正式接任明年G20主席国,国际社会寄予厚望。
习主席11月19日出席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发表《深化伙伴关系 共促亚太繁荣》的重要讲话,强调应以“亚太自贸区”(FTAAP)引领亚太区域合作大方向,着力扭转区域合作“帮派化”、碎片化的消极态势。
习主席11月30日专程出席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开幕式,发表《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重要讲话,为谈判提供了重要政治指导。中方代表团本着负责任、合作精神和建设性态度参与谈判,为促成巴黎大会最终达成“2020年后的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机制安排”作出了重大贡献。
回眸2015,中国大外交锐意进取、成绩不俗;展望2016,中国大外交仍将稳扎稳打、稳中求进,全力促成《十三五规划》开好局,尽力贡献国际社会。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世界政治所副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