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明确指出:“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要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一条根本的政治规矩。”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立规矩,正规矩,说到底就是要凝聚民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不讲规矩、破坏规矩,伤害的是党心民心。
规矩,就是全党必须遵守的政治纪律,任何人不可超越的政治红线。1949年,中国共产党人“进京赶考”,在西柏坡毛泽东同志定下了六条规矩: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做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并列。这就是政治规矩。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强调:“这里是立规矩的地方,党的规矩、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有力推动了党的作风和纪律建设。”2014年,在古田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给大家留了一道思考题:“我们当初是从哪里出发的,为什么出发的?”西柏坡无疑是我们思考“从哪里出发”的一个起点,规矩无疑是思考“为什么出发”的一个结果。现在落马的官员,一个根本问题就是忘了从哪里来,又忘了当初要去哪里的问题,离规矩越来越远,最终误入歧途。回顾三年来,我们看得很清楚,党中央把立规矩看得很重,规矩意识越来越成为党中央集体的一个鲜明特点,而且中央对不守规矩的人明确表示要严肃处理,不然就会把社会搞乱、把民心搞散、把党搞垮。这就是立规矩的原因。
毋庸讳言,在现实生活中,规矩方面出现了很多突出的问题。如:有人阳奉阴违,对中央的政令合意则取、不合意则舍,明里暗里与中央精神唱反调。又如:在党内搞团团伙伙,把我们党提倡的团结变成了“结团”,他们搞的这些小圈子、小山头,团团伙伙、拉帮结派,实际上就是在培植自己的势力。又如:从腐败现象的成因看,那些打着领导旗号的亲属、子女、身边人,往往能量很大,所到之处,谁也不敢得罪,得罪了,他们就在领导那里打小报告,这些人借用领导旗号,开辟财源,贪赃枉法,以权谋私。要说规矩,管好亲属和身边人是很重要一条。又如:无组织、无纪律,也是腐败之源。这些领导干部头脑里哪有规矩,哪有组织纪律观念?类似这样的问题不重视、不处理,人民能佩服我们党吗?我们党还能站住脚吗?苏联共产党,在拥有20万党员时夺取了政权,在拥有200万党员时打败了法西斯,却在拥有了2000万党员时丢了政权,究其原因,纲纪废、规矩丢失是一条很重要的原因。由此可见,一个政党有严明的规矩并说到做到,才能够不断完善自身的治理能力,带领国家前行,带给百姓更多福祉;反之,没有规矩,不讲规矩,怎么能取信于民?这就是党中央为什么十分重视解决规矩问题的道理所在。
有了规矩,懂了规矩,如何做到自觉遵守规矩?答案是:做到“五个必须”和“五个决不允许”。
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决不允许背离党中央另搞一套。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听从党中央指挥,不得阳奉阴违、自行其是,不得对党中央的方针政策说三道四,不得公开发表同党中央精神相违背的言论。
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决不允许在党内培植私人势力。坚持五湖四海,团结一切忠实于党的同志,团结大多数,不得以人划线,不得搞任何形式的派别活动。
必须遵守组织程序,决不允许擅作主张、我行我素。重大问题,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不允许超越权限办事,不能先斩后奏。
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不得跟组织讨价还价,不得违背组织决定,遇到问题要找组织、依靠组织,不得欺骗组织、对抗组织。
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决不允许他们擅权干政,牟取私利。不得纵容他们影响政策制定和人事安排,干预日常工作运行,不得默许他们以特殊身份牟取非法利益。
这“五个必须”和“五个决不允许”,划清了五条底线,意味着这五个方面不容置疑,不容商量,必须遵守执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
今天,重新提倡政治规矩,其本质就是为了维护党中央的权威,维护党内团结统一,强化党组织的纪律性和约束力,净化政治生态。在实际工作中,树立规矩意识,要求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必须始终把坚持政治立场摆在重要位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对党的纪律和规矩心存敬畏,真正使守规矩、讲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一种行为自觉;必须带头守纪律,讲规矩,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决不允许有不受约束的“特殊党员”;必须强化党纪党规的执行力,不论是谁,只要违反了纪律,破坏了规矩,就要追究、问责、查处,不能姑息迁就,不能搞下不为例,使纪律和规矩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作者为山西省军区原副政治委员、山西省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常务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