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从是军人的天职,是党性观念的集中体现。改革是场攻坚战,军令重如山,没有绝对服从是不可能顺利推进的。这次改革,主要矛盾是人的问题,难在干部调整配备和安置分流。对每名干部来说,拥护、参与、投身改革,就应该做到职务调整听组织的,决不能和组织讨价还价。
1938年7月,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到344旅检查工作时,结合部队情况,提出拟让687团团长田守尧代理344旅旅长一职。田守尧曾是红十五军的一员战将,作战一贯英勇顽强。
但是,延安方面考虑到344旅作为主力旅之一,兵力过万,田守尧资历较浅,没同意朱德的报告,派343旅685团团长杨得志任代理旅长。田守尧感到没面子,有些抵触情绪。对此,朱德在旅党委会上对田进行了严厉批评:“戏点到谁谁就唱,没点到你就不能出台。共产党员嘛!我们都听党中央的,不能闹情绪。”后来,田守尧接受了批评,表现出了很高的政治觉悟。
改革面前没有太多选择权,组织的选择就是我们的第一选择。这次改革,裁减员额30万,很多单位要压缩编制,一些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职务不可避免会受到影响。面对职务调整,应该像朱德同志所说的,戏点到谁谁就唱。
改革大考决定建设大局,军队大局好是我们最好的归宿。党员干部永远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革命军人永远是牺牲在前、利益在后。为了党和军队的利益,党的干部理应冲锋在前、担当负重,甘当改革的“一块砖”和“铺路石”,还讲什么蜗角虚名、谁先谁后、你高我低!
事实上,组织选择干部,是有原则的,会通盘考虑干部的职级、年龄、素质、来源、地域等情况,力争把干部选准用好。尤其是这次选拔的干部,是要培塑和设计军队未来的,必须是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必须是熟悉现代战争、精通联合作战的优秀人才。每名干部都要用打仗的标准、改革的气度来衡量自己、要求自己,决不能对组织的决定说三道四、推三阻四。
当然,个人对组织讲服从,组织也要对个人讲负责。各级组织只有严格贯彻军队好干部标准,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把骨干和优秀年轻干部留住,把干部队伍结构搞优化,力争使干部能够各就各位、各得其所,才能团结带领党员干部心齐气顺地完成军队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各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