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全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全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大会上的讲话摘 要(2021年2月18日,根据扬州发布新闻编 辑整理) 主要目的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视察 扬州重要讲话指示和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精神 ,动员全市上下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企业需求,全面打响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攻坚战、主动仗,不断擦亮“好地方、 事好办”政务服务品牌,打造扬州营商环境“升级版 ”,奋力推动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为把“好地方 ”扬州建设得好上加好、越来越好提供优良的营商环境。 一、找准问题,认清差距,进一步增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的责任感紧迫感 对一个地方、一个城市来讲,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 和空气,须臾不可缺少。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主 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 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营商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招 商引资的成败、项目建设的快慢、园区发展质量的高低 ,直接关系到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说,地区之间 的竞争、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营商环境的竞争 。没有好的营商环境,企业和生产要素就很难集聚,即使 一时集聚起来,最终也会流失。一座城市硬环境建设再好 ,如果软环境跟不上、不配套,最终也会落伍。 去年以来,我们聚焦实体经济发展,大力推进招商引资、 项目建设、企业技改和园区“二次创业”。这一系列“组 合拳”如何形成有效闭环,如何落地落实并释放强大动能 ,很关键的一条,就是要有一个优良的营商环境。 当前,在营商环境建设的赛场上,各地都在用心用力、高 招迭出、你追我赶,可以说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不少城市纷纷推出营商环境的“升级版”,面对营商环境 建设上的激烈竞争,扬州怎么办? 我们要以问题为导向,多问一问自身在营商环境上还有哪 些短板、弱项,从而靶向施策、精准发力,与发展一样 ,要奋起直追,在现有基础上不断优化提升。 首先,我们要问一问扬州营商环境还有哪些不如人意甚至 被人诟病的地方。 应该说,近年来我们一直强调并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 ,连续多年出台服务企业“2号文件”,营商环境也有了较 大的改善,但通过省高质量考核的反馈、许多企业的反映 和我们平时掌握的情况来看,特别是从这一次开展的“共 迎新年、共谋发展”企业大走访活动来看,我市营商环境 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严重挫伤了企业在扬发展 的信心,影响了全市加快发展的大局。 第二,我们要问一问我们营商环境问题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原因。 营商环境上存在的问题,表象上看是我们的机制不顺、效 率不高,根子在于我们一些部门和干部作风不实、创新不 够、担当不足。大家都要认真对照、深刻反思,在营商环 境问题上↓↓↓ 想一想有没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看客心态,总认 为营商环境与本部门本人无关,遇到问题常常打离身拳? 查一查有没有满足于跟过去比、跟不如自己的比,自我感 觉良好,存在坐井观天、夜郎自大的盲目乐观? 找一找有没有守着条条框框,对企业诉求不管不顾,对疑 难问题不理不问,存在不敢担当、不愿担当的懒政行为? 理一理有没有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门好进、脸 好看,事情还是很难办”,存在明改暗不改、上改下不改 的表面文章? 第三,我们要问一问对标先进地区和国际标准,扬州在营 商环境方面还有哪些差距。 我们要比照先进地区,参照世行标准、国家评价和省考体 系,对照把“好地方”建设得好上加好、越来越好的要求 ,看一看我们的差距在哪里、短板有哪些。 每个行业、每个部门都要对照找差,差距要及时补上,问 题要抓紧整改,学习人家的成熟经验,借鉴先进的地区创 新思路,只要别人能做到的,我们就应该做到甚至要做得 更好,即使别人还没有做到的,我们也要鼓励创新大胆地 试、放开手脚大胆地闯,聚力打造“好地方、事好办”的 政务服务品牌,加快建设让企业投资放心、发展安心、生 活舒心的营商环境,让所有在扬投资创业者都能感受到扬 州是一座有温度有梦想有活力的城市。 二、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加快实现政务服务最高效企业 办事最便利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本质上就是一场自我革命。我们要深化 “放管服”改革,坚决打破部门利益、打破条条框框、打 通堵点难点,围绕一个“快”字,紧扣一个“顺”字,按 下优化营商环境“快捷键”,跑出政务服务“加速度 ”,真正做到“好地方、事好办”。 一是行政审批权力要“能放则放”。 我们要对简政放权工作开展“回头看”,全面梳理行政权 力事项清单,凡是上级明令取消或没有设定依据的一律取 消,凡是能够下放到县(市、区)的一律下放到位。 同时,要按照“应进尽进”原则,推动行政审批和公共服 务事项全部进驻政务中心,加快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 ”。 在下放权力的同时,要同步推动编制、人员、经费等资源 下沉,确保基层接得住、管得好。 二是审批服务流程要“能优则优”。 我们要更大力度推进“只进一门、一窗通办”,探索推行 “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服务模 式,全面推广“全链通”综合服务平台,加快实现企业和 群众办事“一窗进出”“一次办理”。 特别是要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全流程、全覆 盖”改革,实现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再提速,同时积极 推行联合审图、多测合一、多评合一、区域评估,以及容 缺审批、告知承诺等制度,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切实提 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三是行政审批效率要“能快则快”。 我们要围绕减事项、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健全“互 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全面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 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