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街道党工委书记在汛期防灾减灾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街道党工委书记在汛期防 灾减灾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当前,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汛期防灾 减灾工作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做好汛期防灾减灾工作,是 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上级党委、政 府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对我们街道各级干部工作能力和 工作作风的直接检验。今天,我们召开这次汛期防灾减灾工作 部署会,目的就是动员全街道上下迅速行动起来,以高度的责 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做好各项防灾减灾工作,确保安全度汛。 下面,我讲六个方面的意见。 一、思想认识是第一道防线,必须绷紧弦、拉满弓,以清醒 头脑应对汛情挑战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思想认识是否 到位,直接关系到防灾减灾工作的成效。只有从思想深处真正 重视起来,才能在行动上做到迅速、有力、有效。今年以 来,全球气候异常,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我国多地遭受了暴 雨、洪水等灾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从我们 街道的情况来看,虽然前期做了一些准备工作,但也存在一些 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干部和群众对汛期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 性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一些村(社区)和部 门对潜在的灾害风险排查不够深入,应急预案还不够完善,应 急演练不够扎实。 (一)认清严峻形势,增强责任感。今年的汛期气候形势复杂严 峻,气象部门预测显示,降水总量将显著高于往年,集中性强降雨天气可能频 发,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发生风险持续攀升。我们街道所处地形复杂,部分 区域排水不畅,在强降雨时极易形成内涝;辖区内部分山区及地质条件脆弱地 带,一旦遭遇持续降水,地质灾害隐患将大幅增加。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要深刻 认识到,防灾减灾工作既是守护民生的关键举措,更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我们 肩负着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街道和谐稳定的重要使命,务必以高度的 责任感,全力以赴做好汛期防灾减灾各项工作。 (二)牢记为民宗旨,强化使命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 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汛期防灾减灾工作 中,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 众之所难。要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从监测预警、物 资储备、应急演练等环节入手,织密防汛安全网。每一位干部都要牢记“汛情就是 命令,责任重于泰山”的使命,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严格落实24小时值 班值守制度。在灾害来临时,既要当好指挥者,科学研判汛情走势;更要当好排头 兵,带头冲锋在转移群众、抢险救灾的第一线,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以 实际行动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底线。 (三)摒弃侥幸心理,提高紧迫感。侥幸心理是防灾减灾工作的大 敌。有的同志认为,我们这里多年来没有发生大的灾害,今年也不会有什么问 题,这种思想是非常危险的。灾害的发生具有显著的不确定性,历史数据显示,许 多地区在数十年的平静后,往往会因极端天气、地质结构变化等因素突发重大灾 害。一旦灾害发生,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还可能引发次生灾害,对社 会秩序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冲击。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不能有丝毫的侥幸心 理,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切实提高紧迫感。要充分认识到,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刻不 容缓,必须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个细节抓起,对隐患排查、物资储备、应急预案演 练等工作都要精益求精,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准备,以万全之策确保万无一失。 二、责任体系是核心支撑,必须明职责、强协同,以严密架 构压实各方责任 “责任重于泰山。”做好汛期防灾减灾工作,关键在于明确 责任、落实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我们要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 责"的责任体系,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有人抓、有人管,每一个环 节都不出问题。 (一)明确党政领导责任,发挥统筹协调作用。街道党工委、 办事处作为全街道汛期防灾减灾工作的责任主体,必须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 至上”理念,对防汛工作负总责。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要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按 照既定分工,将防灾减灾责任细化到分管领域、延伸至联系村(社区),通过定期 巡查、专项督查等方式,强化全过程指导与动态化监督。主要领导需发挥“头雁效 应”,亲自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防汛方案,亲自部署物资储备、隐患排查等重点 任务,亲自带队深入重点区域开展安全检查,对排查出的问题建立台账、限时销 号。分管领导要坚持“一线工作法”,在灾害预警、应急抢险等关键阶段靠前指 挥,确保应急预案可操作、隐患整改见实效。同时,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统筹应 急、水利、交通等部门资源,强化信息共享与协同作战,切实构建起上下贯通、多 方联动的防汛减灾工作格局。 (二)压实部门监管责任,做好行业领域工作。各部门要按 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切实履行好本行业、本领域的防灾减灾监管责 任。农业部门要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检查和维护,做好农作物的防洪排涝工 作;水利部门要加强对河道、水库、堤坝等水利工程的巡查和管理,确保水利设施 安全运行;应急管理部门要统筹协调应急救援力量,做好应急物资的储备和管 理,组织开展应急演练;自然资源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预警,指 导村(社区)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住建部门要加强对建筑工地、危旧房屋的安 全检查,防止因暴雨、洪水等灾害造成安全事故;交通部门要加强对道路、桥梁的 巡查和维护,确保交通运输安全畅通;民政部门要做好受灾群众的救助和安置工 作,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三)夯实村社主体责任,筑牢基层防控基础。村(社区)作 为防灾减灾工作的最前沿阵地,是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后一公里”。面对 台风、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村(社区)直接服务千家万户,承担着灾害预警发 布、危险区域人员转移、初期险情应急处置等关键职责。各村(社区)书记作为第 一责任人,必须树牢“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意识,既要统筹调配村(社区)干部 力量,也要充分发动党员、志愿者、网格员等群体,构建群防群治的防灾体系。要 健全完善村(社区)防灾减灾工作机制,细化灾害预警、应急响应、物资管理等全 流程岗位职责。定期开展房屋安全、地质灾害点、排水管网等隐患排查;建立“线 上+线下”预警传递机制,确保信息及时触达每家每户;科学储备救生衣、应急照 明、食品药品等物资,并做好动态更新。同时,聚焦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障人 士等特殊群体,逐一建档立卡,落实“一对一”帮扶责任人,制定个性化转移方 案,通过提前演练确保在灾害来临时能够迅速、安全地将特殊群体转移至避险场 所。 (四)强化个人岗位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尽责。每一位干部职 工都要明确自己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岗位责任,建立“个人责任清单”,将预警监 测、物资调配、信息报送等具体任务细化到岗到人,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 责、守土尽责。各部门要定期组织防灾减灾专题培训,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推演等 方式,重点学习洪水演进模拟、危房评估判定等专业知识,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 力。在灾害发生时,全体人员必须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服从防汛指挥部 统一调度,主动认领救援任务。既要冲锋在前开展堤坝加固、群众搜救等抢险工 作,又要耐心细致做好受困群众转移安置、心理疏导等保障工作,以“时时放心不 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三、隐患排查是基础工程,必须细梳理、深整治,以精准举 措消除风险漏洞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做好汛期防灾减灾工 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灾害风险。我们 要对全街道范围内的各类灾害隐患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排 查,建立隐患台账,制定整治措施,明确整治责任和整治时 限,确保隐患及时消除。 (一)紧盯重点区域,排查洪涝灾害隐患。对地势低洼易涝区 域、河道周边、水库下游、排水不畅的小区和街道等重点区域,要进行“地毯 式”动态排查。一方面,系统检查市政排水管网、泵站等设施的运行状态,核查井 盖密封性、雨污分流情况,利用探测设备检测地下管网是否存在破损、脱节问 题;另一方面,组织专业人员徒步巡查河道,重点关注桥墩、闸口等易淤积部 位,运用无人机航拍识别违规搭建的临时建筑、倾倒的垃圾杂物等行洪障碍物。针 对水库和堤坝,要严格执行24小时水位监测制度,采用雷达扫描、红外测温等技术 手段,对坝体迎水坡、背水坡开展安全诊断,不放过任何细微渗漏点和结构性裂 缝。对排查发现的问题,需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时限”闭环台账,通过 清淤疏浚、拆除违建、加固堤坝等措施,确保在强降雨来临时,城市“血管”畅通 无阻,有效防范内涝和洪水灾害。 (二)聚焦特殊场所,排查人员密集场所隐患。学校、医院、 养老院、商场、农贸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因人员聚集密度大、流动性强,一旦遭 遇洪涝、火灾等灾害,极易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负面社会影响。排查工作需建 立“清单式”管理机制:对建筑安全开展结构稳定性检测,重点核查老旧建筑沉 降、墙体开裂等隐患;对消防设施进行全周期维护,确保灭火器压力正常、消火栓 管网水压达标;对疏散通道实行“动态清零”,严禁违规占用、封闭;对应急照明 进行功能性测试,保证断电后自动启动。同时,各场所需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专项应 急预案,细化预警响应、人员引导、伤员救治等流程,并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多场景 应急演练,通过模拟实战化场景,提升人员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真正做到防 患于未然。 (三)重视基础设施,排查公共设施隐患。对道路、桥梁、供 水、供电、供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开展拉网式排查,建立隐患台账,逐项明确整改 责任人和整改时限。重点排查道路边坡稳定性、桥梁结构安全、地下管网排水能 力、电力线路绝缘性能、燃气管道防腐状况、通信基站防护措施等关键环节。特别 是在暴雨、洪水等灾害发生后,要启动应急巡查机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受损设 施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优先抢修保障民生的“生命线工程”。同步建立“排 查-修复-验收”闭环管理体系,通过无人机巡检、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等科技手 段,确保基础设施快速恢复正常运行,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和社会秩序稳 定。 四、应急准备是关键环节,必须早谋划、快行动,以充分储 备提升应对能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汛期防灾减灾工作,必须 提前做好应急准备,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 应急处置工作。我们要从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队伍建设、应急 预案完善、宣传教育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应急应对能力。 (一)加强物资储备,做到有备无患。要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 可用而无备”的原则,以高度的前瞻性和责任感,全方位加大应急物资储备力度。 结合我们街道地处低洼易涝区、老旧小区集中的实际情况,一方面,重点储备防汛 抢险物资,包括5000个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