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讲稿:关于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
养的理性思考与审视
思政课讲稿:关于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理性思考与审
视(高校)
进入新时代以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受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基于具体的观察、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
养并不是简单的事情,而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大部分高校之
所以无法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予以较好培养,与其对培养原则了
解的不到位有很大关联。分析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重
要性和基本原则,并提出更为有效的培养策略,对做好相关工作
具有极端重要性。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
俨然成为了高等教育体系中重要的教育内容,同时也是立德树人
视角下各高校基本的教育责任。在对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社会责任
感予以培养时需要兼顾、考量的因素十分众多,遵循相应原则进
行各种培养也是基本要求。反思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工作
,可以看出其实际培养进程中存在一些明显问题,而多种问题的
产生与为充分认识到其培养意义与遵循基本原则有关。同时,探
寻出更为有效的培养策略也十分必要。
一、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价值意义
基于新时代背景之所以越发倡导在高等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
社会责任感,与相应培养具有中的重要意义密不可分。概括来说
,进行相应培养的价值意义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十八
大以来,立德树人成为了教育的根本任务,为了更好达成这一教
育任务,高等教育阶段除了要做好专业知识的教育外,更加要做
好思政与道德层面的驾驭,而培养大学生群体的社会责任感则是
对这一群体进行思政与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能为立德树
人这一教育任务达成提供很大帮助。
另一方面,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能够帮助大学生群体深入理解
“社会责任”,并在学习与生活中精准定位自身角色。责任意识
得到了不断强化后,其日后的成人、成才、成功也能得到更多保
障。从更为宏观的角度看,高等教育阶段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进
行培养的价值意义还体现在优质社会主义接班人培养等层面。对
于各高校而言,其也应当对如何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等事宜进
行更为充分的思考。
二、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科学原则
1、政治性原则
大学生是优秀的青年群体,对其社会责任感予以培养时,政
治性原则也是首要原则。特别是将这一群体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
进行培养时,政治性原则也成为了社会责任感培养中的一个根本
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
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可以看出,能否坚持政治性原则是一个影响各种培养活动方向
性是否正确的重要事宜,对政治性原则予以遵循更加是各种培养
活动设计、开展中的一个大前提。在政治性原则影响下,大学生
对党、国家、人民的认同感培养被看作是核心事宜,对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进行的学习则成为了提升思政素养的基本途径。大学
生群体中包含着一定数量的党员,对于大学生的党员这一小部分
群体进行社会责任感培养时,遵循政治性原则的敏感性和重要性
也更高。
2、全员性原则
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中,全员性原则也是需要遵循的
一个重要原则。全员性原则是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应当是学
校领导、行政人员、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德育教师共同参与的
,且贯穿于学生大学期间整个学习阶段的连续性工作。在很多高
校内,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通常仅由德育教师负责,辅导员教
师虽然也会不同程度的参与到其中,但所起到的培养作用相对有
限。在陈旧的社会责任感培养认知下,很多高校内大学生社会责
任感培养主体十分单一,全员、全过程的培养格局也并未形成。
无法对全员性原则予以较好遵循时,各个层面与各个时期所进行
的培养努力很难形成一个整体,这也容易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培养带有很强的局限性。很多高校迟迟无法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培养上取得突破,这一尴尬局面的产生也与并未较好遵循全员性
原则有关。
3、实践性原则
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中,实践性原则也是一个重要的
原则。社会责任感培养与思政教育、心理教育等具体教育间具有
紧密联系,但作为一种思想认知层面进行的一种教育、培养,其
对于实践性教育活动的依赖性更高。对国内一些大学生社会责任
感培养状况较好高校进行培养经验分析可以发现,有效的实践性
教育活动开展是重要环节。除了依托实践性教育活动的较好开展
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外,依托多样的实践性活动拓宽其认知也
十分可行。实践性原则倡导将教育与实践充分联系在一起,对这
一原则予以的有效遵循是避免社会责任感培养局限于理论层面的
重要途径,同时也能较大程度上避免各种培养努力流于形式。一
定意义上说,实践性原则也为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指明
了一个具体方向,在进行培养创新尝试时也可以基于这一原则来
进行。
4、科学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