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大力弘扬伟大沂蒙精神 奋力投身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同志们: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
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
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人民群众共同铸就的伟大精神。“党
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内涵的新概括,蕴含
了沂蒙精神的逻辑起点、历史节点和实践着力点,彰显了沂蒙精
神的鲜明特质,揭示了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深刻把握沂蒙精神
形成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对新时代新征程上始终
坚持人民至上、集中人民智慧,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
望、尊重人民创造,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从中汲取丰富政治智
慧和强大精神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刻把握沂蒙精神形成与发展的理论逻辑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和
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人民群众是无产阶级政党得以生存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建立发展起来的无
产阶级政党。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就认识到和最广大的人
民群众取得密切联系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
著标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共产党深入群众,耐心细致地做
群众工作,革命才最终取得了胜利。“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
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同中国实
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成功典范,是党的群众
路线的实践结晶,体现了党政军民亲如一家的光荣传统。沂蒙精
神是我们党长期教育、引导、组织基层群众的结果,是新型党群
关系的直接体现,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相信谁、依靠谁、
为了谁这一根本问题,回答了人民群众为什么坚定跟着共产党走
、党为什么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一历史拷问。
沂蒙精神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
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和为人民解放、人民幸福
不懈奋斗的精神,与沂蒙人民素有的淳朴善良、深明大义、爱憎
分明的品格有机融合,从而使得沂蒙人民对党所坚持的目标自觉
认同、对党所领导的事业自觉参与。正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高
度忠诚和为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精神,赢得了沂蒙人民的衷心爱
戴和支持,进而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党之所以得到沂蒙人民群
众拥护和支持,首先是因为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
在第一位。沂蒙精神折射出鱼水情深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军
民关系,归根结底是中国共产党政治价值观的体现。在革命战争
时期的沂蒙大地上,无数共产党人为了保家卫国,冒着生命危险
,奋不顾身投入革命洪流。在共产党人的感召下,沂蒙群众纷纷
组织起来、行动起来,用小米供养革命,沂蒙红嫂用乳汁救活八
路军伤员,沂蒙母亲倾情呵护革命后代。沂蒙精神体现了“我们
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就把我们放在心上;我们把群众当亲人
,群众就把我们当亲人”的真理。共产党就是以对沂蒙人民的无
限忠诚,赢得了沂蒙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沂蒙人民听党话、跟党
走的背后是党始终践行为人民谋解放、谋幸福的初心。中国共产
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
使命的历史,是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始终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政治智慧,是
沂蒙精神的题中之义,更是新时代弘扬沂蒙精神的必然要求。
二、深刻把握沂蒙精神形成发展的历史逻辑
历史反复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
,人民是党的工作的最终评判者,沂蒙精神蕴含着人民选择的历
史逻辑。1938年12月,党中央发出“派兵去山东”的命令后,八
路军115师挺进鲁南。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军队刚进驻山东时
,封闭在群山中的沂蒙群众并不了解中国共产党代表谁的利益
,不知道八路军是为谁而奋战。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中国共产
党带领群众,投身艰难的抗日救亡运动。见证了党指挥人民军队
为了人民利益出生入死、浴血奋战,沂蒙人民找到了答案,从此
沂蒙人民坚定地走上了抗战支前的前线,把“最后一口粮做军粮
,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涌现出“沂蒙六
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等先进群体。党指挥人民军队
为了人民利益出生入死、浴血奋战,沂蒙儿女在党的领导下不惧
牺牲、奋勇支前,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了沂蒙精神。
坚守初心、以心换心、赢得真心、党群同心,这是沂蒙精神
蕴含的红色基因。沂蒙精神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
中,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孕育形成。沂蒙精神形成于革命战
争时期,发展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升华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随着事业
的不断推进,沂蒙精神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推动着经济社
会发展。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深深扎根于沂蒙大地,发动群众
、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