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授课讲稿:德昭天下 照亮心灵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授课讲稿:德昭天下 照亮心灵 很荣幸能在此为大家探讨“四德”教育的第一课社会公 德,我认为守护公德不是做给人看的,更不是有利可图,而是 出自内心的道德戒律,对个人、家庭都十分重要,前段时间我 看了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平凡英雄》,为了救助一名6岁 的小男孩,各行各业齐心协力,相互帮扶,完成了1400余公 里,8小时的生命跨越,这就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社会公德。下面 我结合个人的学习理解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谈一谈为何崇“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 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中华民族历来强调“立 德修身”,古人讲“德者,国之基也,才之帅也。人无德不 立,官无德不为。”德,是国之大体、民之大义。立德,不仅 是成才立业之本,更是治国安邦之道。 (一)人无德不立。今天,我们评价学生,叫品学兼优,评 价知识分子,叫道德文章,评价艺术家,叫德艺双馨,评价干 部,叫德才兼备,无一不把德行放在首位。厚德之人,积德虽 无人见,然行善必有天知;失德之人,积恶虽无立显,但行恶 必有灾殃。就像《红楼梦》里王熙凤,本是大观园中能力最强 的,但为人处世太精明,以至于生前无限风光,死后草席裹 身。这就是“失德”的结局。 (二)家无德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眉山三苏祠考察调 研时指出:“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 后代最好的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就有良好的家风,习近平五 六岁时,母亲齐心背着他给他买讲岳飞故事的小人书。买回来 之后,母亲就给习近平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 习近平问“把字刺上去,多疼啊!”他母亲讲“是疼,但心里 铭记住了”。“精忠报国”四个字,习近平从那时候一直记到 现在,成为他一生追求的目标。也正是家庭的德育,塑造了习 近平的家国情怀,也成他修身齐家治国理政的信念源泉。 (三)国无德不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 引用管子的《管子·牧民·四维》“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 维不张,国乃灭亡。”这里的四维指的是礼、义、廉、耻四种 纲纪,是中国传统社会共同的行为规范与道德标准。翻开厚重 的历史扉页,从夏桀到商纣王,从周幽王到秦二世,多少王朝 的覆灭,政权的更迭,也都因为“德”的缺失。党的十八大以 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道德建设,坚持以 崇高道德感召鼓舞,以模范榜样示范引领推动形成崇德向善、 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为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 程,立根塑魂、正本清源。 二、说一说何为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从定义上看是指存在于社会群体中间的道德,是生 活于社会中人们为了我们群体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 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 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我国 一直十分注重社会公德建设,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就确立了“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 学、爱护公共财务”的“五爱”社会公德规范,形成了新中国 社会公德的基础内容和基本体系。1954年颁布的首部宪法 将“尊重社会公德”写入宪法,中国社会良好的公德风范和道 德风气逐渐开始形成。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 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提出“要 遵守公共秩序,讲文明礼貌。要提倡人人爱护公共财物,保护 环境和资源,自觉履行对国家和社会的义务。”2001年颁布的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新世纪的公民道德和社会公德建 设进行了全面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 党中央顺应社会公德建设的实践要求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 待,积极推动社会公德建设,实施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 施纲要》,有力推动社会公德水平整体向上向善。社会公德的 内容主要包含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 纪守法等等,下面我们看四个片段,带大家直观感受一下什么 是社会公德。 情景一:文明礼貌让世界更加和谐。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 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表现处个人的文化内涵和良好修 养,是社会活动良性运转必不可少的交往方式。文明礼貌是路 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打扰到他人时 的一声对不起;是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等等。在社会生活 中,文明礼貌的言谈举止是有效沟通的必要条件,一方面人的 内心都渴望得到他人尊重,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 重,另一方面我们在社会交往中难免出现碰撞摩擦,如果能够 善于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理解他人,使用文明礼貌的言谈举 止,常常会使矛盾烟消云散。 情景二:助人为乐让世界更加温馨。常言道,“每有患 急,先人后己”“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助人为乐是中华民 族传统美德,也是社会公德的具体体现,更是现代社会文明进 步的重要标准。一缕微光也许就能为人照亮前行的路;一声问 候也许就能温暖一颗冰冷的心;一次伸手还可能帮助困境中的 人重获希望……《雷锋日记》里有这样一段话,我感到就是对 助人为乐最好的诠释。“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 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 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 情景三:爱护环境让世界更加美丽。讲究公共卫生,造就优 美环境,是社会风尚的重要方面,体现出民族的文明程度和精 神面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 丽,蓝天也是幸福。”“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 态环境。”可以看到,生态环境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 关,整洁清新的环境,使我们工作和生活更加愉悦,也为我们 健康多了一份保障。 情景四:遵纪守法让世界更加安心。法律是对公民行为的必 要约束及规范,是对道德的补充。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纪 律,是社会公德的最基本要求。遵纪守法反映了人们的共同要 求,体现了人们共同利益。结合我们近期大力开展的预防酒驾 醉驾问题,与大家探讨,播放视频(酒驾醉驾)。视频中项 某,明知酒后不能开车,依然心存侥幸,知法犯法,最终付出 惨痛代价。我们每个人都应自觉增强法律意识、增强法纪观 念,自觉用法纪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履行法纪规定 的义务,做到知纪懂法、遵纪守法。 三、谈一谈如何修德 立德很难,因为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日积月累的结 果。修身也很易,只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 做起、一点一滴积累,积小胜为大胜,积小德为大德。 (一)以学厚德。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