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群团_2020.05.10焦佳: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现状审视与对策研究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思想理论教育2020.05 实践研究107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现状审视与对策研究 焦  佳 (上海大学 社会科学学部,上海 200444;华东政法大学 团委,上海 201620) [摘 要]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平台。面对新时代新要求,进一步加强 学生社团建设,充分挖掘其育人功能,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在制度化建 设、规范化管理、协同性发展和学校重视度方面仍有待改进,高校要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加 强党的领导、强化思想引领、创新制度体系、规范治理模式、加强教师指导等,提升学生社 团的组织力、引领力、保障力、协同力,激发学生社团发展的驱动力,强化社团育人功能, 推动学生社团规范化发展。 [关键词] 高校  学生社团  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2X(2020)05-0107-05 高校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 组成,为实现成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自主开展 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社团成立的自发性、活动 开展的自主性、社团事务的自治性、兴趣爱好的趋 同性,为学生满足心理需求、社交需求、结群需 求、发展需求提供了物理和精神的双重场域。高校 学生社团日渐成为大学生思想交流、人际交往的重 要场域。对照新时代全面构建“大思政”格局的战 略要求,综观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情况,可以发现 学生社团的整体教育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进一 步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充分挖掘学生社团的育 人元素,探寻强化学生社团育人功能的实践路径, 亟待引起高度重视并通过研究加以推进。 一、新时代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社团 建设的价值要义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培养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思想政治 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学生社团的职责使命。新形 势下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充分挖掘社团 育人功能,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1. 响应新时代党中央对思想政治工作新要求的 必然选择 青年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党的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什么人、怎 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对青年工作提出了一系列 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2015年,党中央召开了 党的历史上第一次群团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要 求切实保持和增强党的群团工作和群团组织的政 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党中央要求共青团要牢牢 把握好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 班人的核心任务,把握好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 学生群众基础这一政治责任,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 团学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社团建设是共青团工 作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创新思想政治 工作不能忽视学生社团的作用,高校应当进一步挖 掘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功能,让更多的 力量向社团汇聚,凝聚青年,引领青年大学生成长 成才。 DOI:10.16075/j.cnki.cn31-1220/g4.2020.05.019 思想理论教育 2020.05 实践研究108 2. 高校构建“三全育人”思想政治工作格局的 题中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 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1] 开展好全程、全方 位的育人工作需要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 人格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 一项长期性任务,需要高校各方面力量的协调与整 合,以系统思维、全局观念凝聚教育合力,提升工 作质量。学生社团是党委领导下高校组织系统的既 有组成,承担着特有的育人职责。在“三全育人” 格局下,能够广泛覆盖学生、深刻影响学生的学生 社团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增长点。学生社 团理应服务配合好教育教学部门,在“大思政”格 局中做好战略配合者;在广阔的课外空间,学生社 团可以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组织化成长空间,是促 进学生自我成长的主角,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 3. 共青团组织提升引领服务凝聚青年能力的内 在要求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对于共 青团服务青年成长、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发挥青年 生力军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青年思想的独 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对共青 团提升思想引导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提出了新的更 高要求;信息化深刻改变着社会组织运行机制和传 播动员方式,对于共青团减少叠床架屋、实现扁平 化运转,提升组织青年、宣传青年的核心能力提出 了新的更高要求; [2] “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 性”、“去除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的 改革方向对新形势下的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 要求。学生社团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 挥着不可缺少的补充和完善作用。相较共青团组 织,学生社团的自发组织性使社团活动具有选择自 主、目标自主和行为自觉的特点,更加强调在尊重 组织成员主体性和个性的前提下通过平等协商形成 集体行动,更容易为大学生所接受。传统共青团组 织面临的挑战正是当前学生社团的优势所在。新形 势下进一步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成为共青团组织凝聚 青年、服务青年、引领青年的必然选择。 4. 遵循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和代际特点的客观 需求 在全球化、网络化、市场化的高密度交互影响 下,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学习方式、生活 形态更加多样,价值观念更趋多元,主体性和自我 意识强烈,部分大学生对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带有逆 反心理,单纯依靠第一课堂的传统教育模式弊端渐 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研究当代青年成 长的新特点和新规律,把准方向、摸准脉搏,大力 推进团的组织和工作创新。” [3] 牢牢团结、凝聚和引 领广大青年必须正确应对青年的代际变化和多元选 择,关键要深入了解青年发展过程中的真实思想状 况和普遍性精神需求,同青年建立起现实的信任关 系,消解因代际差异产生的“排他性”。学生社团 是大学生基于“趣缘社交”需要而形成的组织关系, 社团成员之间共同点、交集明显,具有圈层化特 点。以学生社团为场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符合当 代大学生的现实需求和代际特点,在青年学生群体 中的接受度更高。 二、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现状审视 当前,高校学生社团蓬勃发展,社团种类、数 量、参与人数都迅速增长。共同的信念、兴趣、价 值观使学生社团成为很好的朋辈教育共同体。各种 教育要素、教育目标、教育主体在共同体内有机整 合并承载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发展愿景及真实内心 世界,深化了情感共鸣和价值共识,为高校育人工 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首先,学生社团为大学生实 践教育提供了平台,使学生在“知—情—意—行” 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现课内与 课外、动态与静态、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的紧密结 合。其次,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实践活 动,发挥文化濡染作用,将大学的人文精神在社团 文化的包容和浸润下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 化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 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此外,学生社团活动范围逐 渐向社会各领域拓展,为学生从校门走向社会提供 了路径通道。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学生社团在取得 思想理论教育2020.05 实践研究109 积极建设成效的同时,在工作理念、工作方式、工 作载体方面也面临路径依赖,“内卷化”趋势比较 明显,存在一些值得重视也亟待改善的问题。 1. 制度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团学组织制度设计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 重要内容。完善的制度是社团发展和育人功能发挥 的保障。然而,多数高校现有的社团管理制度建设 相对滞后,未能准确反映新情况、适应新形势、解 决新问题,容易造成制度失灵。例如,在社团的准 入、注销方面没有形成严谨的要求;社团挂靠部 门、指导教师权责不够明晰;缺乏有效的监督、考 核、激励、评价机制;等等。同时学生社团内部运 行机制也不够健全。虽然各社团成立时基本都有内 部规范,但往往是为了成立的需要而制订的,在实 际运行中没有及时更新修订,尚未形成科学、规 范、闭合的管理体系,并不能为实际运行和活动开 展提供规范保障。部分学生社团还存在凭经验办 事、靠感情维系的情况,影响了学生社团的规范运 行和可持续发展。 2. 规范化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传统的学生社团管理模式是“学校团委—学生 社团联合会—学生社团”的纵向垂直管理模式,管 理主体相对单一,管理模式随意性比较大,加之社 团数量较多,大量的管理是依靠社团联合会的学生 进行,管理举措不够有力。有些学生社团挂靠部门 只是“知晓”学生社团的存在,并不了解学生社团 的具体工作,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形同虚设。有些学 生对社团“自治性”的理解并不准确,与指导教师 缺乏充分沟通,导致指导教师对学生社团的整体运 作情况不甚了解,存在只挂名、不指导、不管理的 情况。除了登记在册的学生社团外,高校还存在一 些形态复杂的非典型性“学生社团”,如校外组织 在高校建立的分支或项目团队、跨校的学生团队联 盟、“地下社团”等,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和隐蔽性, 给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带来难度。 3. 协同化发展有待进一步提升 学生社团本质上是学生自发成立的,以共同的 兴趣爱好为基础,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 服务的组织形式。这种“自组织”特性使学生社团 在学生群体中有强大的凝聚、示范、辐射效应,从 而助力育人育才。然而一个组织的组织力生成和发 展不是单纯依靠组织自身就可以实现的,而是取 决于构成组织力的各个子能力和组织所处的外部环 境。 [4] 一直以来,学生社团由于其突出的“自组织” 性质,在育人工作中多“自转”,少“公转”;与班 级、学生会、研究生会等学生组织的共享性不够、 互助性不足,“内循环”不够充分;与教学、科研、 管理等部门的联动性不足、协作性不强,“外循环” 也不够顺畅,在“三全育人”的格局中还存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