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主题材料汇编(5篇)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主题材料汇编(5篇) 目录 1.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的指向及实施路径................................................................... 2 2.xx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9 3.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16 4.新时代高校美育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22 5.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发展路径.............................................................................29 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的指向及实施路径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不同历史时期有 着特定的形式内容与目标指向。随着工业革命、科技革命 的到来,现代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劳动教育引申为 提高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更多强 调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主动做事的态度和价值取向。 当下的信息技术时代,数字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 运行环境,虚拟技术不断重构着人的存在方式,学校劳动 教育面对信息技术的扩展和渗透,将担负起建构人类社会 生活意义、克服虚无主义挑战、传承人类文明、维护人的 尊严和生命立场的使命。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不再是形式简单的体力付出和动手 教育,而应体现更高层次和意义上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 在活动场域中提升具身认知,倡导“做中学”,建构有意 义的学习,促进学生经验与理性相统一的整体性学习,更 应发展为学生对自身存在方式的理解和面向人文主义价值 情感的教育。现阶段,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要立足学校实 际、学生生活实际、社会生活实际,在更高层次和意义 上,理解并把握劳动教育的实质和指向,并基于学生身心 特点,以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生活需要的实践性知识为主线 创设劳动情境。 学校劳动教育的指向 面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劳动教育指向。与学科 教育教学相比,劳动教育在塑造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 值观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这是因为劳动是人的基 本存在方式,是生命展开的基本形态,也是人类最基本的 实践活动。远离劳动的教育是空洞的,倡导“做中学”、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教育理念,则赋予劳动教育新 的意义。学生对于知识原理的理解与记忆必须在实践中转 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生活中也总是面临“是什 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劳动教育因具有丰富 的实践性,在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重获劳动教育意 义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 用。 维护中华民族共同情感的劳动教育指向。勤劳勇敢、 勇于实践、尊重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在生产劳 动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合作、交流而结成的休戚与共、情感 升华的价值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 径。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应在劳动教育中加强学生间的合 作学习、团队协作、相互帮助,在劳动情境中加深了解、 增进友谊、升华情感,以学生情感的获得和满足为前 提,创设丰富适宜的劳动教育场景,增强学生的动手能 力、劳动体验和劳动获得感。同时,以劳动教育维护情感 教育,克服信息时代人与人之间特有的情感疏远和虚无主 义,从而彰显劳动教育基于生命主体的存在感,维护中华 民族共同的价值情感。 强调学生知识获得与能力提升的劳动教育指向。学生 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劳动教育的具体形式与内容。学生 旺盛的精力、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的想象力,要求劳动教 育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卫生清洁和家务劳动。教育者要设计 突出劳动教育沉浸式具身认知的活动场景,让学生身在其 中感知劳动教育的挑战性,并在完成复杂劳动项目的过程 中提升自身的具身认知和行动能力。 倡导知行合一健全人格培养的劳动教育指向。青年学 生正值劳动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当下,远离劳动情境 的城市生活和以知识增扩为主要内容的学校教育,在一定 程度上影响和减损了劳动教育的价值作用。学生基于学科 知识的学习,更多体现的是对抽象符号的学习,尽管较大 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却忽视了学生对感知和 经验性知识的学习,从而导致远离知识运用场景、缺乏动 手解决问题能力的现实窘境出现。理性的知识学习只有在 行动中显现出来,方能成为真知。劳动教育应培养学生知 行合一的学习品格,并以知行合一的劳动观塑造学生健康 的人格。 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 在课程教学中体现并实施劳动教育。各类学科课程实 践教学环节的深化,是学校实施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学 科课程所承载的知识内容,本身就来自人对主客观世界的 不断探索,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持续改造,经抽象思维加 工而形成的知识体系。以课程为载体实施劳动教育,无疑 是学科知识原初发现情境的还原和再认识。将劳动教育融 入课程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劳动即人类实践活动对于知 识学习的重要性,帮助学生重获劳动实践对于认识世界的 重要意义,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价值取向。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实施并突出劳动教育。社会生活的 高度智能化发展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使学生参与社会劳 动和家务劳动的机会相对减少,为此,学校应积极实施并 突出劳动教育。学校教育除学科课程教学外,还有丰富的 各类育人活动和隐性课程,这些都是实施劳动教育良好的 载体。通过这些校园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劳动实践活 动,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将劳动理解为行动、创造、实践和 再学习的过程。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加强劳动教育。学以致用是劳动教 育尤其是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强调的宗旨。社会实践活 动以其真实性、情境性特点,对学校劳动教育具有正向强 化作用。学校组织设计的公益社会服务活动、科技活动 等,都具有很高的劳动教育价值,在引导学生融入社会生 活、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和公民意识、责任意识方面有着积 极的作用,也是道德教育、成人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应 针对活动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和共 处能力,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蕴含的劳动教育价值。 在家庭生活中深入实施劳动教育。父母对劳动教育的 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方式无疑会对孩子产生重要 的影响。因此,要发挥家庭生活中劳动教育的作用,首 先,父母自身要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并以身作则,通过 日常家务行为来影响孩子,同时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确 立以整理自己生活内务为基本的劳动教育内容,辅之以示 范、督促、评价等手段,教育孩子做好分内之事。其 次,随着孩子家务劳动习惯的养成,把整理自己生活内务 的劳动逐渐扩大到家庭共同生活劳动事务上,让孩子承担 家庭共同生活中的劳动义务和责任,养成爱己及人、推己 及人的处事态度。最后,借助家庭生活中的旅行活动,父 母有意识地分配给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事项,在活动 中观察孩子的行动能力、做事态度以及承担劳动责任的意 识,使孩子充分感受到信任和成长的快乐。总之,劳动教 育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学生的知识学习及实践中,更体现在 其所承载的生命、生活、生存的教育内涵上,特别是在复 杂的社会环境中提升学生的理解和应变能力上。 xx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 力支撑,有助于高等院校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提升学生的 创新创业能力。xx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鼓励高校开设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倡导系列创业实践并为此营造良好的 政策支持环境,促进了青年创业活动的发展。 提供政策、服务和资金支持 为了推动高校发展创新创业教育,xx在健全制度框 架、完善服务体系、提供资金支持等方面采取了多种措 施。 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制度政策框架。为支持高校创 新创业教育发展,xx政府颁布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 如19xx年颁布的《xx世纪xx年代xx高等教育的发展》绿皮 书提出了政策要求,鼓励高校与工商业界加强联系、合作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技能。19xx年xx政府发布《高等 教育——迎接新挑战》白皮书,启动重点培养大学生创业 能力的“高等教育创业”计划,要求将创业教育纳入高校 课程,并据此制定了《全国大学生创业教育黄皮书》等促 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文件。20xx年公布了“朝着创业型大学 发展”的政策文件。20xx年发布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指导文 件。20xx年发布“教学卓越框架”,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 标准、学生创业成果检验标准等。20xx年,xx政府发布题 为《工业战略:建设适应未来的xx》的白皮书,提出加强 政府机构、企业和高校间合作,推动新技术与市场有效对 接。xx政府还通过完善《公司法》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 供法律保障。xx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发布的《xx高校创新 创业教育指南》明确了成立新公司、拓展现有公司业务或 设立创新型机构等创新创业教育应用场景。 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支持体系。xx政府鼓励创 新创业协会、科技园、企业孵化中心共同参与创新创业教 育,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多样化的支持。xx创新创业 教育者协会xx作为一个包括xxx多所高校和职业技术教育学 院以及其他具有明确创新创业教育职责的全国性组织,主 要为制定相关政策服务,为高校教师提供教学法培训、创 业教学经验分享和课题研究资助等。xx商业能源和工业战 略部xx创建了“首席企业家顾问”职位,不断加大企业家 对商学院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帮助。xx全国高校学生创业 者协会xx则通过学生主导的创业社团、实践项目和活 动,为年轻人提供提升创业技能和实现创业抱负的机 会。xx毕业生职业咨询服务协会既能够为参与创新创业教 育的人员提供培训、资源和交流机会,也能够为学生提供 各类职业的相关信息和就业服务。 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资金支持。在xx,高校创新 创业教育的大部分资金来自于政府,xx财政部、首相办公 室以及科学、创新和技术部等政府部门不仅参与制定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法规与政策,而且是创新创业教育项目 的主要资金提供者。区域发展机构基金、科学挑战基金新 创业奖学金、教与学优异中心基金以及大学自筹资金等也 是xx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资金的来源。此外,xx创新创业教 育者协会设立有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基金和助学金,还与国 家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合作举办国际创新教育者大会并评选 和颁发相关奖项。xx政府允许高校通过提供发展债券的方 式予以缺少资金的创新创业团队资金支持,设立了高等教 育创新基金支持创新创业活动,并通过高等教育社区商务 交流调查来对其进行监督和评价。 优化课程设置关注人才培养 为了拓展和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xx重视优化相关 课程设置,并积极发动校内外力量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教师 水平,培养相关人才。 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xx教育、儿童服务 与技能标准办公室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意 识、创新创业技能,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角度建构了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确定了大学阶段创新创业教育课 程建设标准。通过创新创业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提高学 生探索新事物的兴趣、团队合作热情和解决疑难问题的技 能。在其指导下,许多xx高校构建起总体包含“创业意 识”“创业通识”“创业职业”三个层次的创新创业课程 体系。有的高校还专门开设了针对社会组织创新问题的社 会创业课程以及女性创业和少数族裔创业课程等特殊群体 创业课程,以期提高特殊群体创业素质和能力,引导和鼓 励他们参与创新创业。xx高校为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成 效,往往会集中各种资源共同开发整体普及的创业教育方 法,还将常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建 设跨学科创业研究和教学中心,集聚创新创业教育专家、 创业者和培训者等共同开发系统完整的创新创业课程和教 育资源,支持科研成果转化和企业创办孵化。在此背景 下,xx逐渐形成了高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网络化创新 创业教育课程合作开发网络,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块数量 不断增加、课外创业活动类型日益丰富,高校师生与企业 共同开发创业孵化器的情况也逐渐增多。 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完善评价标准。xx已将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纳入高等教育学科分类 编码系统。其20xx年x月发布的《国家创业教育标准》对学 校创新创业活动数量以及学校如何管理、支持学生的创新 创业技能发展等做出了详细规定,并为学校创新创业活动 及相关规划、组织、服务和教学绩效等确定了评估标 准。xx创新创业教育者协会多次组织召开国际创新创业教 育者大会,为教师提供展示创新创业教研成果的平台和机 会,还由全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xx选择创新创业教育师资 队伍表现突出的大学颁发“创业型大学年度奖”。xx高校 鼓励教师开展项目式教学或投身创新创业活动。xx高等教 育学会重视教师创新创业教学水平及创业能力的提高,通 过“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框架”和相关师资培训项目帮助教 师改善教学方法,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创新创 业思维和能力。自20xx年起,为了更好地推广教学实践经 验,xx还启动了国家创业教师奖,用以奖励从事创新创业 相关教学活动的教师等人员。 校企合作培养创业人才。xx高校普遍比较重视与社区 及国内外企业的合作关系,会邀请企业人员为学生提供创 业建议和帮助,设计出将企业文化、价值观与学校现有课 程相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项目,提高学生人际交往、市场 调研、运营组织能力。xx大学的“创业与商业技能课 程”有一半课程是由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转让处主管组成 的兼职教师队伍承担。xx大学等要求授课教师为学生实习 和员工借调创造机遇。xx学院的创新创业课程导师则需要 帮助学生获得有效资源和专业知识,以便能够度过创业初 期的艰难阶段并组建优质管理团队。 多年来,随着xx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拓展和完 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学校数量不断增加,大多数公立 高校能够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创业培训实 践。xx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也有所提升。调查显示,有 创业意愿的xx大学毕业生比例已经提升到xx%以上,过 去xx年间自雇人数占xx劳动力总数的比例增长了xx%。此 外,xx大学毕业生的自主择业能力和创新创业技能也得到 了提升。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密集出台了多份关于职业教 育的重要政策文件,逐步形成了职业教育的制度框架和实 践蓝图。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 求“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 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作为党的二十大后教 育领域改革的首个重要文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 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 见》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的具体体 现,反映了党和国家对新时代职业教育规律的新探索,有 利于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明确现代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20xx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 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2022年新修订实施的《中华人 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国家法律形式对职业教育的类型 作出明确规定。这既是对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普 通教育化”的一种转变,也是对职业教育体系的系统化重 构。明确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 设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 一方面,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 要基础,贯穿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全过程,渗透于 职业教育体系的全要素,体现出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 的类型差异。从培养目标来看,职业教育主要面向全社会 的行业职业岗位,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从 培养模式来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底 色”,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最大优势。我们应当坚持以 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着力打造市域 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开放性区域产教 融合实践中心。从保障体系来看,重点在于提升职业学校 关键办学能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实现不同层次 职业教育的上下贯通、普职融通。另一方面,强调职业教 育的类型定位,旨在凸显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遵循不同的 人才培养规律,彰显职业教育独特的社会功能定位。不同 类型教育应该优势互补、交叉融通,从而实现职业教育与 普通教育的“分类发展”与“协同创新”。 增强现代职业教育适应性 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 要目标,而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推动现代职业教 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首先应当是 供需匹配的职业教育体系。当前,无论是职业教育的层级 结构体系、专业结构体系,还是人才培养制度体系,都无 法有效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动能转换的新需 求。因此,需要不断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 动形成与人才市场需求相适应、与产业结构相衔接的职业 教育人才培养结构及区域布局结构。 从职业教育供给侧而言,一是切实推进职业教育人才 培养模式改革和人才培养制度创新,以提升职业学校关键 能力为基础,不断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积极打造核心课 程、优质教材、教师团队、实践项目,及时将生产领域的 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