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金融_2020.06.22安徽银保监局副局长施其武郑立段明明: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问题研究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第 1 页 共 4 页 金融时报/2020 年/6 月/22 日/第 010 版 观点 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问题研究 基于安徽省的实践和探索 安徽银保监局副局长 施其武 郑立 段明明 作为金融系统贯彻“六稳”“六保”的重要政策举措,近期央行、银保监会等部委联合发布 了《关于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的通知》,强调要通过开展信用贷款专项行动等方式, 提高银行机构的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服务能力。本文以安徽省银行机构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业务发展 现状为切入点,深入分析推动发放信用贷款的重要意义,深度剖析制约信用贷款发放的因素,以 期为加快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发放、促进有关政策有效落地建言献策。 政策背景 (一)现状。多项政策鼓励、引导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发放。2020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 “鼓励银行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国务院高度关注小微企业融资问题, 明确要创设政策工具支持银行更多发放信用贷款。近期,央行、银保监会等部委密集发布《关于 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的通知》等多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政策,创设货币政策工具等积 极举措,持续改善政策环境,加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和支持力度。 从安徽银行机构情况看,今年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发放提速,但占比还不高。截至 2020 年 4 月末,安徽省银行机构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 1808.35亿元,较年初增加 300.61亿元,增幅 19.94%、 增速比同期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 4.82 个百分点。从企业类型看,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占比相对较低。 截至 2020 年 4 月末,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占小微企业贷款的 11.15%,而同期大型企业信用贷款占 大型企业贷款的 47.53%、中型企业信用贷款占中型企业贷款的 25.06%,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占比 较同期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信用贷款占比分别低 36.38 个百分点和 13.91 个百分点。从贷款方式 看,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占比相对较低。截至 2020 年 4 月末,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占小微企业贷款 的 11.15%,而同期小微企业保证贷款和抵质押贷款分别占小微企业贷款的 31.28%和 49.91%,小 微企业信用贷款占比较同期保证贷款和抵质押贷款占比分别低 20.13 个百分点和 38.76 个百分点。 (二)意义。一是有利于支持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 经济都产生了巨大冲击甚至可能造成全球经济衰退。2020 年一季度,我国 GDP 萎缩 6.8%,是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首次收缩,而小微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贡献了 60%以上的 GDP 和 80%的就业,在疫情冲击下小微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更弱、对资金的需求更迫切、能够接受的融资 成本更低,特别是在持续的经济下行压力之下,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结束后,仍将有大量小微企业 需要信用贷款接续前期的抵押担保贷款,此时加大信用贷款的投放是对小微企业的“雪中送炭”, 有利于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振市场信心,从根源上来说有利于支持 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为经济社会恢复发展提供金融活水、贡献金融力量。二是有利于打 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2020 年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打赢金融风险 攻坚战,需要坚决遏制各类风险反弹回潮。银行的信贷质量与小微企业和其他市场主体的经营状 况、经济增长的稳定程度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在当前这个困难时期、特殊关头,普遍缺少抵押 担保的小微企业和其他市场主体因为融资难、融资贵而亏损倒闭,必然造成金融风险的过度累积。 在日益严苛的考核压力下,违法违规、层层嵌套、透明度低、风险隐蔽的同业交易、理财资管等 表外业务或将成为银行粉饰风险的通道,进一步加剧金融体系的风险程度。此外,加大小微企业 信用贷款支持力度,有助于融资方式上“堵旁门、开正门”,有效遏制网络贷、套路贷等民间融 第 2 页 共 4 页 资乱象。加大发放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可以帮助小微企业缓解债务压力,为小微企业纾困发展提供 支撑。三是有利于银行提升信贷管理水平。增加信用贷款的投放将会促使银行回归借贷行为的本 源,注重审查第一还款来源、真正提升信贷管理水平。近期,央行创新货币政策工具购买普惠型 小微企业部分信用贷款仍委托原银行管理、企业支付利息归原银行所有、信贷风险也由银行承担, 这将会促使银行机构重视政策窗口期,进一步提升信贷管理水平、管好信用贷款风险。 发力方向 (一)信贷文化滞后导致“不愿贷”倾向,需要在“增量”上下工夫。近年来,监管部门一 直引导和鼓励银行机构改变以信贷规模和不良贷款指标为主的激励考核机制,但不少银行在经营 思维惯性作用下,仍偏好抵押担保的信贷模式,认为通过抵押担保可以缓释信用风险、减少自身 责任,信贷文化没有因经济金融形势和监管政策导向发生实质性改变,信用贷款长期推而不动, 银行应履行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与其经营效益和绩效收入不成正比。一是经营目标短期化。银 行绩效考核仍以年度考核为主,过于追求短期业绩,在经营行为上表现为热衷于发放短期贷款。 二是客户选择同质化。银行未能结合自身经营特点、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来选择合适客 户、开发合适的金融产品,在市场定位上贪大求全、以低利率价格战以及牺牲风险管控等行为去 “垒大户”,一方面造成对大客户、优质客户的过度授信;另一方面形成“挤出效应”导致一大 批市场前景好、未来盈利能力强的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三是信贷决策担保化。不 少银行在信贷决策中过于看重担保,认为“有担保的就是好贷款”。重抵押担保更甚于对借款人 本身偿还能力的关注,甚至将抵押担保当成信贷决策的充分条件,忽视对第一还款来源的分析。 (二)信用环境不佳导致“不会贷”倾向,需要在“降价”上下工夫。受疫情严重影响,国 际经济形势动荡,国内经济出现困难,信用环境面临严峻考验。2020 年一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 款余额 2.61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1986 亿元;不良贷款率 1.91%,较上年末增加 0.05 个百分点。 一方面,信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