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0.04.17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麻国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结构视角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第 1页 共 2页 贵州民族报/2020年/4月/17日/第 A02版 民族话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结构视角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 麻国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新时代民族工作新的阶段性特征,创造性地提出“铸 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要论断,是在准确把握和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的基础 上提出的,是对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大理论创新。认识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 了解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这一基本状况,社会结构的视角具有重要的 理论和现实意义。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体性表现在各民族共同开拓疆域、共同书写历史、共同创 造文化、共同培育民族精神,这些方面的共同性也深深烙印在我国的社会结构上。 重视一体内部的多元共生性。在学术史上,对我国多民族国家历史与现实的认识,以费孝通 先生的“多元一体格局”最具代表性。费孝通先生从民族与社会关系角度出发探讨民族与国家整 体的关系,认为不能将多元一体的关系割裂开来,更不能将多元同一体对立起来。只讲多元,把 每个民族作为封闭的单位,是忘记了民族之间形成的复杂联系和共生性;只讲一体,则忽视了民 族具有历史和现实影响,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民族是当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单位。 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成功经验之一正是妥善处理了“一”和“多”的关系。在实践中, 我们党坚持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 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这是处理“多”和“一”的正确方法论。多元不是强 调分离,只是必须坚持平等,妥善处理差异性;一体不是要消灭多元,而是要加强团结,不断增 进共同性。 多民族社会的结合和国家的整合是多元一体的一个重要面向,它建立在各民族历史发展过程 中形成的互动性、有机联系性和共生性之上,也就是多元之间的共生性。我国所有民族在历史上 和现实中形成了互动中的共生关系,在讨论中华民族的时候,不能忽视各民族之间的互动性、有 机联系性和共生性。民族之间具有互动性、有机联系性和共生性,是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 基础。多民族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这个重要优势的发挥,必须强调有机联系中的多元、 共生中的多元,加强对各民族有机联系中的共生性如何形成共同性的研究。 厘清民族与社会的关系。民族作为社会系统,具有体系性、过程性和动态性。民族社会建立 在一定的历史、民族、文化基础之上,不断通过已有社会文化资源的运作来制造出特有的组织, 这构成民族社会的自我复制。同时,民族也会在交往过程中同周边的民族进行交流学习,调整自 身结构功能以适应新的历史条件,这构成民族社会的自我更新。 社会作为整体,具有特殊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和民族结构,而民族社会必然处 于一定的社会结构之中,是整体社会的一部分。中华民族共同体就是这样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体, 由国家内部全体民族人口共同参与,具有政治、经济、社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