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5青海省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第 1页 共 10页  青海日报/2020年/2月/5日/第 006版 要闻 青海省 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0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0年 1月 15日在青海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青海省财政厅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将 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0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省十三届人大 四次会议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9年,面对外部环境错综复杂,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 在省委的正确领导和省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和省 委决策部署,认真执行省人大各项决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 量发展,支持做好“六稳”工作,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 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经济运行及财政预算执行总体平稳,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 任务。 (一)2019年预算收支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 (1)全省执行情况。2019 年,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82.1 亿元,较上年完成数增长 3.4%。加上中央补助收入 1333 亿元,一般债务收入 332.2 亿元,上年结转 98.9 亿元,动用预算 稳定调节基金 96.5 亿元,调入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等 34.1 亿元后,全省一般公 共预算总收入为 2176.8 亿元,剔除发行的再融资一般债券 106 亿元,全省实际总财力 2070.8 亿 元,较上年增加 233.4亿元,增长 12.7%。 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1863.7亿元,预算执行率为 95.9%,增长 13.1%,债务还本支出 106.5 亿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102.7 亿元,调出资金 0.2 亿元,调出预算周转金 1 亿元,上解支 出 3.3亿元,结转下年支出 101.4亿元。 (2)省本级执行情况。省本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89.1亿元,增长 5.8%。其中:税收收 入 58.7亿元,下降 0.5%;非税收入 30.4亿元,增长 20.3%。加上中央补助收入 338.3亿元(中央 补助我省收入 1333亿元,扣除对市州补助 994.7亿元),一般债务收入 268.8亿元,上年结转 27.7 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68亿元,上解收入 19.2亿元,调入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预 算收入等 8.5 亿元后,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 819.6 亿元,剔除发行的再融资一般债券 89.3 亿元,省本级实际总财力 730.3亿元,较上年增加 106.1亿元,增长 17%。 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578.6亿元,预算执行率为 90.6%,增长 8.5%,债务还本支出 89.3 亿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69.4亿元,调出预算周转金 0.7亿元,上解支出 3.2亿元,结转下 年支出 79.8亿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收入 416.8亿元,其中,当年收入 245.2亿元,增长 79.2%,中央补助 收入 13 亿元,调入资金 0.3 亿元,上年结转 17.3亿元,专项债务收入 141 亿元。政府性基金预 算支出 334.6亿元,预算执行率为 91.1%,调出资金 25.3亿元,债务还本支出 24.3亿元,结转下 年支出 32.6亿元。   第 2页 共 10页  省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收入 81.8亿元,其中,当年收入 30.2亿元,增长 7%,中央补助收 入 5.6亿元(中央补助我省收入 13亿元,扣除对市州补助 7.4亿元),上年结转 12.3亿元,专项 债务收入 33.7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 53.1亿元,预算执行率为 73.8%,调出资金 7.4亿元, 债务还本支出 2.5亿元,结转下年支出 18.8亿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总收入 2.4 亿元,其中,当年收入 1.5 亿元,下降 4%,上年结转 0.9 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 1.3亿元,预算执行率为 77.5%,调出资金 0.7亿元,结转下年支出 0.4亿元。 省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总收入 1.8 亿元,其中,当年收入 1.1 亿元,下降 15%,上年结转 0.7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 1亿元,预算执行率为 77.9%,补助下级支出 0.1亿元,调出资 金 0.4亿元,结转下年支出 0.3亿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省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总收入 717.5亿元,其中,当年收入 465.3亿元,增长 26.2%,上年结 余 252.2 亿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 455.7 亿元,预算执行率为 122.7%,年终累计结余 261.8 亿元(当年结余 9.6亿元)。 省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总收入 532 亿元,其中,当年收入 391.5 亿元,增长 30.8%,上年 结余 140.5亿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 403亿元,预算执行率为 126.1%,年终累计结余 129亿 元(当年结余-11.5亿元)。 具体情况详见《青海省 2019 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0 年预算草案》,以上各项收支数据待财 政部批复决算后,会有一些变化,届时向省人大依法报告相关事项。 需要说明的问题:一是关于地方收入短收的情况。2019 年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短收 10.3亿元,其中省本级短收 1亿元,主要是全国人代会后,明确的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相比我省 年初预算安排预计的力度更大,以及部分重点企业欠、缓缴税款所致。二是关于支出预算调整的 情况。受中央专项补助和地方政府债券增加影响,全省支出调整预算较年初预算增加 103.1亿元, 其中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调整预算较年初预算减少 108亿元,主要是在预算执行中,按照 省级行业主管部门提出的项目分配方案,将省本级预留资金下达到各地,相应减少省本级支出、 增加市州支出。三是关于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使用的情况。2019年全省发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 326 亿元(新增债券 220 亿元、再融资债券 106 亿元),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141 亿元(新增债券 125 亿元、再融资债券 16 亿元),按规定分别在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中作了反映。截 至 2019年底,全省地方政府债务余额 2102亿元,综合债务率 65%,全省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二)落实省人代会预算审查决议及财政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2019年,根据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及其常委会决议精神,我们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落 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坚决 防范化解财政风险,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落实减税降费积极有效。坚持把落实好国家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 提高思想认识,既算“财务账”、更算“政治账”,统筹当前与长远,紧跟国家节奏,全面贯彻执 行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深化增值税改革、降低社保费率、清理规范 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收入等减税降费政策。在认真分析测算基础上和法定税政权限范围 内,按国家授权最高幅度“顶格”落实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征“六税两费”,既符合中央要求, 又结合省情实际,彰显了政策效力,体现了政治担当。充分运用各种平台和渠道,组织开展高强 度、全覆盖的宣传解读,以召开新闻发布会、到企业调研座谈等方式,积极回应企业关切、加强 预期管理、坚定发展信心,通过专项审计、专题调研及督导检查等措施,及时发现并解决政策落 地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了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及时落地见效。全省全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 61.5 亿元,其中新增减税 47.5亿元,新增降低社保费 14亿元,有效减轻了企业和居民负担,稳定了   第 3页 共 10页  市场预期,提振了企业信心,促进了实体经济加快发展。 2.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坚持把开源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攻坚克难,多渠道集聚财政资 源,全省总财力迈上 2000 亿元新台阶,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一是坚持依法 治税。妥善处理好减税降费与依法征管的关系,督导征收部门加强对重点税源、重点企业、重点 税种和非税收入的依法征管,确保应减尽减和应收尽收,实现财政收入的合理增长。二是积极争 取中央补助。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紧盯省领导拜会国家部委协商的重点事项,提前谋 划项目储备和包装,做好各项前期工作,增强争取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年争取中央各类补 助资金 1333亿元,增长 8.3%,地方政府新增债务额度 352亿元,增长 34.9%,债券规模再创新 高,有效保障了重点领域、重大项目、重要改革等资金需求。三是盘活闲置资产资金。将政府性 基金结转超过当年收入 30%部分和财政专户结余资金 8.1亿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回政府投资 基金和原政府融资平台中闲置财政资金 8亿元,落实对口援青资金 18.1亿元。与此同时,各级政 府带头过紧日子,全省一般性支出压减 10%以上,调减取消一些低效无效支出,确保减税降费政 策落地和预算收支平衡。 3.“三大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提高站位,深化认识,确 保各项财政支持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严格执行政府性债务限额管理,开 展动态监控和风险预警评估,坚持通报和约谈制度,强化地方和部门主体责任,坚决遏制政府隐 性债务增量。认真落实全省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实施方案,支持组建省交控集团,探索隐性债务合 规转化为企业经营性债务的新途径,政府隐性债务率降低。全力支持脱贫攻坚。聚焦解决“两不 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55 亿元,其中省级扶贫资金较上年增 长 30%,同时提前垫付补短板资金 9.8亿元,全力支持实现全省绝对贫困人口如期“清零”。继续 推进 39 个贫困县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纳入整合范围的涉农资金达 182 亿元。继续向农 牧业信贷担保机构、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基金注入资金,支持农牧业融资平台做大做强,助 力农牧民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安排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 9亿元,14.6万亩小麦制种纳入农 业保险范围,实现玉树、黄南、海北、果洛藏系羊、牦牛保险全覆盖。全力支持生态环保。强化 财政投入保障体系,下达资金 41 亿元,保障三江源二期、国家公园试点、中小河流治理、农牧 区人居环境整治等生态工程建设,重点支持打好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重大战役。完善生态 保护补偿机制,下达资金 24 亿元,全面落实草原、森林、湿地等财政奖补政策。稳步推进三江 源、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矿业权退出补偿工作。 4.经济发展质量持续提升。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一优两高”部署,全力支 持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发挥政府有效投资带动作用。进一步扩大政府公共投资规 模,下达资金 329.1 亿元,做好西成铁路、“引黄济宁”、西宁大学等项目前期工作,支持实施西 宁机场三期、玉树机场、东部城市群、重点公路、美丽城镇、高原美丽乡村等项目建设。创新财 政投入方式持续推进。认真落实普惠金融政策,支持完善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加大信贷风险补 偿力度、实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加 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积极推动清理整合现有各类政府投资基金, 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实体经济,财政资金扶持产业发展的作用有效发挥。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不断深化。坚持以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为方向,下达资金 20 亿元,加大对工业转型升级、 节能降耗、光伏运行维护、化解过剩产能和国企改革等方面的投入,促进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下达资金 19 亿元,支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高原特色旅游加快发展,实施现代物流、电信普 遍服务、平台经济、优化航线布局等项目建设,多层次促进消费升级,加快形成支撑经济发展新 动能。下达资金 37 亿元,支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建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区,促进牦 牛、青稞等高原现代特色农牧业加快发展,发挥高原特色农牧业新优势。加大重点科技项目研究 投入力度,完善创新创业促进政策,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增 长点。   第 4页 共 10页  5.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坚持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相协调,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突出保 基本、兜底线,重点以保障政府承诺的 10类 39项民生实事工程为抓手,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 平。优先保障就业创业。落实就业创业补助资金 8亿元,支持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 6.3万人,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113万人次。发放稳岗补贴 4.1亿元,助力企业稳定就业岗 位。支持发展公平优质教育。调整优化教育支出结构,下达资金 64 亿元,落实城乡统一的义务 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统筹推进学前教育、职业教育 和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健全完善从学前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受益学生达 168万人 次,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提高社会保障和专项救助标准, 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月增 213 元,城乡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标准提高 82 元, 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 580 元/月和 4300 元/年。加强基本住房保障。落实资金 25 亿元,支持 新开工城镇棚户区改造 1万套、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3万套、农牧民危旧房改造 1.5万户、农牧民 居住条件改善工程 3万户。全力支持抗灾救灾。下达资金 4.5 亿元,统筹做好青南地区雪灾、黄 河上游洪峰、可可西里盐湖漫溢、果洛重大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救助防范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 定。以争取民心为主导,体现感恩党为工作出发点,积极支持全面深化政法领域改革,加大对司 法权力运行、矛盾纠纷化解、政法部门能力提升、社会治理创新等投入力度,推进更高水平的“平 安青海”建设。 6.财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统筹推进各项改革,着力破解工作中的难点、堵点,进一步激发 主体活力,调动各方积极性。推进预算管理改革。加快推进财政核心业务一体化系统建设,应用 新系统编制 2020 年省级部门预算工作顺利开展,有效实现项目支出与部门职责统一、财政数据全 面贯通、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持续提高的目标。完善项目库管理、项目预算编制“1+3”预算管理 制度,制定办公用房新建项目和电梯更换费用支出标准,项目支出标准体系不断健全。开展存量 资金清零行动,首次从市(州)县收回两年以上部分存量资金,督促加快项目实施进度。推进预 算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实现信息永久性公开。推进财政体制改革。结合省情实际,制定出台教育、 科技、交通、外事等领域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稳步推进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 后省与市州收入划分改革,在保持现有财力格局总体稳定的基础上,优化地方税收征缴方式,持 续下移税收增量,充分调动市(州)县政府培植财源的积极性,增强自我保障能力。推进税收制 度改革。落实中央关于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改革措施,制定《青海省耕地占用税适用税额标准方 案》,加强契税、资源税等地方税种政策研究,为地方税体系不断健全奠定基础。 7.财政管理基础不断夯实。狠抓制度建设和执行,扎笼子、堵漏洞、强监管,切实管好用好 财政资金。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 加快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步伐,推动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建立重点绩效评价常态化机制,组织 对 36 个重点项目和政策开展绩效评价,涉及资金 304 亿元,为预算安排提供了参考依据。强化 预算执行管理。加强预算执行监测分析,健全财政资金动态监控体系,规范预算执行,确保资金 使用安全高效。完善库款调度机制,支持基层做好“三保”、劳务工资发放、清理拖欠民营企业 账款等工作。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落实国有资产管理报告制度,向省人大常委会提交国有资产管 理情况综合报告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专项报告,省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 统一监管试点工作平稳推进。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出台《完善地方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实施意 见》,理顺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机制,集中统一履行省级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深化政府 采购管理。积极推行“互联网+政府采购”模式,在全省上线“电子卖场”,政府采购营商环境不 断优化。加强政府会计管理。全面贯彻实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不断夯实财政工作基础,促进会 计工作规范管理和行业健康发展。 以上工作成效,是省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及代表委员们监督指 导和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与此同时,全省财政工作和 预算执行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受经济下行压力持续传导和减税降费效应逐步释放   第 5页 共 10页  等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刚性和重点项目支出需求增速较快,预算紧平衡成为新常态, 部分基层地区财政运行困难;随着退休人员逐年增加、养老金发放标准逐年提高,以及落实降低 社会保险费率政策,部分社保基金当年收不抵支,历年滚存结余加速缩减,运行风险逐步显现;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还有薄弱环节,重分配、轻管理问题尚未完全解决,资金使用绩效有待进一步 提高;部分地区和部门谋划项目的能力和水平不足,入库项目质量不高,存在小、碎、散的问题, 尤其是债券项目储备前期工作还需加强;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压力较大,个别地方债务风险不容忽 视。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关于 2020年全省和省本级预算草案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 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这既是决胜期,也是攻坚期,做好财政经济工 作意义重大。财政工作和预算安排要适应新时代、聚焦新目标,更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努力推 动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2020年财政形势分析。 2020年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中 央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财政支出强度。减税降费对实体经济的扶持效应逐步显现, 做好“六稳”为经济平稳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技术创新促进新旧动能加快转化,推动高质量发 展的积极因素越来越多,税收增收的基础日趋牢固。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国际环境 和国内条件都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 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 力加大,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具体到我省来看,主要体现在: 财政收入增收困难。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税制改革的配套政策,减税降费将贯穿当 前与未来一段时期,预计 2020年政策力度不会低于 2019年水平,加之我省工业经济运行困难, 部分重点工业企业税收大幅下滑,新兴产业还在起步壮大阶段,难以在短期内支撑起财政收入增 长,收入组织依然艰难。另外,在减税降费政策下,中央财政收入受到影响,2020年对地方的转 移支付增幅将明显降低,特别是专项转移支付大幅下降,争取中央补助的难度前所未有。 财政支出压力倍增。2020年财政支出面临四方面的巨大压力:一是重大项目资金需求压力。 省委、省政府确定的西成铁路、引黄济宁、西宁大学、西宁机场三期等一批关系青海长远发展的 重大项目,将于 2020 年陆续启动实施,资金需求量大。二是财政“三保”支出压力。除全力保 障好全省财政供养人员工资福利发放及机构运转支出外,还需投入大量涉及教育、社保、医疗、 住房等领域的基本民生支出。三是社保财政兜底压力。为应对社保基金运行风险,财政对社保基 金的补助逐年增加,兜底压力加速向预算传导。四是债务还本付息压力。全省政府性债务规模有 增无减,化解隐性债务也将迎来小高峰,各级财政需安排大量资金用于还本付息和化债。 总体来看,由于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基数小,中央转移支付增量有限,地方财政可自由支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