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黄淑和:在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突出重点 破解难点 为中央企业安全发展提 供坚实保障 ——在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副书记 黄淑和 同志们:   今年以来,中央企业连续发生多起社会影响较大的重 大生产安全事故,对中央企业形象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今年7月,我们专门为此召开视频会议,对开展安全生产大 检查进行了专项部署。11月26日,国资委又召开视频会议 ,传达了中央领导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国资 委党委书记张毅同志亲自讲话,对中央企业落实中央精神 、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严格要求。今天,我们再次召 开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会议,这说明国资委 和国资委党委对安全生产是高度重视的。会前,张毅同志 主持召开主任办公会,专门听取了汇报,要求中央企业必 须把安全生产提到更加重要位置,下决心把安全生产工作 推上一个新台阶。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 会精神和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国务院安委 会的各项部署,全面总结近两年来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的好 经验、好做法,深入剖析存在的深层次问题,部署当前和 今后一个时期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提高中央企业安全生 产管理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努力为中央企业改革 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土资源部等有关部门领导对中 央企业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高度重视,今天专门到会 并将做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和落实。下面,我先讲 三点意见。   一、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呈现出一些新 亮点   两年来,中央企业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安全 生产的方针政策,认真落实国家安全监管部门的有关工作 部署,紧紧围绕国资委提出的“建立一大特色体系,创造一 流安全业绩”的“十二五”安全发展目标,瞄准“四个主攻方向 ”,扎实工作,多数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水平又上了 一个新台阶。   (一)安全生产大检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根据国务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的统一部署,中 央企业求真务实,不搞形式、不走过场,不瞒隐患、不留 死角,解决了一批过去长期得不到根治的突出问题。中核 集团着重对核设施、铀矿山、尾矿库、危险化学品库等进 行了安全检查,并开展“回头看”活动,确保安全措施落实到 位、安全隐患整改到位。中国移动采取各单位自查自纠、 省公司间互查、总部现场督查等形式,组织400余支检查队 伍,对通信机楼、服务基站、施工现场及重点场所全面检 查,对发现的各类安全隐患进行了全面认真的整改。中国 建筑对组织体系、责任体系、技术体系、监督检查体系、 培训教育体系、投入保障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等进行认真 梳理,查找漏洞和不足,针对问题抓紧完善。中国能建强 化对分包单位的安全管理,严格资质审查,认真查找分包 管理隐患,对习惯性违章等进行重点整治。   (二)安全生产管理提升探索了一些有效途径。   按照国资委管理提升活动的统一部署,各中央企业积 极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深入查找安全管理“短 板”,完善体系,优化流程,创新方式,工作水平得到了进 一步提升。南方电网对标世界先进电网企业,积极推进全 方位、全领域、全过程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全面提升了 企业安全风险管控能力。宝钢把安全生产工作从事后管理 向事前管理转变,从管理事故向管理隐患转变,从管理应 急向管理预警转变,从控制伤亡事故向提升员工职业健康 水平转变,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国黄金实行以“安全 确认制”为核心的事故预防制度,制定了统一的确认标准和 确认程序,从管理流程上遏制了违章作业、冒险作业。   (三)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各具特色。   中央企业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推 动下,根据行业特点和自身实际,积极有序地推进安全生 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一些好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 。武钢在实现钢铁主业、相关产业全面达标的基础上,制 订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管理办法》,推动已达标单位 的持续改进,促进了标准化达标的“落地生根”。中粮集团将 安全生产标准化与安全绩效评估体系相结合,梳理完善了 规定、办法、标准和指导意见四级管理制度体系,实行对 标管理,系统提升安全管理绩效。中广核集团从绩效标准 化、现场标准化和管理标准化三个方面入手,深入推进核 电项目安全管理对标一流。中国南车将安全标准化建设重 点放在班组,通过班前安全讲话、工位安全达标、岗位安 全提示等活动,提高了基层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   (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要求基本得到落实。   国资委2011年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现场会召开以后 ,许多中央企业更加重视用信息化手段助推“科技兴安”,煤 炭、非煤矿山、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有了较 大提高。神华集团以安全生产重点管控要素为基础,建立 了覆盖总部、子分公司、生产单位的一体化安全管理信息 系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国有色综合利用计算机、 网络、视频、通讯、卫星定位等现代技术,开发了安全生 产信息化系统,对重大危险源、重点岗位、重要部位进行 在线监测监控。中国中铁研制开发了隧道防坍塌监测预警 系统,对隧道施工的地质环境进行实时监控,有效减少了 因地质因素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中国电信、中国联通、 中国移动充分发挥通信与信息化技术优势,采用先进的云 计算、物联网技术,为企业开发了以“E矿山”为代表的安全 生产信息化系统,为中央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 的支持。   (五)应急处置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中央企业不断强化组织机构、预案管理、培训演练、 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建立了一批功能齐全的大型应急培训 基地和专业化水平较高的应急救援队伍,覆盖了煤炭、石 油化工、非煤矿山、电力、通信、建筑施工、旅游等众多 领域,使中央企业有效应对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 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国家电网注重整合应急队伍、装 备和物资等各类资源,在四川芦山抗震救灾工作中经受了 检验,打了一场恢复供电的漂亮仗。中国海油投资10多亿 元建立了7个溢油应急响应基地,配备了100多名高素质的 专职应急人员和一批应急专业设备,抗击海上作业风险的 基础进一步夯实。中交集团注重政企应急体系的有机衔接 ,坚持与地方政府联合开展应急救援演练,锻炼了队伍 ,积累了经验。   这些新的变化,得益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土资源 部等有关部门长期以来的有效监管和大力支持,同时也是 奋战在中央企业安全生产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辛勤努力 、扎实工作的结果,必将对中央企业安全发展起到重要的 推进作用。借此机会,我代表国资委和国资委党委,向有 关部门和中央企业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 敬意!   二、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面临的严峻 挑战   虽然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但我 们决不能轻言成绩。必须看到,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离 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存在较大差距 ,一些领域和部分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多发、频发的势头仍 未得到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一些深层次矛盾 和问题还需要下大力气予以解决,对新形势下抓好安全生 产所面临的挑战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 期,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是 :   (一)生产安全事故多发的态势仍未从根本上改变,一 些薄弱环节亟待加强。   从2012年以来,中央企业共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 事故数十起,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教训十分深 刻。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依然突出,分包商事故多 发。坍塌、爆炸和中毒窒息三种事故类型占有较大比重。 少数企业同类事故重复发生。被兼并重组企业事故多发。 多年来安全生产形势较为平稳的冶金、建材、非煤矿山等 行业,发生了较多、较大的事故。   这些情况的出现,暴露了中央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的突 出问题,这些问题多数是老生常谈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 决,已经成为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的“顽疾”,其根源在于以下 五个方面:   一是对安全生产的认识没有真正“入脑入心”。有的企业 表面上重视安全生产,但实际上安全理念“入口不入心”,制 度规范 “上墙不上脑” ,有章不循、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习以为常。个别企 业一味追求产值和效益,忽视职工生命安全,事故多发的 势头长期得不到遏制。少数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 和艰巨性认识不足,一段时期未发生事故就产生了麻痹思 想,放松了监管,导致事故甚至重特大事故发生。   二是安全责任落实仍有很大差距。有些企业主要领导 未能切实担负起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没有真正建 立起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未能实现安全生产工作与 生产经营同部署、同落实。少数企业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缺 兵少将,无法有效履行安全监管职能,安全管理处于松懈 状态;有关职能部门安全责任模糊不清,遇到事情相互推 诿,对待工作应付了事,存在责任落实层层递减、层层弱 化的现象。一些企业基层员工对安全制度规范缺乏敬畏之 心,只顾埋头生产,忽视自身和他人安全。   三是汲取教训不彻底。个别企业对事故原因的分析避 重就轻,没有把重点放在查找引发事故的深层次原因上 ,致使事故的主要原因被掩盖,整改措施未跟上,同类事 故重复发生。一些企业事故统计制度不健全,对轻伤事故 和未遂事故没作统计,未能准确分析把握事故发生的规律 ,应急预案不完善,程序不严格,缺乏有针对性的防范措 施,最终导致小隐患演变成大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 财产损失。   四是现场监管不到位。部分企业基层管理人员作风飘 浮,不深入生产一线,对现场操作人员缺乏有效的监督和 指导,不安全行为未能得到及时发现和纠正,特别是在节 假日、交接班和加班期间,监督管理出现真空,导致出现 许多本来不该发生的事故。一些企业教育培训不到位,致 使一线员工缺乏基本的安全常识和操作技能,安全生产的 第一道防线形同虚设。   五是分包管理不严格。一些企业没有建立规范的分包 商资质评估审核制度,在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和各种因 素的干扰下,对分包商资质把关不严格,一些资质不全、 能力不足、安全无保障的分包单位进入了中央企业的生产 经营环节,带来诸多不安全因素。一些企业没有把分包单 位纳入管理范围,以包代管、包而不管的现象严重,甚至 对违法转包、违规分包的行为默许纵容。一些新从事工程 总承包的设计单位监管力量薄弱,实际经验缺乏,未能对 分包单位实施有效的过程管控。   (二)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安全生产面临新的 挑战。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 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的关键阶段,必须依靠深 化改革和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健康发展。中央企业必须迈过 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这个槛,从偏重规模向注重质量和效 益转变,从产业链中低端向价值链的高端转变,从国内市 场为主向注重国际化经营转变,塑造新的竞争优势。在这 个过程中,一些中央企业将进入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 ,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领未来发展的制 高点;一些企业将加大股权多元化改革力度,与其他所有 制企业合资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一些企业将加快 整合重组步伐,开展资本、技术、产业融合,促进国有资 本向优势产业集中,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行 业和领域集中;一些企业将抓紧处置一批低效无效资产 ,尽快止住“出血点”;一些企业将淘汰落后产能,通过“消 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化解产能过剩 的矛盾。面对新形势,安全生产的任务将日益繁重,挑战 将更加严峻,需要超前谋划,提早准备,争取主动。   一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对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提出更大 挑战。我国经济已进入增速适当回落的平稳增长期,保增 长和持续提高效益的压力将明显增大,少数企业甚至将面 临生存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放松了安全生产这根 弦,对安全生产的关注度就有可能降低,对安全生产的投 入有可能减少,老旧设备的更新和改造有可能推迟,安全 生产的隐患就可能得不到及时治理。如果再出现基层员工 收入下降,队伍不稳,安全生产的基础就可能被进一步削 弱。   二是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对安全生产管理效能提出更高 标准。随着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推进,允许更多国有经 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企业兼并 重组可能成为一种常态,安全文化的融合、管理体系的统 一,对不少企业来讲都将是不小的考验。清理低效无效资 产、淘汰落后产能过程中,安全生产工作将面临机构调整 、人员变动造成的不连续、不稳定,如何确保安全生产工 作不断档、管理不削弱,是每一个企业必须提前思考的问 题。一些企业进入了新的领域,安全管理体系如何跟进调 整,安全生产管理方式如何转变适应,安全管理技能如何 改进提升,是我们必须攻克的难关。   三是发展环境的变化对安全生产管控提出了许多新课 题。股份制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公司治理结构更加复杂 ,股东的诉求多样,股权多元化企业的安全监管成为需要 研究探索的新领域。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用工制度的 调整,对员工队伍、分包单位、外协力量的安全监管难度 加大,需要我们重新审视调整原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 新媒体、新传播方式异军突起,网络成为重要的信息传播 渠道,在事故处置和应急救援过程中,如何正确引导舆论 ,及时准确向社会披露真